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1日 星期三

網路服務的整合風(Integration Network Service)

2 則留言:
筆者從無名小站轉至現在的Blog空間,主要是來享受一下不被約束自由

現在網路服務的狀態,經常都是大公司併小公司、小公司等著大公司接手(網路服務的經營也相當困難),我們看見那些成功的例子,除了他們研發出的新技術之外,同時也接承時運,才能有一飛沖天之勢

無論是社群取向的無名小站My Space,或是影音導向的Youtube...等,現在都是具有背後的金主提供有力的支援,不過...對於使用者來說,這樣子的整合是否就一定是好的呢?

在這筆者並沒有要批評誰的意思,只是針對使用者的反應來表達一番,在此先做個小小聲明,以免變成筆戰或是被人給掛上什麼標籤(網路無奇不有!)

首先來看看Google這網路服務的龍頭吧!(雖然最近有報導說:它在客戶滿意度上輸給eBay集團下的PayPal),但是它應該也是網路服務小公司爭相期盼他出手併購,畢竟它現在是資本最為雄厚的網路服務公司

例如:現在這BloggerPicasa...等,都是直接以併購的方式所整合進來的服務(同時也帶著一堆使用者),因為服務定位的取向,雖然提供了相關的服務,但是對於這些原本的使用者來說,還是能夠適當的選用相關的功能,並非一股腦的把所有都綁在一起(例:使用這平台,就得接受我們提供的廣告...等)

現在Google的Adsense也是讓網站的經營者自行決定是否要擺放在自己經營的網站,雖然如此,網站(頁)的管理者還是具備選擇性(台灣有許多業者也發起類似的做法,後續影響就待時間來考驗)

這一類的整合風,對於使用者的影響來說,其實並不會有太多影響,就算有的話,也是多一些把不要的功能取消而已,並沒有太多強迫使用者使用的手段,至少使用者還能夠保有在現在網路環境中愈來愈式微的自主權

反觀其它的整合風,卻經常造成使用者許多的困擾,這部份我就不具名來說明

在說明之前,因為被整合的網路服務的業者,大多是屬於使用者免費的模式,一但整合之後,如果母公司有考慮到成本...等相關問題時,使用者受到的限制就會很明顯,因此,這部份並非是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永遠無解的結

例如:
1. 要求使用者的認證(身份證字號Email、甚至還要求雙證件影本...)
2. 縮減或整合類似服務(空間大小、資料搬移、減少特定服務...)
3. 付費使用者無法得到對等的尊重(無法續用服務或被迫轉用其它服務)
4. 變更服務的網址或相關連結,造成原有連結失效
5. 加入原本沒有的廣告或相關連結

以上是整合後最常見的變化,光是這些問題就足以讓使用者有許多怨言,當然服務提供者當然也有他們的難言之隱,不過「習慣」卻是決定是否成功的最大要素

當習慣養成後,就算它可能未來會收費,或是增減了一些原使用者不太在意的服務,他們還是會選擇原有的平台來應用,這就是習慣主導消費者族群,或許某一天驚醒時,原本的使用者才會發現已經中了習慣的毒!!

網路服務的整合風,還有一個較大的迷思就是,雖然在同一個平台能夠得到許多服務,對於使用者來說像是一件便民的事情

反觀供需之間的狀態,如果只有單一服務提供者獨大時,通常需求也被供應者給限定,此時便民的部份是否還如此具有價值,也是大眾需要審慎思考的部份!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就是現在絕大多數人的心態呀!

總而言之,現在這一類的整合風四起,網路服務的小公司在等待,大公司在觀望,使用者只有等著被宰,才是現況最佳的寫真吧!

PS:再次聲明!僅針對現況一論,並無攻訐何者之意,如有疑義請來信告知!!

