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無它,因為在我的生活圈中,一直都有WiFi可用,在通勤的路上,似乎也沒有非得上網的需求(對騎車通勤的人來說應該更沒有吧?),再來,就是不習慣在手機螢幕上操作(用起來感覺很吃力)......等。
這一切卻在舊手機掛點、手機螢慕愈來愈大、買手機綁行動上網有高額折扣之後,讓我也搭上了低頭族的列車,雖然,我也清楚行動上網吃到飽的門檻跟先天限制,因此,在自己使用行動上網時,往往也能夠容許它有較大的落差,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若是以相同費率,在固網上提供的速率似乎就相對較高、也穩定許多(這應該也是很多人不敢下手的主因吧?同時家中還有固網,就得支付兩種網路費用),雖然固網也有保證2M的自保條款,但是跟行動網路相比,影響的因素還是少得多,那麼,我們真該擁有上網吃到飽嗎?自己是否真的適用呢?我就針對這些議題提供分享一些個人的想法。
行動網路和固網的差異:
其實現階段大家會針對這個問題有所疑慮,不外乎是跟自己在家中所使用的固網CP值相比,縱使固網有不保證頻寬的護身符(至少能夠維持有2MB以上的頻寬),縱使有集縮比的考量,還是比行動上網壅塞的時候好得多,但是這樣子比真的公平嗎?其實在早期行動上網尚未普及的時候,首批的使用者,還有行動上網速率可能還優於自己家中固網的速率吧!其實行動上網跟固網的架構有先天上的差別,其實那是現在WiFi的速度也到達跟固網相去不遠的速率(802.11n),不然最簡單的比較方式就可以拿家中的WiFi來說明,因為WiFi也是同一個AP能夠提供的容量有限,你一個人上線和十個人上線的頻寬,往往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就算你的AP後端接的固網有50MB,但是我相信在多人同時使用WiFi時,你一定不敢相信它有50MB,這其實也跟頻譜效率有關,這篇T客邦轉載的文章值得一讀(原文),不過這也只是舉例,畢竟家用的WiFi還是比行動上網的架構來得容易控制許多,以我們行動上網所使用的基地台來說,應該不是一般人能夠控制,況且頻譜效率也比WiFi低得多。
不過,針對這種技術層面的比較,或許對於很多在意的人來說,一點都不重要,因為重點都會放在自己口袋中究竟掏出了多少錢?(後面會有些簡單的計算,有關成本與價格的問題)所以往往這種較為理性的內容,也較容易被人所忽略,不過,回頭想想現在若是不是行動通訊的快速發展,會讓每個人都想要行動上網嗎?或是非得上網才找的到朋友?怕跟朋友失去共同聊天的話題呢?
在手機上網動輒上千元甚至更貴的時候,有此需求的人,會覺得這樣子的費用算貴嗎?(當時的技術也不可與現在相比),所以,筆者覺得縱使有很多不平之處,該搬上檯面的技術門檻,還是應該要保有它的存在價值,其餘的就是供需及商業運作的問題。
當然,有人也許會有公共財的觀點來切入,但是現實的狀況來看,這應該短期間是無法顛覆這個狀況,不然的話,就當初要求政府單位民營化的人,自己開個免費或超低價的電信公司來提供「公共財」吧,另外,你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你希望到那兒都有相對優質的上網品質,例:到那兒都有高速的WiFi網路可用,試著想想你應該要付出多少代價才算合理呢?(如果是你又想省錢使用免費的服務,似乎也就沒有太多討價還價的空間)
筆者認為,這是在討論是否該吃到飽的當下,也應該先瞭解一些先天的障礙跟條件(並非完全無法解決,只是推行的速度及投報率的問題),否則只是單就數字來推敲,應該永遠都找不到平衡點吧!有老闆會認為自己的錢賺得太少?還是那個消費者會覺得自己付的錢不夠多嗎?
