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如果還有XP(If XP Sill Exist...,How About Win 7)

4 則留言:
最近在各大販售的通路,我想最熱門的除了CULV的筆電之外,就是Windows 7的正式現身(2009/10/22~23),從這一連串的相關活動中,可以看出官方想要為Vista消毒的動作有多快(被人淡忘的速度更快),除此之外,在先前採取保守政策,暫不升級成Vista的XP使用者,會因為這一波「Windows 7」的強力推銷,就投入所謂的換機潮?或是更新成新版的作業系統?



老實說,我個人還是抱持著觀望的態度居多,今早跟一個認識的代理商窗口,聊到是否有可能推出內含三個世代(XP、VISTA到 7)的產品時,竟然得到了一個令我震驚的消息,更讓我懷疑這一波所謂的換機潮,力道會有多大?或是按照慣例,大家還是等到Windows 7 SP1現身後,才比較放心地轉換跑道呢?

其實對於這個Windows 7的話題,對於現在沒有什麼話題的IT業界來說(先前的雲端又再度熄火,或者現在是討論「電子書」?),已經算是能夠操作的議題之一,但是對於實際的採購、公司或一般家用的使用者來說,真的很難再因此多拿出一筆預算來添購新的作業系統,頂多是因為舊的機器宣告不治之後,才有可能因應時事,「順道」採購一台能夠擁有正版Windows 7的電腦主機或筆電。

不然我也真的想不出有什麼原因,能夠促使大多數的消費者,從荷包中掏出錢來購買支援「多點觸控」(一般人要用它做什麼?在螢幕上打字嗎?)、「效能比Vista好」(跟舊有的XP相比呢?),或是為了「未來延續使用」(未來是指2014年後...)的Windows 7,更何況,又有多少使用者在前一個世代的作業系統升級中,怯步或是轉換陣營了呢?

縱使這次升級有點算是半強迫的性質(藉著放出XP主流支援時限的消息...),但是對使用者來說,怎麼能夠延續現有的操作環境,可能比迎合新技術來得更為迫切,畢竟現在的硬體壽命跟作業系統的世代交替相比,似乎也相差不遠,真不知道該說硬體生命週期太短,還是該說作業系統的壽命太長?若是以軟體的角度來看它,作業系統改朝換代的時間似乎又顯得短了些。

今早會跟相關人士聊到,是否能夠同時擁有三個作業系統的產品出現,主要是基於現在的商業機種,原本就可以透過Vista Business的授權,同時合法擁有XPP的使用權利,如果再加上這一波Windows 7的升級熱潮,有沒有可能在這段尷尬的升級的時間中,直接出現擁有三種作業系統的OEM產品,畢竟在微軟自己的相關活動中,也有著類似的訴求。(3377佔領 Windows 7 方案

結果我得到的消息竟然是,廠商「可能」(因為我還沒有看見產品,不敢肯定)會直接端出「貼著Windows 7授權」,卻以「XP Professional」的作業系統出貨的機器,言下之意就是...作業系統直接降了兩階?難道又是要重玩多年前Vista衝「市佔率」、「銷售成績」的數字遊戲(魔術、假象)嗎?

先不論是否有這個可能性存在,對於使用者來說,這麼一來不是又延續了XP的使用年限?使用者可以再繼續撐到2014年?(Windows XP支援生命週期),只是在到達那個時間點之前,使用者的硬體還活著嗎?不知道那時候的Windows已經出到多少了?(Windows 8還是9?)

如果XP還能夠繼續延命下去,其它的軟體提供者,什麼時候才會全力提供新版作業系統的支援?或者,硬體廠商得研發多少個版本的驅動程式?這些對於使用者來說究竟是好是壞?我想只能夠等待時間來證明,如同現在的硬體規格,
就已經有很多硬體在Windows XP的作業系統中,無法支援所有功能(因為硬體廠商沒有釋出XP的驅動)。

如果是你?又會怎麼選擇?

