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電子產品的採購要領(How to purchase electronic products)

沒有留言:

又到了年終除舊換新的日子,縱使大環境的時機不是太好(從很多數據上都可以看出端倪),不過最近在各通路或電子平台上,應該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對於廣大的消費族群(宅宅?)來說,基本上也很難逃離各大品牌鋪天蓋地的行銷和文宣(其實是想在最後一季,拉一下今年低迷的業績),所以大多數的消費應該還是會落在行動設備(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桌機、筆電)或其它電子產品(娛樂裝置、影音家電)上。

去年,其實也曾經討論過《採購、議價與潛在因素》,當時主要是站在企業或公司的角度來談論這個話題,現在,我們就回到一般個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消費性電子的市場其複雜程度絕對不是商用市場可比擬的,因為出發點和基本條件就有極大的不同,更何況,消費性的電子產品,改朝換代的速度之快,也絕非商用市場追趕得上。

相對起來商用市場的採購似乎相對單純許多,甚至也有很多廠商會主動提供協助。大家回頭想想,如果你想要買個新出的電子產品,除了廣告文宣或是上網查評測單純比價之外,基本上也只能夠聽現場銷售業務的一面之詞來判斷吧!?一有不慎應該又會掉入衝動消費的懊悔當中,所以,我們就來談談,對個人來說,究竟要怎麼樣來採購電子產品呢?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網路斷線的簡單排除 (Simple solution of network disconnection)

2 則留言:
現代人應該沒有辦法想像身處在沒有網路的世界裡,甚至連出國旅遊,也愈來愈多人會採取短租的方式來維持網路連線的暢通(有時就會想到以前沒有網路的時候,我們是怎麼過日子的呢?),也因為網路如此重要,當你手持的手機、平板、筆電或桌上型電腦,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上網時,就會看見很多人如坐針氈般的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是在公司,你當然還可以急Call 資訊部門(苦命的IT水電工就得出面)來支援,這時候也是會有人樂得輕鬆般的攤手不用工作。

但是,如果這情景發生在你自己家中的時候呢?我想心態就大不相同,巴不得快點恢復連線,不然就不能夠上FacebookLine跟朋友聊天、打屁(如果有用手機上網可能還有備案),或者就不能夠透過網路,看著自己喜愛的線上影音,更別說那些有申辦網路影音服務的使用者(例:MOD),雖然現在手機上網很方便,但是像那種高畫質的影音服務,應該就不是手機網路能夠(應該)支援的吧?至少對目前的行動上網來說,這時候就會覺得網路穩定是多麼珍貴的一件事,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自我檢測的網路狀態呢?雖然網路斷線或不順的因素有很多,這邊提供幾個較為常見的可能性,供大家進行簡單的除錯。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數字管理的盲點(The blind spot of managing by numbers)

沒有留言:
數字管理的盲點

還記得以前學生時代做報告,每次都得要想著怎麼樣把數字變成表格?怎麼呈現?才不會讓它們看起來很亂,或者是讓他們能夠藉此表達出一個較為具體的意義(當然也有可能是各自解讀、表述),當然,當時的數字可能是實驗數據、公開的統計數字,甚至有可能是自己市調的結果,直到出了社會之後,才發現到原來很多數字,重點不是怎麼呈現,而是要去瞭解它背後所隱含的意義,甚至很多人都是藉此來闡述著一些他們不願多說的事情(真相)。

其實,這就像是這幾年曾經吵得風風雨雨的KPI一樣,不過,我沒這麼利害能夠說出什麼大道理,只是針對自己的一些個人觀察跟想法分享,同時也警惕自己不要成為被數字操控的人。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轉換率的評估(Evaluating conversion rates)

沒有留言:
轉換率」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名詞,無論你所經手的是實體產品還是虛擬服務,只要是有做過產品追蹤,或是有任何行銷上的目標訂定,我相信都得面對著既現實卻又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因為在很多狀況下,這個實際的轉換率往往會影響著你的商品未來的推廣方針,甚至是藉此來更精進你的產品或服務,因為在一心做到最好精神和際換成收益之間,往往就是需要透過轉換率的評估來達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當然也有可能包括是否要換個產品。

