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率」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名詞,無論你所經手的是實體產品還是虛擬服務,只要是有做過產品追蹤,或是有任何行銷上的目標訂定,我相信都得面對著既現實卻又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因為在很多狀況下,這個實際的轉換率往往會影響著你的商品未來的推廣方針,甚至是藉此來更精進你的產品或服務,因為在一心做到最好精神和際換成收益之間,往往就是需要透過轉換率的評估來達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當然也有可能包括是否要換個產品。
不過,在不同的角度所看待的轉換率也有所不同,就算是同一個產品、服務,雖然轉換率的分子應該是實際銷售的營業額(毛利),但是若以不同的角度來切入,階段性的評估還是有它所具備的特定意義存在,尤其是你所面對的目標族群有所不同時,往往也得有不一樣的思考模式,以現在的操作模式來說,真的也難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存在,尤其是在行銷或是商品推廣上,甚至在某些領域的銷售模式上也有不少變革。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該不該吃飽的行動上網(Should the mobile internet traffic be limited?)
最近吵得相當兇的上網是否該吃到飽,雖然我使用網路的時間不算短,但是,真的要說是行動網路的使用者,其實也是近幾個月才開始加入吃到飽的陣容,其實是一連串的巧合所造成,否則,也不會撘上行動網路吃到飽的列車,不過也因為如此,讓我對於現在這個行動上網吃到飽有些不同的想法跟看法,當然這也包括了許多大環境的因素,還有各家行動通訊業者的各種搭配方案,不過,為什麼我一直到最近才能申請行動網路上網吃到飽呢?
原因無它,因為在我的生活圈中,一直都有WiFi可用,在通勤的路上,似乎也沒有非得上網的需求(對騎車通勤的人來說應該更沒有吧?),再來,就是不習慣在手機螢幕上操作(用起來感覺很吃力)......等。
這一切卻在舊手機掛點、手機螢慕愈來愈大、買手機綁行動上網有高額折扣之後,讓我也搭上了低頭族的列車,雖然,我也清楚行動上網吃到飽的門檻跟先天限制,因此,在自己使用行動上網時,往往也能夠容許它有較大的落差,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若是以相同費率,在固網上提供的速率似乎就相對較高、也穩定許多(這應該也是很多人不敢下手的主因吧?同時家中還有固網,就得支付兩種網路費用),雖然固網也有保證2M的自保條款,但是跟行動網路相比,影響的因素還是少得多,那麼,我們真該擁有上網吃到飽嗎?自己是否真的適用呢?我就針對這些議題提供分享一些個人的想法。
原因無它,因為在我的生活圈中,一直都有WiFi可用,在通勤的路上,似乎也沒有非得上網的需求(對騎車通勤的人來說應該更沒有吧?),再來,就是不習慣在手機螢幕上操作(用起來感覺很吃力)......等。
這一切卻在舊手機掛點、手機螢慕愈來愈大、買手機綁行動上網有高額折扣之後,讓我也搭上了低頭族的列車,雖然,我也清楚行動上網吃到飽的門檻跟先天限制,因此,在自己使用行動上網時,往往也能夠容許它有較大的落差,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若是以相同費率,在固網上提供的速率似乎就相對較高、也穩定許多(這應該也是很多人不敢下手的主因吧?同時家中還有固網,就得支付兩種網路費用),雖然固網也有保證2M的自保條款,但是跟行動網路相比,影響的因素還是少得多,那麼,我們真該擁有上網吃到飽嗎?自己是否真的適用呢?我就針對這些議題提供分享一些個人的想法。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內容當道的線上時代(The content is the most valuable in the website)
先前曾寫過一篇《網站速度與動線》,其實對於現階段來說,因為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資訊(絕對多到你看不完),所以,對於網站本身來說,其內容才是真的能夠吸引大眾目光的主要原因,當然這邊的內容不是單純指像寫文章般的內容,對於某些網站來說,是指他所能夠提供的服務,例:圖片上傳(例:instagram)、相簿分享(例:無名正妹、型男...等),比價(例:Myyasui)),當然,現在有很多其實都被大型的社交網站(例:Facebook、Twitter)給整合在其中,不過也因此更能夠突顯其內容,才是網站能繼續存活的不二法門。