2007年7月9日 星期一

多媒體與無線網路的應用(Mutimedia & Wi - Fi)

沒有留言:
多媒體應用是一個很大的範疇,現在坊間有許多類似多媒體的影音中心方案(價格不斐)可供選擇,但是筆者現在要說的是利用無線技術與現有硬體配合來實現(畢竟能省即省)

筆者利用的硬體有:NB(PC+無線網卡也行,不過PC要在電視旁)、無線網路基地台、多媒體檔案(備份成檔案或DVD不限)、影音訊號線(S、AV端子...等)、電視

先前筆者有利用過顯示卡的TV-OUT的功能,將電腦螢幕的顯示,轉輸出到電視上(那時PC在電視旁),但是現在如果環境上不允許時(距離、佈線...等),就要想別的辦法解決(窮則變、變則通)

現在有了無線技術的支援,應該可以讓事情更加簡單一些,可以省去拉上長長訊號線的麻煩,不過在無線網路的速度還未實際追上有線網路時,以筆者親身體驗(網路環境:802.11/g-54M),只能說剛好足以播放影音串流(影片檔需在有線網路的架構下),要實現較高畫質的影片,在無線的環境之下還不足夠

如果說已經是利用多媒體檔案為標準的DVD格式,其實直接利用DVD Player就可以解決了,但是自行拍攝的影片或備份檔案時,就非一般播放器可及

以下是筆者的架構:
1. 影片存於PC,以有線網路與AP連接(若AP支援USB,可利用外接硬碟)
2. 將NB置於電視旁,以S端子或轉接AV端子與電視連接(視電視支援而定)
3. 開啟無線網路,直接從NB播放PC端的影片(利用網芳即可)

原則上只要這三步就可以利用NB的無線網路來達成多媒體播放的功用,而且也不用添購太多周邊硬體(頂多是買一條S-VIDEO的訊號線)

其實在實際執行上還是會有些小問題:
1. 影片檔需在有線架構下,筆者試過都利用無線網路,影片會有lag現象
2. S端子的型號有所不同,因為架構有分為4PIN和7PIN兩種
(筆者去搜尋了一下,可連往維基PINOUT.RU(英文)參考)
3. 聲音部份可能需利用AV端子線輸入進電視或擴大機...等設備
4. 更改NB的播放模式時,可能會造成無線網路斷線(與省電技術有關)

其實,一般人可能會怕麻煩,直接弄一台準系統做為家用多媒體中心,這也是一種選擇,但是要減少電視周邊線材的雜亂程度,無線網路的應用是必要的,畢竟新的技術(802.11n)也問世了,雖然還未量產,但是至少已經看見了解決方案

不過,使用無線網路時要有適當的加密(高等加密法,不定時更改密碼),不然要破解無線網路,真的是時間而已,更何況它非實體,更是不可不防!

雖然好東西跟好朋友分享是件好事,但是在頻寬寸M寸金的台灣,還是低調一點用比較好,更何況經常會有些不知名的狀況發生(不知什麼時候麻煩會上身)

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變形金剛「Transformers」

沒有留言:
片名:變形金剛
官方網站:http://www.transformersmovie.com/
中文官網:http://www.uip.com.tw/transformers/index.htm
台灣上映時間:2007/06/28

好久沒有去看電影的筆者,去看了一部科幻電影,年紀稍長一點的人應該都有印象的卡通「變形金剛」,雖然是由國外操刀拍攝成電影版的,依稀可以看到原著的影子

雖然網路上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憂劣參半,不過筆者還是以自己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雖然電影中的置入性行銷不少(記憶卡、汽車、甚至是手提電腦...等)

但是對於電影節奏的安排不錯,不會一整部打打殺殺的音效,也不會讓人安靜到睡著,有時會參雜著許多笑點(尤其是一堆機器人躲在主角家周圍那一段)

雖然說劇情並沒有太多的突破,也許大部份的經費都花在機器人的製作上了吧!但是導演(麥克貝)的功力還是不錯,能夠讓每個出場的角色巧妙的串聯在一起

如果要說這部電影與IT有關的部份,應該就是...

入侵電腦那一段:「就算是用超級電腦破解至少也要20年,但是它們只用了1分鐘

可以明確地感受到程度上的差別,除此之外,還有一段極為諷刺的部份:現在的科技都是藉由外來科技的逆研發而生

感覺就像以前經常聽到有人在討論那些改變時代的科學家皆為外星人一樣,感覺人類的渺小與無知(不過這是科幻電影呀!)