不過,在不同的角度所看待的轉換率也有所不同,就算是同一個產品、服務,雖然轉換率的分子應該是實際銷售的營業額毛利),但是若以不同的角度來切入,階段性的評估還是有它所具備的特定意義存在,尤其是你所面對的目標族群有所不同時,往往也得有不一樣的思考模式,以現在的操作模式來說,真的也難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存在,尤其是在行銷或是商品推廣上,甚至在某些領域的銷售模式上也有不少變革。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該不該吃飽的行動上網(Should the mobile internet traffic be limited?)

2 則留言:
最近吵得相當兇的上網是否該吃到飽,雖然我使用網路的時間不算短,但是,真的要說是行動網路的使用者,其實也是近幾個月才開始加入吃到飽的陣容,其實是一連串的巧合所造成,否則,也不會撘上行動網路吃到飽的列車,不過也因為如此,讓我對於現在這個行動上網吃到飽有些不同的想法跟看法,當然這也包括了許多大環境的因素,還有各家行動通訊業者的各種搭配方案,不過,為什麼我一直到最近才能申請行動網路上網吃到飽呢?

原因無它,因為在我的生活圈中,一直都有WiFi可用,在通勤的路上,似乎也沒有非得上網的需求(對騎車通勤的人來說應該更沒有吧?),再來,就是不習慣在手機螢幕上操作(用起來感覺很吃力)......等。

這一切卻在舊手機掛點手機螢慕愈來愈大、買手機綁行動上網有高額折扣之後,讓我也搭上了低頭族的列車,雖然,我也清楚行動上網吃到飽的門檻先天限制,因此,在自己使用行動上網時,往往也能夠容許它有較大的落差,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若是以相同費率,在固網上提供的速率似乎就相對較高、也穩定許多(這應該也是很多人不敢下手的主因吧?同時家中還有固網,就得支付兩種網路費用),雖然固網也有保證2M的自保條款,但是跟行動網路相比,影響的因素還是少得多,那麼,我們真該擁有上網吃到飽嗎?自己是否真的適用呢?我就針對這些議題提供分享一些個人的想法。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內容當道的線上時代(The content is the most valuable in the website)

4 則留言:
先前曾寫過一篇《網站速度與動線》,其實對於現階段來說,因為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資訊(絕對多到你看不完),所以,對於網站本身來說,其內容才是真的能夠吸引大眾目光的主要原因,當然這邊的內容不是單純指像寫文章般的內容,對於某些網站來說,是指他所能夠提供的服務,例:圖片上傳(例:instagram)、相簿分享(例:無名正妹、型男...等),比價(例:Myyasui)),當然,現在有很多其實都被大型的社交網站(例:FacebookTwitter)給整合在其中,不過也因此更能夠突顯其內容,才是網站能繼續存活的不二法門。

竟然重點在於內容(Content),所以就來看看究竟怎麼樣的內容,才是真的能夠吸引大家目光的呢?其實可以簡單分為下列幾種類型,雖然每種類型的操作手法各有其不同,但是對於網站經營者來說,要付出的時間心力都是不可抹滅的,在此還是事先聲明一下,畢竟每種內容型態,都有其適合的使用族群和切入角度,無法用相同的方式來衡量,更絕無其優劣之分。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產品開發的門檻 ─ III(The threshold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 Target groups)

沒有留言:
在談過產品型態產品定位之後,對於產品最後的去處,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開發這個產品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它推給需要的人,或者是能夠達到更高層次的需求、被需要的人發現(雖然這一點在新產品充斥的現在,有著相當的難度就是),甚至是創造出需求,其實這對於每個商業經營者來說,都是一樣棘手的課題。

