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是什麼市場,大家都一窩蜂地朝著會員數、粉絲數在努力,當然,這原本就是商業模式的一環,畢竟「人」才是決定商業模式是否能夠存在的關鍵因素,但是,那些數字往往會先被造就成容易被辨識的一種表象,只是它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往往會被輕忽,甚至原本的美意成為了另外一種無力支撐的負擔,無論是從何種角度來看都是如此。
現在無論是線上網站、網路服務、實體店面還是個人經營,真的都需要這麼多的會員或粉絲嗎?還是能夠擁有一個平衡點,站在那樣的高度下,是否對於現階段的自己來說,反而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力量,這一點其實從很多地方小吃為什麼只做「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原因相同,當然,網路上的市場或許不是如此界定,而且這種市場法則也沒有人說一定會成功,但是也能夠看出許多盲點,尤其是對於台灣這個消費模式詭異的零散市場來說,對於某些趨勢的評估,總是抱著太多地自我感覺良好。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資訊取得與特定市場(Data Mining and Niche Market)
因為平日工作的身份有點變化,所以回頭一看,離上次更新Blog又是一個月之遙,對於訂閱的讀者來說,真的有些對不起你們,我可是沒有忘記大家,只是這段時間就連下班後的時間,也被上班時間做不完的公事給填滿(上班時間都困在會議室裡居多),縱使我工作的地方是沒有「加班」這回事(因為會關門,你想加班也不行...),代表要得自行回家解決,所以,這就是我一個月失蹤的主因。
接著,回到正題,最近因為有極大量資訊取得的需求,所以對現在資訊大量傳播的狀況,有些看法也在這邊跟大家分享,雖然先前我曾寫過《你最想看見什麼內容?》一文,但是這篇的觀點又跟它有些不同之處,或許跟讀者角度以及使用上的需求有關,這就跟三不五時會被大家提出來的資訊爆炸(焦慮症)一樣,重點還是在你取得多少資訊?或者,是否能夠自行篩選這些資訊?畢竟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對於有大量資料閱讀及整合的使用者來說,很有可能花費在篩選的時間,可能還不如直接花錢買,或是透過關係找個當事者來聊天來得有效率,可惜的是...一般人沒有這麼多銀彈或是關係可用。
接著,回到正題,最近因為有極大量資訊取得的需求,所以對現在資訊大量傳播的狀況,有些看法也在這邊跟大家分享,雖然先前我曾寫過《你最想看見什麼內容?》一文,但是這篇的觀點又跟它有些不同之處,或許跟讀者角度以及使用上的需求有關,這就跟三不五時會被大家提出來的資訊爆炸(焦慮症)一樣,重點還是在你取得多少資訊?或者,是否能夠自行篩選這些資訊?畢竟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對於有大量資料閱讀及整合的使用者來說,很有可能花費在篩選的時間,可能還不如直接花錢買,或是透過關係找個當事者來聊天來得有效率,可惜的是...一般人沒有這麼多銀彈或是關係可用。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過於信任的風險(Risks On Over Reliance)
對於IT人來說,對於某些技能應該是相當熟稔的才對,甚至可以透過批次工具的撰寫,將每天既定的工作內容加以排程,有效降低管理者的負載,甚至能夠透過這樣的機制,降低使用者在操作某些工具的門檻,以及處理跨權限的事務。
不過,也因為許多工具、技能,漸漸被IT人員寫進批次檔中進行排程,如果是一個全新的操作環境,或是舊有平台無法直接使用的批次工具時,管理(操作)者可能就得重新建立操作環境,這時候就很容易犯下過於信任自己能力的過錯,資訊安全上的漏洞與危害也就隨即產生。
不過,也因為許多工具、技能,漸漸被IT人員寫進批次檔中進行排程,如果是一個全新的操作環境,或是舊有平台無法直接使用的批次工具時,管理(操作)者可能就得重新建立操作環境,這時候就很容易犯下過於信任自己能力的過錯,資訊安全上的漏洞與危害也就隨即產生。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資訊產業的落差(The Difference in Network Servic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這個月的上旬,因為工作需要去了一趟內地(第一次當呆胞),雖然是跟老闆一同去出差,時間也只有短短一周,但是在過程中,仍然看見了不少兩岸在網路(資訊)產業上的異同,或許我去的地點不算是一線城市(例:北京、上海...等),我的行程主要是在南京和蘇州、杭州一帶,原先是想去看了一個讓我很期望的展覽(但是最後很失望),同時也拜訪了一位老闆的老同學(做手機相關服務)。
不過,對我個人來說,此行最大的衝擊,是內地市場的商業模式,以及資訊在生活模式中的整合型態,其實有不少已經超越我們,當然,這跟使用者族群、環境和市場大小有關,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想要西進內地的主因,只是在我驚嘆的同時,也發現到有很多在台灣或許能夠執行的商業模式(雖然台灣人很挑、很懂得採別人底線),在對岸也不一定能夠複製相同的成功模式,反之亦然。
或許這也是很多公司會想把產業鏈,在兩岸之間做個調整,畢竟在淨利愈來愈低,附加成本愈來愈高的現在,這也是求生存的必要法則之一,不用再作那種只要閉門造車就能夠高枕無憂的白日夢,要不就是得跨出去,否則就是要有獨特的利基市場(因為門檻不夠高,隨時都有可能會被較大型的投入者給扼殺),接著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的所見所聞,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不過,對我個人來說,此行最大的衝擊,是內地市場的商業模式,以及資訊在生活模式中的整合型態,其實有不少已經超越我們,當然,這跟使用者族群、環境和市場大小有關,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想要西進內地的主因,只是在我驚嘆的同時,也發現到有很多在台灣或許能夠執行的商業模式(雖然台灣人很挑、很懂得採別人底線),在對岸也不一定能夠複製相同的成功模式,反之亦然。