這部電影除了討論科幻、人性及留給大家自己省思的部份之外,眼尖的人應該可以找到許多不太合理之處,但是筆者還是不要透露太多劇情,讓大家自行去發掘

其實近年來,愈來愈多討論人與機器或電腦之間互動的電影,可能就像最後「柯博文」(博派族的主導者--18輪大卡車)所說:「我們只是在等待...」,當我們愈來愈依賴電腦或相關機器科技的同時,說不定那一天主導權不在我們手上的時候,就是它們等待的時刻

PS:雖然整部片還是充滿了美國的英雄主義,還是有許多人性面值得學習,連科技遠優於我們的變形金剛,竟然都會害怕因為自己的過錯,造成別的種族滅亡(人類),那反觀我們人類呢?再想想最近的世界地球日的相關活動,我們可能連機器都還不如呢!不是嗎?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FTTB和無線網路(FTTB & Wi - Fi)

2 則留言:
筆者因為搬家的因素,把家中的寬頻從CABLE換成了現在ISP業者強推的光世代FTTB(其實更想要的是FTTH...),不過也因為搬家的原因,不想在家中再如此費力的拉網路線,所以想直接利用無線AP上網

結果,是讓自己累到一個不行,在這裡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先說明一下我設定的環境:

FTTB MODEM:ZYXEL的P872HA
連線方式:PPPOE
網路速度:10M /2M
AP:ASUS WL-500g Premium
無線網卡:ASUS WL-169gE(想說相容性應該好一點及測試BrandRange技術
連線主機:GA-M55SLI-S4 、AM2 Athlon™64 X2 3800+、DDR2-667-1G...等
室內環境:木板隔間*1、距離約為2公尺
連線AP的主機:P4-3.0(吃電怪物那一系列...>_<|||、我還在用...) 1. 以有線方式連接AP,連線至HINET的網頁下載速度大於8M所需更動的TCP Window Size登錄檔,因為速度大於8M時,在連線設定上與一般不同
2. 在AP上設定無線加密內容:SSID(隱藏)、WPA2-PSK、TKIP、鎖定MAC Address
3. 停用連線主機上的有線網路、安裝無線網卡WL-169gE、重開機
4. 無線網卡的設定:直接手動輸入SSID(隱藏、無法利用搜尋得知)、加密法選WPA2-PSK、TKIP、輸入密碼、套用連線設定...

其它的應該就是等他設定生效就OK了吧!(我也是這樣子想...)

但是當它設定生效後,我傻住了...因為訊號強度很好,在AP上也能監控到此無線網卡的MAC Address,但是卻無法經由AP連上Internet,究竟是那裡有問題呢?

我經過不斷地重新設定、安裝、重開機,最多還是只能利用AP看見網芳,但是無法利用AP上網(那還要AP做什麼?)

因為買來的無線網卡有問題,一般無線網路大多是應用在NB上,所以NB是以內建的無線網路晶片來連線所以拿出我過年時買的NB(好貴的玩具...),試試看用它來透過AP上網,結果...竟然可以順利連上AP,並且能夠上網(難道我買的是無線網卡有問題?)

不信邪的我,只好拿我原本拿來連AP的舊主機來測試,這樣子平台比較類似

當我按照相同的步驟安裝完無線網卡之後,在連線設定完套用時,我的P4-3.0竟然跳出了一個網路設定是否允許的選項,我看了其中的差別之後,我才晃然大悟,原來電腦裡的路由設定並沒有跟著無線網路的啟用而跟著變更

WINDOWS XP可進命令提示字元,鍵入route print就可以看見你電腦裡的路由表,這部份筆者不再詳述,有興趣的可以去Google一下

還是因為原本連線主機是利用有線網路連線,所以應該也有這樣子的問題,索性我先在P4的主機上先允許新的路由及相關的無線網路設定,確認後...終於能夠利用無線透過AP上網了(感動的想落淚...)

我再利用將該設定檔直接匯出,把檔案COPY到連線主機上匯入後,就解決了我拼命幾個小時的設定時光(其實心裡很嘔,這件事也告訴我們路由(Route)的重要性)

再來就是測試的動作:(FTTB速率是10/2M)

有線:利用P4主機,連上HINET、台固與學術網路的連線速率測試,得到的回應約為:下載:11xx Kbps/sec上傳:2xx Kbps/sec,符合10/2M的網路速度

無線:WPA2-PSK、TKIP加密,測得速率與有線網路相近,收工(凌晨一點...)