不過,對於每個新產品的初期發想,最初應該都是由老闆、專案經理或是特定人士從自身需求轉化出來的,當然也有不少是經由觀察得到的靈感,不過這其實也是危險的開端,因為他們真的是這產品的目標族群嗎?或是以為自己目標族群?像自己的目標族群有多少人呢?這些其實還是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驗證,當然,有人曾說過:「你只要能夠滿足1%的人,就足以支撐你這個產品」,但是你真的能夠抓到那1%的使用者嗎?還有,你真的知道你的目標族群是所有人的1%?還是極為小眾的1%呢?否則產品再好,或許也很難看出它實際的價值,這就是目標族群的一場戰爭。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產品開發的門檻 ─ II(The threshold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 Product Positioning)

2 則留言:
前篇提到產品開發時的產品型態,接著就來談談產品定位的差別吧?雖然先前提到產品開發最難突破的有三點,其實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一體三面,仔細推敲一下就知道,想想你在購買虛擬商品跟實際存在的商品時,習慣購買的金額大小一樣嗎?購買的產品類型相同嗎?這其實也就決定了一個新產品的定位及價值,一般來說,新產品的定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角度,例:產品差異性價格帶使用者定位(這一點與消費族群有關)或是操作方式......等,其實有相當多不同的定位方法。

無論你從那個角度切入,都有它存在的參考價值,但是針對產品本身來說,如果你沒有辦法抓住一個重點來發揮,後續挨打的機會可能就大得多,這就如同有人說過:「交往的時候,你可以忘記一年當中的360天,但是,絕不能夠忘記最重要的五個特別日一樣」(當然有人可能會比較貪心一點就是),其實說穿了,對於產品定位來說,也是相同的道理,與其找出它的千百個好處,還不如找到一個消費者願意掏錢購買它的理由,您說是嗎?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產品開發的門檻 ─ I(The threshold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 Product type )

沒有留言:
基於身份的轉變,漸漸地對於很多事情也有了不同的想法,不過,原本要負責的事情也沒有少過就是,只是從原本只需要單純地對某些技術和流程的專注,改變成為對於新產品的開發,其實自己也是邊做邊學,畢竟站在旁邊觀察跟實際下場操作是截然不同的一種體驗。

更何況有更多細節需要處理,尤其是在資源人力產品定位都尚未齊全之前(基本上應該永遠都不會有那一天),你就得要花費相當的心力、時間去瞭解一個,可能是你從來未曾思考過的產品,當你以為這些事都如自己所想的時候,其實一切都還未開始,因為自己可能僅是在自己劃出的甜蜜圈裡打轉而已。

所謂的產品開發,絕大部分都不會是「新產品」的創新,往往都是在原有的商品中,找出其中的差異及切入點,甚至還包括了自身所具備的技術、資源和內容的整合,以及非得和時間賽跑的集合體,當然,對於產品開發本身,也有可能是嶄新且從未有人涉獵的產品,但是那大多僅存在於學術領域,畢竟現有的商業體來說,這類的商品往往都是在創造一個未來(夢想)的需求,對於產品本身來說,只要主事者的心隨境轉,往往就會落得四不像的局面居多。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中毒與檔案搜尋技巧(Infected file search skills)

2 則留言:
現在因為電腦化相當深,所以人人幾乎都是聞「」色變(重點是:如果有發覺的話!),先不論自己有沒有發現,但是在系統管理上,每次遇到這種棘手的問題時,往往解決的速度就會決定你被釘在牆上的時間,以Windows來說,絕大多數的工作環境裡,應該都有商用版的防毒軟體可以撐著,原則上應該也不會遭受到多大的破壞,除非有自作聰明的使用者,或是不受控制的某某人,不然,除了0-day攻擊之外,應該都還是可以有一定的能力可抵擋。