或許這也是很多公司會想把產業鏈,在兩岸之間做個調整,畢竟在淨利愈來愈低,附加成本愈來愈高的現在,這也是求生存的必要法則之一,不用再作那種只要閉門造車就能夠高枕無憂的白日夢,要不就是得跨出去,否則就是要有獨特的利基市場(因為門檻不夠高,隨時都有可能會被較大型的投入者給扼殺),接著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的所見所聞,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MIS的立場與處置 (MIS's standpoint and how he handles things)
MIS算是一份可大可小的工作,大可以大到一人之下,很多人之上,小的話...,應該連工讀生都可以把你使喚來、使喚去,當然,我們不能用這樣子來評斷一個工作的優劣,畢竟每種工作都有它的專精之處,以及它應該受到的尊重,只是像MIS這種衝突性很高的工作,應該也不是多數,畢竟一般的工作場合,經常是「以時間論英雄、用職稱論成敗...」,但是MIS經常得採取縱向的模式才能工作,因此,除非是人力及階層相當分明的大型公司,我想一般人力吃緊的中、小企業,MIS應該都得兼顧校長、工友兼撞鐘的多重身分。
但是,也因為如此,其實很多事情MIS看見的角度跟作為,卻也是其它人不一定能夠涉獵的範圍,或者說,其它人就算可以理解,也不見得就一定能在該層面施上力,有時候就是這份工作的獨特性,甚至可以說是另外一種的優越感,不過,也很容易被視為階段性任務的絕佳代言人,至於每個人對於階段性任務的定位也略有不同,是否能夠被自己所接受,當然也就決定著未來的出路與走向。
但是,也因為如此,其實很多事情MIS看見的角度跟作為,卻也是其它人不一定能夠涉獵的範圍,或者說,其它人就算可以理解,也不見得就一定能在該層面施上力,有時候就是這份工作的獨特性,甚至可以說是另外一種的優越感,不過,也很容易被視為階段性任務的絕佳代言人,至於每個人對於階段性任務的定位也略有不同,是否能夠被自己所接受,當然也就決定著未來的出路與走向。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網路服務的合法性(Validity of Network Service)
現代人上網,無論你是想要聽什麼?看什麼?只要去問一下Google大神,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會找不到,就連你在新聞上看見的奇人異事,只要丟進去幾個關鍵字,包準你能夠得到的比新聞媒體看見的還多,這也是因為網路上的界線,似乎比「公播媒體」來得模糊,或者說因為是在網路上的資料,使用者都是"主動"去查詢(點擊)而取得(看見),這一點跟公播媒體有著很大的不同,當然限制的條件也就小上許多。
但是許多網路服務,很有可能會站在法律的邊緣上存活,舉從「P2P」、「線上影音」或「線上電台」這類的服務,都有可能會這樣子的風險,雖然印象中曾經有過對於平台商的規範,就是平台商也得兼負審核使用者是否上傳非法資料之責,但是對於主機架設在非本國法律得以規範之處,這個規範的效力也就降低許多,這也代表使用者本身得要責任自負,對於我們在歡心喜地的使用這些好用的網路服務時,是否也具備了準備接法院傳票的"抗壓力"呢?(尤其是平台商,恰好收到當地政府要求提供使用者資料的通知,且乖乖聽話的時候...)
但是許多網路服務,很有可能會站在法律的邊緣上存活,舉從「P2P」、「線上影音」或「線上電台」這類的服務,都有可能會這樣子的風險,雖然印象中曾經有過對於平台商的規範,就是平台商也得兼負審核使用者是否上傳非法資料之責,但是對於主機架設在非本國法律得以規範之處,這個規範的效力也就降低許多,這也代表使用者本身得要責任自負,對於我們在歡心喜地的使用這些好用的網路服務時,是否也具備了準備接法院傳票的"抗壓力"呢?(尤其是平台商,恰好收到當地政府要求提供使用者資料的通知,且乖乖聽話的時候...)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立場的重要性(Standpoint Importance)
在上班族歷經一陣忙碌之後,在喘口氣的空檔,最常做的「休閒」有那些呢?不外乎是抱怨、八掛還是碎念喝咖啡?先不論其它休閒的原因和個人喜好,至少抱怨是在所難免,但也是人之常情,從薪水不夠高、休假不夠多、工時過長到津貼太少...等,這些都是可以抱怨的對象,不過,在抱怨的同時,是否也該檢視一番自己究竟那邊做得不夠好,或是想的不夠完善?當然這也跟每個人的認知(自覺)程度有關,只要不是無理的要求與打壓,其實很多時候,在一邊抱怨的同時,也可以重新思考自己對於這件事的態度與作法,而不僅僅是抱怨而已。
或者換個角度來看,很多時候使用者的抱怨也是其來有自,除了能夠給管理者一些警惕之外,適時點醒使用者,也是在這階段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畢竟「能力愈大,責任愈重」這句話,套在使用者身上,往往是無法實現的居多,反而「時間愈多、問題愈雜」才是最常見的真實情況吧?
或者換個角度來看,很多時候使用者的抱怨也是其來有自,除了能夠給管理者一些警惕之外,適時點醒使用者,也是在這階段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畢竟「能力愈大,責任愈重」這句話,套在使用者身上,往往是無法實現的居多,反而「時間愈多、問題愈雜」才是最常見的真實情況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