其實,筆者還想試試其它加密法的速率是否會影響速率(區網),因為在連上Internet的頻寬有限,所以感覺不出差異性,之前看過相關測試報告,加密法之差異會影響速率,下次有機會筆者再補上相關測試內容

最後,有沒有發現筆者似乎沒有提到BrandRange技術125* HSM,因為它們都是在限定條件下才能使用(加密法或相關設定),可是對筆者來說,安全優於一切,所以就關起門來,沒有測試相關功能囉!

有機會的話,再我測試加密法對區網速率影響時,或許會連著一起測試吧!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表達與實際的落差(Convey & Know-How)

2 則留言:
在工作的崗位上,應該都能夠各司其職,或是做該做的事,但是對於不同領域的人來說,有人說隔行如隔山,真是一針見血之言

對於筆者現在這份工作來說,因為我不是本科系出身,所以對於一般人使用電腦的心態,我也能夠體會與瞭解,雖然如此,有時還是難改習慣,想表達一下,也許對現況能夠更好的建議!

得到的回應,經常會令自己灰心、沮喪,或許這就是表達與實際的落差吧!

不過,這究竟是我的優勢還是弱勢呢?這一點也許見仁見智,畢竟一種米養百種人,每個人用何種心態來面對工作,本來就不是一己之力能夠做更動或決定

回想筆者在當文字工的早期,經常也會覺得為何自己的電腦總是不太順呢?

我就會去找相關的資訊,或是在我權限能夠更動的調校,讓自己的電腦能夠使用的順利一些,或許只是些使用習慣上的小動作,對於用起它來的心情,卻是大不相同

如果,真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再去跟相關的資訊人員「請教」(態度很重要喔!),現在筆者的身份就轉換成經常被人請教的角色,心態上有極大的不同

也因為如此,我總是盡力地去吸收相關資訊,因為在自我的認知中...

給人錯的資訊,比自己做錯事的影響力還大

所以,在這些學習的過程之中,我的表達機會其實不多(固執的個性使然)不過也別懷疑,因為資訊相關人員其實很多都不太擅於溝通!!

因為說再多,沒有親自做過,或是找不到箇中道理,他們也不會善罷干休,所以實際派的人居多,但是,話說回來,資訊相關人員說的內容,真的能被一般人所接受嗎?

好像又回到了原本的問題,隔行如隔山,或許在相同領域的人來說,這可能只是常識(common sense)或基本技能,就如同很多人喜歡中英文混用來述說著自己的想法與論調,可是聽的人一定都能夠理解講者所說的內容嗎?這一點其實在學校聽演講時,最顯而易見

我只能說演講者的雅量真大(要能夠不理睬大家拼命點頭而滔滔不絕)

那實際的做為呢?

也許很多人是知易行難或知難行易,有人會說要先規劃完善,才能開始著手進行(常會錯失機先);有先人則抱持著先做再說,邊做邊修正(常虎頭蛇尾),先不論是何種方法,都有它的優缺點

只是在表達時,請先想清楚現在面對的對象,是否是自己能夠理解的所說的內容,因為實際的需求面不同,像IT人員常遇到同仁中毒的狀況,在解毒的過程中,可能同仁會問說為什麼會中毒之類的疑問(加問,不是已經有裝防毒軟體了嗎?),這時候IT人員就會想著怎麼回答

回答1:因為防毒軟體是保護與偵測可能的危險,但是你上網、收信,還是可能會下載病毒或是受到木馬、廣告程式的感染,所以還要有其它的防堵機制才能保護的比較完善
回答2:有裝防毒軟體,並不代表不會中毒,中毒跟你的使用習慣有關
回答3:防毒軟體,並不保證一定不會中毒啦!
回答4:這個你不懂啦!說了也沒用
回答5:...(沉默不語)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應呢?回答1、3還是回答5呢?

其實,你問大部份的IT人員可能都會選擇回答3~5,而回答1、2經常都是自討沒趣居多,因為稍有涉獵的人應該也不會問這種問題啦!哈...