不過,若是換成非Windows系統的架構呢?我相信大多數非Windows系統的主機上,都沒有安裝類似我們在Windows上的防毒軟體,縱使有,應該絕大多數也是針對特定服務,例:電子郵件系統,除此之外,若是其它的服務遭受攻擊,往往都會是別人先通知你居多,如果是租用虛擬主機,一般來說,主機商會收到使用者特定監控機構的回報,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被主機商給關了,接著就是一連串的郵件往返和緊急處置,這時候搜尋技巧很有可能就會救你一命,尤其是在追蹤感染的檔案,或是藉此找出中毒發病的主因躲在那兒。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對行動應用的看法(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沒有留言:
以現代人低頭的程度,或許現在什麼東西都要來個App才跟得上時代,不然好像會有種跟不上潮流的感覺,況且現階段行動上網的人口正在激增,縱使,先不考慮是否有辦法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進行著我們原本在電腦前做的事,現在好像沒有手機,就失去了跟朋友聊天談論的話題,不然就是會先先前不上Facebook就找不到人一樣的狀況,非得透過某些手機上的應用程式(App)才能夠聯繫到某些人。

甚至也會出現另一種排它的效應,雖然筆者先前原先也是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就別提是已經被放棄的Windows Mobile Phone...疑?)但是,我還是經常拿它來做一般手機使用,也不太需要什麼網路吃到飽...,直到前陣子因手機面板損壞,不得不去換了隻手機後,才真的開始我的低頭人生,同時也重新檢視這股風潮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實際的影響層面有多麼廣,當然,我想也提供了很多拜家的藉口,以及多了不少商機,只是對於使用者來說,最關切的還是這樣子的行動裝置,究竟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吧!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網路磁碟機和入侵風險(Network Drive and IPC$)

8 則留言:
最近因為忙碌於公司重新裝修,同時更新了許多基礎設備,例:Gb級的網路線(Cat 6)、交換器(Switch)和 FTTH的固定制網路......等,重新進行內部網路的規劃和集中管理,其實對於使用時間較久的辦公室,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除了能夠重新釐清線路走向之外,還可以重新針對特定地區做些不同的管制,不然,經過了許多前人之手,想必一定有很多隱藏版的線路(危機)在某個不知情的角落,經常會讓你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在基礎環境重新建立之後,接著就是軟體及共用資源的設置,這部分就沒有一定的規則,畢竟各家公司所要求的使用方式都有所不同,只要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和老闆想要的功能即可,更何況這部分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往往是出在使用習慣上,絕非無法滿足,這次主要就來談談設置共用資源時,經常會使用到的「網路磁碟機」,以及在這部分可能會有的風險。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Google 分析的實務應用 (Google Analytics On Myyasui.com )

沒有留言:
對於自行架站、管理網站的人來說,我相信應該對於網站分析工具應該都不陌生才對,不外乎是流量分析、點擊分析,或是更為深入的特定事件分析,我相焮或多或少都曾經使用過一、兩個網站分析工具(服務),甚至還有些網路(資訊)公司,就專門以網站進行類似的服務來營利,不過,其中應該絕對不會少了這個免費又方便的強大工具 ─ Google Analytics (Google 分析),當然,我跟朋友合作的Myyasui.com也是Google Analytics的愛用者之一。

網站分析工具難道都只能夠被動地記錄使用者在網站的瀏覽狀況嗎?其實也不盡然,如果你想要透過網站分析工具來取得你所希望得到的相關數據,自行架站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必要的條件之一,因為你可能得在需要的位置上加上許多不同的參數,讓你在後續取得分析數據時,能夠有更多的參考依據(雖然它原本提供的數據也已經不少),但是在進行網站功能開發或進行優化時,就可以透過它來進行更細微的調校及追蹤,這也是這篇文章所要介紹的內容,所以,我也就直接把我們在Myyasui.com上用到Google分析的實務應用,跟大家作個分享,當然也歡迎各路高手交換您的寶貴意見。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協同作業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on)

2 則留言:
最近吵得很兇的科技(雲端?)新聞,就是 Google 弄了一個看似要跟 Dropbox 抗衡的 Google Drive,其實其它廠商也早有類似的服務,例:Microsoft 的Microsoft SkyDrive 和 Apple 的iCloud這邊有個簡單的容量與價格的比較表可以參考。

不過,這種雲端的儲存空間有什麼好處呢?對於個人的多點作業來說,的確非常方便,尤其,若是那天自己的電腦突然罷工、裝死給你看,自己重要的工作資料還沒備份時,就會發現到它的實用價值(不過,也得視實際內容而定,若是你的工作是處理動輒數GB以上的多媒體檔,我想這種儲存方式也不適用,因為台灣的龜速上傳......)