竟然重點在於內容(Content),所以就來看看究竟怎麼樣的內容,才是真的能夠吸引大家目光的呢?其實可以簡單分為下列幾種類型,雖然每種類型的操作手法各有其不同,但是對於網站經營者來說,要付出的時間心力都是不可抹滅的,在此還是事先聲明一下,畢竟每種內容型態,都有其適合的使用族群和切入角度,無法用相同的方式來衡量,更絕無其優劣之分。
竟然重點在於內容(Content),所以就來看看究竟怎麼樣的內容,才是真的能夠吸引大家目光的呢?其實可以簡單分為下列幾種類型,雖然每種類型的操作手法各有其不同,但是對於網站經營者來說,要付出的時間心力都是不可抹滅的,在此還是事先聲明一下,畢竟每種內容型態,都有其適合的使用族群和切入角度,無法用相同的方式來衡量,更絕無其優劣之分。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產品開發的門檻 ─ III(The threshold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 Target groups)
在談過產品型態和產品定位之後,對於產品最後的去處,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開發這個產品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它推給需要的人,或者是能夠達到更高層次的需求、被需要的人發現(雖然這一點在新產品充斥的現在,有著相當的難度就是),甚至是創造出需求,其實這對於每個商業經營者來說,都是一樣棘手的課題。
不過,對於每個新產品的初期發想,最初應該都是由老闆、專案經理或是特定人士從自身需求轉化出來的,當然也有不少是經由觀察得到的靈感,不過這其實也是危險的開端,因為他們真的是這產品的目標族群嗎?或是以為自己目標族群?像自己的目標族群有多少人呢?這些其實還是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驗證,當然,有人曾說過:「你只要能夠滿足1%的人,就足以支撐你這個產品」,但是你真的能夠抓到那1%的使用者嗎?還有,你真的知道你的目標族群是所有人的1%?還是極為小眾的1%呢?否則產品再好,或許也很難看出它實際的價值,這就是目標族群的一場戰爭。
不過,對於每個新產品的初期發想,最初應該都是由老闆、專案經理或是特定人士從自身需求轉化出來的,當然也有不少是經由觀察得到的靈感,不過這其實也是危險的開端,因為他們真的是這產品的目標族群嗎?或是以為自己目標族群?像自己的目標族群有多少人呢?這些其實還是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驗證,當然,有人曾說過:「你只要能夠滿足1%的人,就足以支撐你這個產品」,但是你真的能夠抓到那1%的使用者嗎?還有,你真的知道你的目標族群是所有人的1%?還是極為小眾的1%呢?否則產品再好,或許也很難看出它實際的價值,這就是目標族群的一場戰爭。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產品開發的門檻 ─ II(The threshold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 Product Positioning)
前篇提到產品開發時的產品型態,接著就來談談產品定位的差別吧?雖然先前提到產品開發最難突破的有三點,其實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一體三面,仔細推敲一下就知道,想想你在購買虛擬商品跟實際存在的商品時,習慣購買的金額大小一樣嗎?購買的產品類型相同嗎?這其實也就決定了一個新產品的定位及價值,一般來說,新產品的定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角度,例:產品差異性、價格帶、使用者定位(這一點與消費族群有關)或是操作方式......等,其實有相當多不同的定位方法。
無論你從那個角度切入,都有它存在的參考價值,但是針對產品本身來說,如果你沒有辦法抓住一個重點來發揮,後續挨打的機會可能就大得多,這就如同有人說過:「交往的時候,你可以忘記一年當中的360天,但是,絕不能夠忘記最重要的五個特別日一樣」(當然有人可能會比較貪心一點就是),其實說穿了,對於產品定位來說,也是相同的道理,與其找出它的千百個好處,還不如找到一個消費者願意掏錢購買它的理由,您說是嗎?