但是回答3~5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其實懂點電腦的人都心知肚明,不可能...

這也回到是自己的優勢還是弱勢這問題上

優勢:大家不懂,自己地位才能保住,同時管理上比較不會有太多麻煩
弱勢:就是連工作無關的瑣事也有可能會要你一手包辦

除非有明令畫分界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般公司極難做到這點!),不然你也沒有辦法推辭,因為你是該死的「資訊人員」(跟資訊有關都歸你),但不是管理,而只是單純的解決,這兩者之間可是有天壤之別

所以就算資訊的IT人員,會選擇回答3~5,其實也是其來有自的,就像很多辦公室小員工的心態一樣,為什麼上司總是能自己說一套、做是另一套呢?

這也許就是表達和實際的落差,不是不願意,只是立場、處境不同而已,害怕別人爬到自己頭上,請先增進自我的本質學能,而不是一昧的用「管理」的名義,行遮掩自我不足之實呀!

這才是工作與技能精進之道,不是嗎?我想眾多的IT人應該都有此同感吧!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網路規劃(Planning Out The Network)

沒有留言:
網路規劃其實對於一般家用使用者來說,並不會有太多的問題(除非打算在家中開網咖...),因為無論是採用有線或是無線的方式來規劃,只要夠用就好

但是在公司裡的網路規劃,可就是要深思熟慮的部份,因為隨時都可能有所更動(無論是新增或是刪除使用者),如果沒有事先規劃好,要加裝任何設備都會成為相當繁瑣的動作

那怎麼樣才算規劃好呢?

其實這一點也是見仁見智,重點是管理者有得到充份的授權嗎?

因為,看過太多吃力不討好的朋友,在這一方面經常會被上司叮的滿頭包,只是因為出發點不同,更何況資訊管理與安全,通常是屬於隱性的一部份,也就是說只要公司沒事,就會忘了資訊人員的存在(就算做了再多努力,也不一定會被認同),一但出了問題,上頭就會直接質問下來,為什麼沒有維護與管理好呢?

通常這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導入某些機制或是有所作為,不過也常是亡羊補牢而已,但是,這也是很多資訊工作者的相同心聲吧!就是要上司(老闆)正視這些安全性,經常都必須先經過大風大浪的洗鍊

規劃之前,要先統計好相關資訊,如此才能做出較為明確的判斷,其中包括使用者數量網路設備線材規劃擴充性以及是否便於管理與識別

使用者數量:

以現在的工作環境來說,使用者數量應該還是局限於空間大小(不提供網路服務),如果有子公司需要做資料的連結時,甚至是利用VPN的技術來統一管理時,應以專案處理,同時還需加購其它相關硬體,除非規劃時,就已經有事先預留相關硬體通道(以現在的公司型態,只要較大型的企業或政府機關才有可能),否則一般中小型企業都是所見即所得,有多少人買多少設備

網路設備:

這一點以前與現在大不相同,以前還沒有雙WAN端的設備(就算有也是驚人的天價),也就是說多條線路之間無法直接以設備整合,相互備援時,都需利用Router及Switch,做不同網段的串、並聯,才能做到相互備援的效果

所以在舊型的網路環境中會多了很多相關設備的串接,現在因為雙WAN端的設備較為平價,因此,可以藉由一台設備控管主流量(預算允許可雙主機相互備援),其它只需要Switch/Hub,就能夠擴充使用者端的數量,跟以前的規劃方式大不相同,所以要確認現有的Router、Switch、Hub或其它周邊設備的數量

線材規劃:

雖然現在無線網路正在大行其道,對於公司或是企業體來說,無論是安全或是管理的考量上,都還是建議以有線網路規劃較為適宜,所以線材的規劃就相當重要,因為通常都會與裝潢或辦公室的佈置同時作業,所以不僅僅要考慮到可能的使用者數量,還要先預留相對的線路

除非你想重新裝潢,還是來個辦公室大遷移(就算你想主管也不一定會同意吧!),因此,視使用者的數量,至少要先預留1~3成的預留線路,否則就準備看網路線跟著牆東爬西竄

擴充性:

這一點與前兩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沒有設備與線材如何談擴充,此外還要考慮到應用的相關技術,現在的硬體設備是否足以支援?這也是要注意的部份

除了設備之外,通常都會用機架櫃來整合相關硬體或主機,所以機架櫃的空間也要做有效的運用(需考量通風與散熱),不然新設備也不見得安裝的進去喔!