只是,最近討論的部分不是在容量、功能或價格,而是在隱私或智財權的部分,其中牽扯的太廣,還是留給專家們來討論吧!這篇主要是要來探討協同作業的重要性,其實這種架構應該是較適用於協同作業,但是又有其個人特質的差異存在,接著我們就來看看協同作業究竟簡單不簡單吧!(某些看法或許不適用於特定專業人士,僅為實務的真實感受分享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如何抵擋網路蜘蛛(How To Block Web Spider or Crawler)

2 則留言:
自從網路突然成了大家每天必需的基礎工具之後,無論是雲端SEO網路行銷或各種能夠讓你在網路上被人知道的動作,似乎都能了一門潛學問,大家都有些門道、方法,或是小撇步能夠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不過,若是對於網站的經營面來說,有很多看似應該欣喜的東西,最後很有可能會成為另外一種沉重的壓力,例:網站流量看似有明顯的成長,實際上卻消耗在許多非預期的動作上。

這時候別忘記在台灣弄一個網站,除了需要花在網站上的設計、程式和必要人力之外,最昂貴的代價就是花在網站經營的頻寬及系統資源(我手上也有不少個網站就是...昏),大家可以回頭想想,如果Youtube沒有被Google接下的話,有辦法發展成現在的模樣嗎?雖然拿Youtube當例子有點不妥,畢竟它是自身內容,產生出相當可觀的流量。

但是,對於其它類型的網站來說,卻很有可能,被那些提供搜尋結果的網站給打趴,因為這些網站大多都會放出自己的自動化搜尋程式(俗稱:網路蜘蛛機器人爬蟲),雖然自己的網站能夠被愈多人知道愈好,但是,如果在還沒長大之前,就先因為這些潛在的宣傳者(機器人、蜘蛛)打趴的話,或許你連長大的機會都沒有,既然在網路世界有這個工具存在,其實它也有它的運行規則,不過,並非每一個參加者都會遵守(尤其是對岸的搜尋引擎),如此一來,或許我們也只能見招拆招,不然就可能是跟自己白花花的銀子過不去了。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Punch Party Final 之感

沒有留言:
Punch Party這個名詞,對於很多沒有參加過人來說,可能只有很多傳說,例:搶票(其實可以現場報名)、網路圈高手們,其聚一堂之地、或者是很特別的7mins快講,雖然實際上我也沒有參加過幾次,還好,有參加到最後一場,雖然是最後一場,但是心理的震撼相同,或許在這樣子活動當中,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甚至也沒有辦法輕易達成,在這場合當中才能一窺。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簡單的數位生活(Simple Life in Digital World)

2 則留言:
在每個人都在瘋3C、手機應用程式、平板電腦、或是追求更夯的電子產品的時代,再加上三不五時的雲()端議題,每次接到業代提到雲端,就會有股衝動想掛電話,但是,我還是會忍下去聽對方把訴求說完,然後再好好地跟對方說明我不需要,其實究竟誰會需要這服務呢?個人、公司、企業,或者還是現在愈來愈多買硬體送雲端空間的促銷活動,或許在這一波硬碟價格水漲船高同時,也許可以擄獲另外一個客群的消費族群,更何況年度盛事的資訊展大拜拜才剛結束,那傲人的銷售成績,不知挾帶著多少話術和包裝呢?不過,在商言商,這一票不賺要怎麼過年呢?(當瞭解背後的數字如何運作後時,或許你會對他們肅然起敬)

不過對於現代人來說,一個簡單地數位生活有這麼難嗎?那些雲端一定要很用力去追,才能夠攀得上去嗎?其實一點都不難,甚至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家都已經拿到門票而不自知了,只是現在大家都習慣用不一樣的詞語來包裝可能雷同的東西,現在的雲端儲存跟以前的WebHD有什麼差別呢?有人或許會說:操作方式(然後Dropbox就會浮上腦海),但是它真的跟網路硬碟的實際差異是?有幫你備份,還同時做版本管理之外,其它的不同是...什麼?

