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對行動應用的看法(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以現代人低頭的程度,或許現在什麼東西都要來個App才跟得上時代,不然好像會有種跟不上潮流的感覺,況且現階段行動上網的人口正在激增,縱使,先不考慮是否有辦法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進行著我們原本在電腦前做的事,現在好像沒有手機,就失去了跟朋友聊天談論的話題,不然就是會先先前不上Facebook就找不到人一樣的狀況,非得透過某些手機上的應用程式(App)才能夠聯繫到某些人。

甚至也會出現另一種排它的效應,雖然筆者先前原先也是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就別提是已經被放棄的Windows Mobile Phone...疑?)但是,我還是經常拿它來做一般手機使用,也不太需要什麼網路吃到飽...,直到前陣子因手機面板損壞,不得不去換了隻手機後,才真的開始我的低頭人生,同時也重新檢視這股風潮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實際的影響層面有多麼廣,當然,我想也提供了很多拜家的藉口,以及多了不少商機,只是對於使用者來說,最關切的還是這樣子的行動裝置,究竟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吧!


在筆者實際透過手機來切換使用模式的過程當中,的確也感受到了很多不同之處,無論是平台、應用層面和實際體驗之外,也漸漸地能夠體會目前手機(或是擴大一點說行動裝置)的兩大陣營(當然最近微軟老大也想要透過Windows 8來反撲,不過就先靜觀其變),的確在面對消費者時,的確創造出了很不同的風格,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整合(模仿、學習或......),現在人手一機或多機的狀況之下,如果單看外表,好像也漸漸地快要分辨不出差別,因此,各家廠商們就漸漸地把戰場延伸到不同尺寸的行動裝置,自手機的3吋,一路到現在的5.x吋,接著有mini版的平板,從7吋一直到10.x吋,這尺寸根本就與原先的小筆電已經重疊。

雖然以現在電子產品短得可憐的生命周期來說,或許不太用擔心因為用太久而不換機,但是,每一次同系列的手機發表,就代表者這個產品線漸漸地快要失去新鮮度,例:這次的iPhone5面世,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縱使,愛它的人還是會乖乖買帳,不然預訂又破表是怎發生的呢?但是,短期間各大硬體廠商,應該就是各自尋找話題、議題性強的手機來操作,這個部分應該再過一陣子還是會遇到門檻,最後還是會回歸到軟體面來思考,畢竟以大家喜好變動如此之外來說,從軟體下手或許才是明治之舉。

回歸到軟體或行動應用的部分來說,其實針對兩大陣營來說,因為在硬體規格跟條件設定上有些本質上的不同,所以對於低頭族來說,使用這些行動應用的體驗也相當不同,影響的原因,筆者個人的想法有二:

硬體架構:

iOS:因為硬體規格較單一,在手機的應用上,的確能夠創造較好的使用體驗,想想iPhone一路過來,硬體的尺寸應該沒有相差太多,當然在解析度上的變動是不小,不過對於應用程式的開發者,「看」起來應該是個相對容易解決的問題,但是,實際設計和上架似乎也沒這麼輕鬆,。

Android:因開放給各硬體廠商自行客制的空間較大,所以在很多硬體規格上的出入,往往會因為要讓應用程式在大多數的硬體上都適用,犧牲了一些動線的流暢度,光是看現在有搭載Android系統的載體有多少,就可以知道要讓大家都有一樣體驗的難度有多麼高。

應用程式的開發難度:

iOS:雖然硬體規格的規範較為單純,但是對於畫面呈現的要求也不低,如果只是一個看起來跟網頁版一樣的應用,現在應該也很難上架,往往對於開發者來說,要花更多的心力把操作動線跟功能,整合在特定的框架當中,而且完全單憑藉的Apple老大的單方面審核為準,因此,就算想要上架到Apple Store的開發者眾多,實際上架的時間及往返成本,也就高出許多,只要曾經跟他們交手過的開發者應該都心裡有數。

Android:雖然各家廠商各自有自己的硬體規格,但是針對應用程式的審核上,卻沒有像Apple Store般嚴格,原則上只要不要造成使用者有安全性的疑慮,要上架應該都不是件太困難的事,甚至很多是直接將網頁改為手機版的模版,再崁入手機應用程式,就以此上架的也不少。

其實,對於這麼晚才開始當低頭族的我來說,對於這些行動應用有更深一步的認識,主要也是因為自己跟朋友經營的網站(比價小資女),從最早僅在Google Play上架(其實就是透過我上述所說的方式來處理),一直到經過了合作夥伴的努力,現在終於也在Apple Store上架(比價小資女App),雖然還有不少地方可以改進,但是至少提供了一個在手機上,比較直覺的搜尋方式(或許看他是否有空也改一下Android版的動線,造福一下Android的使用者)

因為其實最近自己在當低頭族的過程中,確實也發現到行動應用的迷人之處(其實就是回家可以減少開電腦的機會),再來就是透過這些行動應用,漸漸地也可以取代某些原本以為非得在電腦上才能夠解決的事,除此之外,最近因為行動應用的掘起,當然也帶來了不少行動安全的疑慮,所以防毒廠商也漸漸地投入這塊市場(不過對於手機效能上的影響就很難衡量),不過,目前看來這應該是一個不可抵擋的趨勢。

最後,還是不避嫌的打個廣告,歡迎有比價需求的人可以試試剛上線的比價App,如果有任何建議,也歡迎告知,我們會再努力地改進讓它成為更好用的行動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