無論你從那個角度切入,都有它存在的參考價值,但是針對產品本身來說,如果你沒有辦法抓住一個重點來發揮,後續挨打的機會可能就大得多,這就如同有人說過:「交往的時候,你可以忘記一年當中的360天,但是,絕不能夠忘記最重要的五個特別日一樣」(當然有人可能會比較貪心一點就是),其實說穿了,對於產品定位來說,也是相同的道理,與其找出它的千百個好處,還不如找到一個消費者願意掏錢購買它的理由,您說是嗎?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產品開發的門檻 ─ I(The threshold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 Product type )
基於身份的轉變,漸漸地對於很多事情也有了不同的想法,不過,原本要負責的事情也沒有少過就是,只是從原本只需要單純地對某些技術和流程的專注,改變成為對於新產品的開發,其實自己也是邊做邊學,畢竟站在旁邊觀察跟實際下場操作是截然不同的一種體驗。
更何況有更多細節需要處理,尤其是在資源、人力、產品定位都尚未齊全之前(基本上應該永遠都不會有那一天),你就得要花費相當的心力、時間去瞭解一個,可能是你從來未曾思考過的產品,當你以為這些事都如自己所想的時候,其實一切都還未開始,因為自己可能僅是在自己劃出的甜蜜圈裡打轉而已。
所謂的產品開發,絕大部分都不會是「新產品」的創新,往往都是在原有的商品中,找出其中的差異及切入點,甚至還包括了自身所具備的技術、資源和內容的整合,以及非得和時間賽跑的集合體,當然,對於產品開發本身,也有可能是嶄新且從未有人涉獵的產品,但是那大多僅存在於學術領域,畢竟現有的商業體來說,這類的商品往往都是在創造一個未來(夢想)的需求,對於產品本身來說,只要主事者的心隨境轉,往往就會落得四不像的局面居多。
更何況有更多細節需要處理,尤其是在資源、人力、產品定位都尚未齊全之前(基本上應該永遠都不會有那一天),你就得要花費相當的心力、時間去瞭解一個,可能是你從來未曾思考過的產品,當你以為這些事都如自己所想的時候,其實一切都還未開始,因為自己可能僅是在自己劃出的甜蜜圈裡打轉而已。
所謂的產品開發,絕大部分都不會是「新產品」的創新,往往都是在原有的商品中,找出其中的差異及切入點,甚至還包括了自身所具備的技術、資源和內容的整合,以及非得和時間賽跑的集合體,當然,對於產品開發本身,也有可能是嶄新且從未有人涉獵的產品,但是那大多僅存在於學術領域,畢竟現有的商業體來說,這類的商品往往都是在創造一個未來(夢想)的需求,對於產品本身來說,只要主事者的心隨境轉,往往就會落得四不像的局面居多。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中毒與檔案搜尋技巧(Infected file search skills)
現在因為電腦化相當深,所以人人幾乎都是聞「毒」色變(重點是:如果有發覺的話!),先不論自己有沒有發現,但是在系統管理上,每次遇到這種棘手的問題時,往往解決的速度就會決定你被釘在牆上的時間,以Windows來說,絕大多數的工作環境裡,應該都有商用版的防毒軟體可以撐著,原則上應該也不會遭受到多大的破壞,除非有自作聰明的使用者,或是不受控制的某某人,不然,除了0-day攻擊之外,應該都還是可以有一定的能力可抵擋。
不過,若是換成非Windows系統的架構呢?我相信大多數非Windows系統的主機上,都沒有安裝類似我們在Windows上的防毒軟體,縱使有,應該絕大多數也是針對特定服務,例:電子郵件系統,除此之外,若是其它的服務遭受攻擊,往往都會是別人先通知你居多,如果是租用虛擬主機,一般來說,主機商會收到使用者或特定監控機構的回報,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被主機商給關了,接著就是一連串的郵件往返和緊急處置,這時候搜尋技巧很有可能就會救你一命,尤其是在追蹤感染的檔案,或是藉此找出中毒發病的主因躲在那兒。
不過,若是換成非Windows系統的架構呢?我相信大多數非Windows系統的主機上,都沒有安裝類似我們在Windows上的防毒軟體,縱使有,應該絕大多數也是針對特定服務,例:電子郵件系統,除此之外,若是其它的服務遭受攻擊,往往都會是別人先通知你居多,如果是租用虛擬主機,一般來說,主機商會收到使用者或特定監控機構的回報,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被主機商給關了,接著就是一連串的郵件往返和緊急處置,這時候搜尋技巧很有可能就會救你一命,尤其是在追蹤感染的檔案,或是藉此找出中毒發病的主因躲在那兒。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