然而PaaS或SaaS一般人真的有所感受嗎?它最大誘因是什麼呢?對於個人來說,或許我們都生存在某個數位生活的角落,而對於我們來說,或許簡單數位生活也沒有這麼難擁有,現在有愈來愈簡單趨勢,就連看個電視都有壹電視MOD,或是透過TiVo來滿足需求,也許想要簡單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簡單數位生活一點都不難,唯一最大的門檻可能是網路的致命傷─「上傳速度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採購、議價與潛在因素(Purchase, Negotiated Price and BSA)

沒有留言:
年底到了,無論是採用預算制,或是需求制,對於資訊軟、硬體的採購來說,至少每年都得檢視一次是無可避免的,甚至只要有人員變動,就得重新查驗各種軟體的授權,這也是為什麼用人之際,軟體或是看不見的隱性成本,常常被輕忽的主因,若是你有實際算過,你就會知道那些硬體成本,相對是小了許多。

不信的話,你可以把一個新人進公司後,可能要耗費的相關成本攤到檯面上,例:軟體授權的費用:作業系統、文書軟體、特定軟體(美編、程式,或相關應用),訓練所耗費的人力、時間,以及辦公室租金的單位成本,甚至提撥的退休金及最近一直在增加的相關保險,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公司寧可委託人力派遣公司來召募員工的主因,更別說有多少人找不到工作(雖然也有不少工作找不到人),上述這些零零總總的費用,跟一次性的硬體費用相比,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差別,所以怎麼在採購議價上,取得優勢,其實有很多潛規則存在,甚至還有些不可抗力的部分。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難得一見的硬碟戰(Hard Disk Price Influence Stratification Plane )

2 則留言:
近日的IT新聞,除了各家努力競爭的行動載體的系統戰(Apple的iOS、Google的Android和Microsoft的Windows 7 mobile OS)之外,對於傳統IT人來說,應該有一件更迫切得要面對的課題,那就是因泰國洪災導致硬碟缺貨的IT業的大災難(全球第二大硬碟生產國,第一大當然是什麼都能夠代工的China),尤其時逢年底,年度交替之際,或許它對於我們生活中的影響,已經不再只限於我們這些每天都得與它為伍的IT人了,因為它的影響甚至會遍及到你的生活當中。

我這麼說是有點太誇張,但是對於有高硬碟容量需求的使用者(宅男?)公司(線上儲存?)產業(多媒體?),應該就會造成一股不小的風波,畢竟在大家都已經習慣每單位MB(GB)硬碟容量的價格愈來愈低的時候,突然反咬大家一口,應該大家都不會太過舒服吧?不知有沒有做相關服務的廠商,因此也得咬著牙撐一下,若是災情再擴大,或許影響的層面會遠超乎大家所意料。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網站速度與動線(Website Speed and Traffic Flow)

沒有留言:
最近被太多工作、私事纏身,每次回頭來看看這片園地,總是帶著滿滿的愧疚,不過還是要努力擠出一點時間來灌溉,畢竟這邊還是我相當珍惜的一個小小樹洞,既然如此,那就來聊聊最近在執行一些事的體驗吧!