我自己無論是站在工作或私人的立場,對於同時擁有合法的WIN 7授權,又能夠使用XPP是件好事(至少不用在WIN 7裡,使用那個虛擬化的XP Mode,徒增系統的負載),同時還能夠繼續觀望到WIN 7 SP1出現,是抱持著認同的態度。

但是,對於整個IT產業來說,這樣子真的是件好事嗎?想想先前記憶體產業的錯誤(剛好有同學在那個產業鏈中),這次又用類似的手法在進行推廣,真的很難讓人不擔心,接下來又該換那個產業倒楣?希望只是我多想...,至少對於使用者的選擇來說,或許目前這樣子的發展下去是好事吧!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誰能擁有SEO的權利(Who Has The Right To "SEO"?)

沒有留言:


最近礙於某些原因(工作需要?網管也要管SEO嗎?),所以看了些有關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的內容,雖然還沒有全部念完(我跟原文沒這麼熟...),但是一邊看一邊會覺得心寒,因為除了完全自己架站,或是像自由度較大的網站(部落格)的空間(例:WordPressBlogger),其它真的有心想要做SEO的平台,似乎能夠自己操作的部分也相當有限。

因為很多網頁中可以加入的連結、說明,甚至是一些所謂優化的方法,絕大多數都掌控在各大平台業者的手中,更別提它們之間是否有互相抵制的行為(例:禁止外連禁止別人家的Spider造訪...等),那麼真的想要在SEO上有所作為的使用者或公司,我自己總覺得會面臨這兩種狀況...

1.有SEO實際需求的平台,卻無法大展身手:

一般來說,以目前大型的商業網站平台,使用者除非是抱到平台業者(通路)的大腿,才有可能在它們的網站上有相對顯眼的露出,不然自己通常只能當個內容的供應商,由此可知,一個只能夠提供內文的使用者,有什麼能力(權利)做什麼SEO

就連一般的拍賣網站、或是線上交易平台,很多也因為想要讓使用者容易上手、便於管理,所以早把所有欄位的設定都已經寫死,這麼一來,充其量使用者只是當個上稿機器,也不用想太多跟SEO有關的內容。

或許,一個流量大網站平台、優質的內容,所帶來的流量,遠比自己SEO做得要死來的實際沒錯,因此,使用者也只能夠跟著這個遊戲規則來走,對於非常在意數據的老闆、主管或是網站管理者,這樣子的局面,真的也是他們所樂見的嗎?(我想也不是吧?)還有那些教別人SEO的人、書或機構,真的也能夠打破這個局面?

還是說能夠再開創另外一波的消費需求?(簡單說:他們提供網站代管SEO周邊服務),這對於現在網路上所謂的「免費資源」來說,好像也有段不小的距離,更何況會選擇從網路上來進行SEO(行銷手法)的人,不也是看重它的門檻較低?

雖然,我也相信在某些事情上有它「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但是認真的說來,這不就像是一場局外人看熱鬧的戲?那SEO究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些什麼?或者用來培養個人魅力價值上,還是有它一定的功效?

2.能夠實現SEO的地點,無法滿足商業需求:

反過來說,如果真的夠自由的平台,它是否就有足夠大的曝光度(流量)?跟網路金融(流)的結合程度,是否就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這些我想也是一般使用者,想藉此推廣什麼商品時,最大的阻礙。

自己架設網站,當然可以把所謂SEO上能夠做的東西,全部拿來操演一遍,但是要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尤其是一個小型公司,要維持這些所付出的營運維護成本,是否合宜?

還是能夠以個人魅力來打出特有的個人品牌?就算有,那也只是少數人有機會到達領域,若是能夠放諸四海皆準,那麼所謂的個人品牌,不也就像「蛋塔熱」一樣,禁不起時間的考驗。

或許,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偏見)?


但是,也是我這陣子看了SEO的相關內容後,心裡最大的疑問?或許現在對於商業模式的SEO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而手法也從搜尋引擎,轉向快要數不出來有多少的社群(交)網站,不管怎麼換湯不換藥,重點還是那個商業價值

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少了行銷的推波助瀾與商業價值的立基點,一樣有可能被埋沒在這片汪洋當中。不過...固守內容的品質,至少比某些已經「玩弄技巧成性,忘了充實本質」的平台,來得更為人所重視,我想使用者對於SEO的主控權及它所代表的意義,在一來一往之間,似乎也漸漸地被削弱,甚至很多原先SEO所推崇的方式,真的就受搜尋引擎所愛嗎?(參考網址:Live: Ask The Search Engines: Best Practices Edition),我想這些都需要重新思考一番。


不過...我還是得認真研究SEO相關的內容...(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