上網吃到飽的需求:
究竟什麼人適合用行動上網吃到飽的服務呢?業務、商務人士、物流派送員或特定地區使用者?其實認真算起來,這些人似乎都有行動上網吃到飽的需求,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他們行動上網產生出來的附加效益遠大於他們所付出的行動上網費用,或者是因為工作所需,或是營運需要......等,當然也有些特殊地區,是拿它來代替固網使用(如下例),不過以現在的狀況來說,應該已是算是少數了。舉例來說:像筆者就真的曾住無法申請合理速率固網的地方(例:只有128K的寬頻),最後只能屈就於透過電視的Cable來上網,實際去瞭解了之後,其實跟基地台遇到的困境相同,若是連機房都不給設的話,那來的固網可用呢?就算固網只要設備及線路容許,相對的連線品質也較行動上網穩定許多吧?
所以,不想基地台設自己家樓上的人來說,是否也失去了擁有高品質行動上網的權利呢?當然,對於某些人來說,我們的確也不能忽略這些僅能透過行動上網來取代固網使用的需求(合理性),當然也有其它的方案可供選擇就是。
其實對於真正需要行動上網的人來說,其實應該有一把不同的尺來看待,或者一樣可以推有限流量的行動上網,但是限制的頻寬是真的用來阻擋那些濫用資源的人(例:一個月流量破1~2百GB的使用者),話說我就算家中有申辦50MB的固網,一個月用量也很難破這數字呀!(每月1~200GB,換算一天用量:3~6GB)除非是拿這東西來營利或是做為其它用途,否則應該也不至於影響到其它人的權益才是。
價格對上網吃到飽的影響:
其實,除了討論需求之外,其實還有個問題可以討論,那就是價位的問題,為什麼現階段上網吃到飽的費用都在7~800元上下呢?(這個可能要去問各電信業者的成本、會計或精算師),如果把現有費率調高到1,500元或更高,難道不能夠減少這個上網吃到飽造成頻寬不足使用的問題嗎?或是主動提供更精準的計費方案給使用者(這一點很難,這就跟你多付錢,要求它們吐出來還你一樣),應該申辦的人會減少許多吧?當然絕對不能完全解決,因為現在討論的重點是放在少部份使用者佔用大量資源的問題來切入,但是從價格上切入,應該只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應該還是有不小的效果。(你也可從推行光世代時,光世代和ADSL的價格及頻寬回收來思索這問題)
其實回歸到固網來看,難道集縮比不就是用來限制上網吃到飽的一種手段嗎?如果你想要擁有集縮比1:1的固網,那煩請拿出更多銀彈來申辦專線再說吧!所以,以量制價在某些狀況下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功效,不過這對於上述某些特定需求者來說,就會變相成為一個無法跨越的門檻。
除此之外,其實這也突顯了現在的電信業者可能沒有能力改變現狀,無論是技術面或這種收費模式對於他們營收的貢獻,可能就如同新聞所說:「沒人敢開第一槍」,除此之外,其實各家電信業者也在創造各種不同的資費方案,不過通常都是為了讓使用者續約、購機或其它服務,並非是針對頻寬使用的考量來切入,看起來是有點以量制價的模樣(不過仍有其上限),但是最終其實會陷入吃到飽的困境,所以在保護使用者權益和使用公平之間,或許才是這個問題一直糾結的主因。
另外,如果國外都已經採取以價制量的方式,來限制惡意的行動上網濫用者,難道真的不能夠過其它的技術手段來限縮那種類型的使用嗎?例:P2P或大量下載,那麼對於先天條件可能更差的我們(人口密集度),似乎也該認真想想該如何取得更好的配套措施,例:最後一哩的開放?開放後真有廠商能(願意)進入嗎?現在最該擔心的是,苦果是否仍由消費者得自行吸收。
成本與價格因素:
其實在考慮上網吃到飽的方案時,我們也常忘了一點,那就是電信商在續約購機時所給的折扣,我就簡單以中華電信的方案價來進行討論,以三星-NOTE2(16G)的手機,在Yahoo上的空機價為例,一隻手機要價:22900元若是參加電信業者的續約購機方案,你就會發現為什麼這麼多人寧可使用上網吃到飽的費率來購機,甚至還有人透過這種方式,再將手機賣出,取得相對低價的上網價格,下面列出通話資費和上網MPRO資費的常見組合。
583+吃到飽:兩年價差:15,000元
- 空機價:22900+1343(583+950*0.8)*24=55,222元
- 續約價:7990+1343(583+950*0.8)*24=40,222元
183+吃到飽:兩年價差:8,140元
- 空機價:22900+1343(183+950*0.8)*24=45,532元
- 續約價:14560+1343(183+950*0.8)*24=37,392元
583+5G流量:無緒約價(可能會影響到其它方案的推形)
- 空機價:22900+1343(583+750*0.8)*24=51,292元
- 收費上限:1,100元(MPRO-750),5GB以上:0.33元/MB
代表你只要兩年內有11個月用量達6,180MB(約6GB)以上,就不如吃到飽划算?