基於現在大家都已經習慣上網找東西、聯絡感情、發洩情緒或瘋狂血拼,無論是什麼樣子的網站,基本上都會有人蒞臨,雖然有些可能是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例:Spammer、或者是很努力發送訊息找下線的金錢獵人),但是至少也代表你的網站有被人發現,不過當你逛過愈多網站,嘗試過愈多種網路上所提供的服務,你就會發覺一件事,有時候簡單往往比面面俱到容易上手,回顧一下電影《The Social Network》的情節,一個單純的選擇題,竟是現在數億人口每天光臨的前身。

所以影響網站的受人喜歡的因素有很多,例:內容、速度、動線、時機...等,甚至是話題性,這些都隨著網站屬性而有所不同,例:電子商務網站可以做的像Google一樣簡單嗎?入口網站適合弄得像社交網站一樣如此具備個人化特色嗎?內容網站適合採用大量的多媒體呈現嗎?這些或許就是每個網站能夠吸引人的因素,當然其中也有許多不太能為人所操控的因素存在,例:時機(網路上走紅的網站往往都只有No.1)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如何讓自己成為助力(How to Help Others to Achieve the Goal )

2 則留言:
每次回到自己的部落格,總是會帶著淡淡的愧疚,又不知多少天沒有更新了(這次直接跨過了整個七月份的空白),雖然也沒有人能夠逼我一定要寫些什麼?但是這裡畢竟還是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園地,或許是因為現在要撰寫的文字量,不一定比我還是文字工的時候少,有時想法很多,但是能夠付諸文字的卻很少,腦內革命就經常就佔據了我的很多個深夜,現在知道我ID的涵義了吧?(苦笑...)

不過,再回頭來想想,這個部落格的初衷是什麼?自己的筆記?與人分享、教學相長的地方?認識各方高手的開端?或許以上皆是......,基於這些原因,對於自己來說,把一些想法寫下來的契機,不一定是自己能夠表達多少東西,更不見得代表自己比別人多知道多少,或許最重要的動力是怎麼樣幫別人往前更進一步(或許不是在專業技術上比對方強),反而是透過別人的問題,讓自己或對方進入條件更為嚴苛的設想,但是也能夠帶來更大的衝擊,遠比你自己循規蹈矩的計畫來得更為有效。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寬頻升速、降價、行銷和風險(Broadband, Discounts, Marketing and Risk)

2 則留言:
最近NCC似乎通過了國內最大ISP的寬頻升速、降價的方案,接著就是等ISP花三個月主動完成相關的業務(說明網頁),不過每次看到這樣子的寬頻優惠方案,總是會讓人有種看得見用不到的感覺,畢竟寬頻還是有先天的適用距離,縱使升速到先前不曾有過的速度(下載),但是也得先查看看自己是否有辦法申辦?(查詢網頁),縱使這些條件都滿足了,還是有可能會遇到保障速率的限制,如果升速後發現並沒有太過於明顯的速率提升,或許還是可以保持原本的速率就好,以免吃悶虧。(申辦查詢流程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Office 2003 Powepoint 因更新造成當機(Remove KB2464588 To Fix PPT)

4 則留言:
最近的資訊新聞,不外乎是那個雲端服務竄起、不然就是Amazon的AWS裝死,不過似乎好像有一個也影響了不少人的事情,我確只有透過搜尋才看見有人再討論,這是代表Windows Office的市佔率變低?還是因為大家都再很短的時間內都從Microdoft那兒找到了解決的方式(應該是大家Google的能力變強了),所以才沒有看見這個資訊類的新聞被傳出。

或許因為是影響特定的使用族群(通常是行銷人員),因為這次出包的是Office裡的Powerpoint,所以可能聲音沒有這麼大吧?不過很多公關公司或是媒體同仁應該也是它的愛用者才對,還是說大家都已經轉向更新的版本了呢?(因為2007以上的版本的特效比2003好太多?),這一點就不得而知,說了這麼多還是言歸正傳,其實這次的問題是出在這個月放出來的自動更新:MS10-022:說明 PowerPoint 2003 的安全性更新KB2464588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虛擬身份的逆襲( Risks of change net id )

沒有留言:
自從電腦、網路大舉進入我們的生活之後,或許代表我們的不再是一張身份證(或戶口名簿),反而是一串數字(手機號碼)或英文、數字和@夾雜的一串符號(電子郵件)所代表,甚至在很多時候,你所使用的電子郵件比你個人還有存在感。(或許廠商、服務提供者保管你郵件信箱的壓力比身份證小的多...)