管理與識別:

其實說穿了就是針對線路或主機的串接,做有效的編號與相關紀錄,否則一但遇到主機毀損、維護,甚至是搬遷時,可能影響的層面與相關的應對方案都無法評估,總不希望自己跟老闆說:「反正就是網路全斷啦!」,這對於有提供特定服務的公司來說,應該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吧!

但是編號與識別還有相當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不能用「極易辨識」的代碼,因為這樣子,只要有心人士,隨便猜測就可以知道,如果斷了這條線,會影響那些相關服務時,不也是另一種麻煩嗎?

或許你會說,線路都設在機房,機房做好人員控管即可,但是,以人性面來說,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畢竟太多的問題都是出於人性

這些網路的規劃,僅是針對硬體,軟體的應用部份,有更多能夠自由發揮的技巧,雖然各有巧妙不同,但是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 ── 能夠正常運作,就是最好的方法(老闆不會管你是用什麼技巧達成的,只要不花錢就好...>_<|||) 網路規劃是一門大學問,筆者只是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希望大家一同討論喔!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寬頻的費用比較(Broadband Network's Price)

沒有留言:
先前寫了一篇有關於寬頻網路的選擇一文,因為筆者是屬於無殼蝸牛一族,一但搬家就要重新申辦或移機(別懷疑,大台北地區還是有地方不適用ADSL...)

所以筆者歷經了最早的撥接、ADSL、CABLE,直到最近要申辦剛起步的FTTB,不過在筆者諸多比較之下,發現對於台灣寬頻的費率,大多還是取決於中華電信手中(CABLE除外)

頂多是不同業者,省下折數不定的上網連線費,電路費還是決定在中華電信手中

不過,筆者這邊還是要提醒大家,在價格速率方面,還是要有所堅持喔!

否則很容易陷入價位的迷思當中,因為眾電信業者,還是會以促銷的方式針對特定方案,所以非促銷的方案很有可能會遇到,速度不快,卻要多付很多錢的狀況,為了避嫌...

還是請各位自行去參考個業者的2M/256K、2M/512K及8M/640K,8M/640K和10M/2M(FTTB),以及2M/512K和3M/384K(CABLE)這三種族群的價格落差及連線方式

無論是那一家業者,大多都有綁約行為,也因為這一點,有時候還非得去注意一下你使用的ISP業者,是否有提供新的優惠方案,雖然不一定能夠適用(受限於距離和合約內容),但是能夠用相同的費用換取更高的服務品質及速率,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有可能會因為參加了新的優惠方案,使原本「老客戶」的費率折扣被取消,這一點也是要多加思考的部份,畢竟老百姓的總是希望能省即省(請善用業者提供的免付費電話吧!)

其實,如果主動一點的話!現在的ISP業者也願意多說一點相關訊息,畢竟民營化之後,一切都是業績掛帥,只是有些變更服務及相關的設定費用,要我們自己吸收就是

除此之外,眼睛利一點的人會發現一件事,那就是非主流的產品,在上網連線費的費用可能會比速率高的上網連線費更高,就算電路費用較便宜,其實每個月都還是要8xx~10xx元之間(以中華電信的前兩年費用為例‧2M/256K~8M/640K)

而FTTB在優惠期間為980~999元/月(前兩年),第三年依牌價收費(未知數...) ,但一過了費用的優惠期馬上竄升至1300/月(雖然有手機優惠,但是並不太吸引我),所以申辦前還是要多做功課喔!

這些看似對消費者而言,有些不太合理的部份,應該是屬於一種行銷策略,但是消費者似乎還是只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找尋平衡點,畢竟市場取向還是有著大者恆大的優勢

最後筆者附上中華電信及台灣固網的相關費用網頁:(僅供參考)
中華電信FTTB中華電信ADSL台灣固網C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