3,750 > 3,930
(1100-750)*11 > (55222-51292)
583+500MB:兩年價差:7,800元
- 空機價:22290+943(583+450*0.8)*24=44,922元
- 續約價:14490+943(583+450*0.8)*24=37,122元
- 收費上限:1,200元(MPRO-450),500MB以上:1.8 元/MB
3,750 > 3,100
(1200-450)*5 > (40222-37122)
其實除了上述一般的方案之外,還有一些專屬特定狀況下的方案,也算是有條件的有限上網,但是先決條件是使用者能夠自律才有機會取得相對優惠的價格,不然貪小失大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1G上網流量:特別方案
- 空機價:22900+(291*12+582*12)=33,376元
(1G上網流量(MPro450)+383資費) - 續約價:7990+1191(583+950*0.8*0.8)*24=36,574元
(先決條件:用量<1GB的方案有繼續下去)
結論:
對我自己來說,因為行動上網是最近才開始使用,所以有稍微留意頻寬的使用量,其實在合理使用上,我每月的行動上網用量不過也在1GB上下(並沒有刻意節制),其實大多數的流量都是在WiFi的環境下使用,一方面頻寬較為穩定,一方面也快速許多,所以,對我自己來說,等到綁約期滿,或許我就會調整上網費率。只是不知道那時候是否有更為合理的上網費率,不然以上述這樣子的試算方式,老實說,要人不用吃到飽的費率確實有點難,畢竟使用者自己轉嫁的風險還是較高。
尤其是現在很多軟體在頻寬使用的揭露上也不是相當明確,一個不小心就有機會收到鉅額費用的帳單,不用錢的最貴就是這道理。(如同送你兩個月的額外服務,若未主動提前取消,等你看見帳單裡有列出來時,往往至少會被多收1~2個月)
或許在現階段適度的限縮吃到飽的狀況,的確能夠改善使用者的上網品質,不過反過來說,當我們限縮的同時,消費者真的能有一個合理的回饋嗎?還是真的只有我們限制,電信商照賺呢?
這才是我所擔心的,這就跟有人質疑電信商的營收數字和投資在設備上落差,雖然查過資料後瞭解到原有的先天限制,但是在電信商擔心影響營收的狀況下,其實最終的苦果還是我們自己承擔居多,因為對廠商來說,他們只要開出相差不遠的方案,我們也只能從幾個爛方案中,選一個比較不爛的來用。(不知公平會有管這個嗎?)
以我個人的淺見,在現階段技術和實際建構短期無法突破的狀況下,適度地放寬頻寬上限 + 更精準的計費模式 + 提高超高流量的行動費率,應該也是個不錯的選項吧?當然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或許再過一陣子又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只希望真能決策的人,不要只執著於近利,畢竟這種基礎建設的東西,若不是早期不計成本的建置、開發,現在那有機會用寬頻上網來討論這件事呢?您說是嗎?
純粹建議 文章英文標題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mobile internet traffic?" 改成 "Should the mobile internet traffic be limited?" 比較對
回覆刪除To 匿名:
回覆刪除多謝您的建言,在此受教,馬上進行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