先不論現在愈來愈難申辦的手機,畢竟經過了王八卡(黑卡、側錄卡、人頭卡)的洗禮之後,至少申辦手機號碼的嚴謹度高了許多,但是電子郵件呢?似乎還是相當容易取得、散布,甚至在你申辦網路時,ISP還會很好心地提供一個免費的郵件讓你申請,直到它們那一天說要收回時就...(其實合約裡會註明,合約停止時郵件也停用。)

不過,當你拿到這種郵件信箱時,除非你確信今生不會離開這個服務提供者,不然,你隨時都有可能會因為這個帳號停用而面臨與所有朋友、同事、客戶...等,失去聯繫的風險,因為你用了這個郵件申請了很多服務,或是給了周遭的朋友,這一個聯絡方式,直到有一天,當你不得不放棄這個服務時,它就無法再使用了(就算是台北、新北市這一帶,有些看似熱鬧的地方,一樣無法申請到某家的寬頻網路,除非你想回到電話撥接的時代)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如何不被當成垃圾信( Sending eDM without Being Regarded as Spam )

沒有留言:
現代人每個人一打開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最不想看見地應該就是無孔不入的垃圾信件SPAM),縱使各家電子郵件服務商都提供了許多能夠防堵的機制,仍然無法完全解決垃圾郵件的問題,甚至還有人研究垃圾郵件消耗了多少生產力,甚至有人被告上法院(新聞)...等。

雖然每個人都厭惡收到垃圾郵件,但是經過各大郵件業者的努力之後,現在已經到了想要發一封正常的郵件到使用者的信箱裡(尤其是某些特定的郵件信箱),也漸漸地變成了一種奢望,不是遭到退信,就是要時常提醒使用者,要記得去垃圾郵件夾中,察看是否有重要的通知信件、訊息因誤判而躺在冰冷的角落裡,所以,究竟要怎麼樣把信寄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似乎也成了IT人的一大夢魘。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網路不通的解決之道 (How to solve the internet was disconnected)

2 則留言:
雖然現代人愈來愈愛行動上網,不過一般人的家中還是 ADSL 或是光世代居多,畢竟有線網路的穩定性還是稍稍比無線/行動網路來得高一些,不過也因為如此,有些無法連線上網的狀況,也只會發生在有線網路的環境當中,而且經常都是我們所輕乎的那個小小的細節當中,「細節中」不只會藏著惡魔,甚至有更多被我們所遺忘的東西,無論你自以為多麼瞭解,都有可能會被習慣所誤導。

其實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自己也犯了相同的過錯,一但網路有問題就習慣性的接上久違的室內電話(沒錯...平常是沒在用的),撥到電信公司的客服專線申告,接著我想有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事,然後我們也就習慣跟著對方的說詞,等著接續的處理,我想標準模式不外乎就是...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網路、市場和未來(Network 、Marketing and Future)

沒有留言:
最近因為一直一直地在算數字,或許,對於時下很多事情的模式和進行方法,都有一些不同的認識,縱使只是推估、猜測或是一些新聞中得知,或許聽來是很簡單、平凡的一個想法、衝動,但是能夠將其實現,甚至透過一種途徑散布到很多人的手中,讓大家熟知,那又是另外一件事。

網路上最常被討論的是什麼呢?最新的科技?最強大的工具?最完善的平台?或者是你我可以想到的任何可能性?還記得學生時代,聽著教授們說:「我們要做的事,是把兩個價值50元的東西,經過組合後讓它有200元的價值」,這還只是教我們要學著創造有附加價值的產品,至於,對於願意注資在新興服務的創投公司來說,或許不只是買它的附加價值吧?或許是一種未來的賭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