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專案的執行面(Executing the Project )

2 則留言:
自從一個人開始接下這工作之後,總是會面臨到一些事情的推動,不過有一些事情還是需要一些步驟和方法,才能夠正常的運作

無論身處公司的什麼位置,其實都要與上層保持良好的溝通管道,畢竟真的能夠做實行決策的人是BOSS,而我們只是背後的智囊團之一

所以,取得上司的認可與確認(最好是白紙黑字),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的去開始籌畫一件專案,所以這就是執行時,最先要做到的事,否則反而會弄得一身腥

所以專案的執行面包括很多:

1. 前期的資料搜集與條件比較
2. 取得上司的首肯與簽字(包括可能預算及時程方案)
3. 衡量現行的條件以及能夠使用的資源
4. 規畫時程及知會相關人員
5. 建構相同平台來進行模擬(如有問題 --> 回第2點)
6. 實際執行與問題排除
7. 測試與除錯(需要時間來證明,IT也是喔!)
8. 回報成果與相關解決方案
9. 收工(留存相關文件,紀錄實際問題)

其實這一種規畫的流程,應該翻翻書就有一大堆類似的介紹,尤其是管理相關的書籍,不過真的做起來的難度卻極高,因為上司與下屬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原本就有極大的出入

例如:常在一些IT的討論區中看見,請教如何封鎖MSN這一類的問題,可是這一點應該不是問怎麼做吧!其實技術層面雖然有一定的難度,最難的是取得大家的認同這件事

因為這一類的問題,如果沒有取得上司主管的同意,私底下實行的話,往往得到反對的聲浪會出奇的大!尤其是也包括主管本身,因為這一類的工具,在某部份而言是必要的工具之一(尤其是業務相關)

所以,這一類的執行面,請不要自己埋頭苦幹!!

畢竟IT人員,原本所站的立足點就相當的薄弱(公司營運好,不會感謝你;一但出問題,你就是擋箭牌

所以,經常聽到相關產業的朋友在吐苦水,為了要避免這一類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只能做好完善的計畫,再一步步去實行,如此一來才能夠保得全身而退

但也別因此過了頭的保護自己,因為該是自己要承擔的事,請勇敢站出來

無論如何,也要做個有肩膀的人(某些人只會一昧的打躲避球),要能夠真的擔起來,才是真正顯現自己存在意義的人呀!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MIS‧有牌的打雜工!!

沒有留言:
換了跑道之後,雖然可以每天找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技術來摸索,但也更突顯了現在各行各業對於MIS這工作的定位,真的是十分模糊

所以,筆者在這相關產業的朋友,經常都戲稱自己是有牌的「打雜工

舉例來說:應徵Linux網管工程師,結果盡是在做多媒體轉檔的工作;做網管工程師,結果是專門跑外勤(順便送貨)的跑腿工程師...太多太多了!!

這應該是現在大多數產業,對於一才多用的施行方法,或許說句好聽的就是可以讓人材多方面發展,難聽的就是省下公司的額外開支,或許在一個完善升遷的體系當中,要有所有相關經歷是好的

不過,許多公司的主導權,常落在高層不想管(只看大方向)中階管透透(害怕被竄位)下層只想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公司結構裡,因此才會造成人才大量「流動

筆者極少聽到IT產業的技術人員,有在同一間公司待超過三、五年,絕大多數都只能利用轉跑道或是跳槽來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這也是MIS常被視為打雜工造成的負面效應(竟然要打雜,也找個薪水、福利高一點的!!)

那筆者自己呢?

想想最初為何會想轉換跑道,不誨言的薪資水準是一個條件(文字工的薪資水準...),另外一個條件就是興趣,因為我是屬於一個很喜歡瞭解新技術或是嘗試不同層面的人,因此我才選擇了這一條路!

從專科起就從未補習的我,也砸下了大筆銀子,去學習一些自己所不足的相關技術,因為有時候就是要有如此的驅動力,才能夠下定決心學習(尤其是在成為上班族之後)

雖然我踏入這條路也才不過短短的三個月左右,其實也遇過許多類似非我所及的工作,經歷了採購、與人溝通、以及在管理層面上的問題,當然還包括一人MIS無法與人討論的窘境,這些在這三個月其實也體會了不少

在我尚未真的進入這條路前,也有人勸我說別進這一條不歸路,因為到最後如果轉不上管理職,就很有可能在原地踏步到最後,我也知道這情況在IT產業很常見,很多先進們到最後就只能抱著自己的經驗與舊有的能力,卡好原本的位置

對於這一點,我對我自己的期許:「就算做打雜工,也要學得新的技藝

要把自己視為一個擁有技術的IT人員,而不是一個只會跟電腦相處的工作員,想想在我以前的打工經驗中,發現到一件極為重要的事:「無論什麼事,都有屬於它的專業自信!!」

所以就算是打雜工,也要有自己獨有的能力,我會朝著我要的目標前進的!擺脫屬於打雜工的觀念與前景,不然就枉費自己跨領域來轉換跑道了!

IT人,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吧!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防火牆的用途(Firewall Purpose)

8 則留言:
防火牆是近年才開始受大眾注目,以前都只把焦點放在防毒軟體的能力上

不過,防火牆的用意雖然是好的,可是對於大眾來說,它的功能經常都會讓人摸不著頭緒,甚至會防礙原有操作電腦的順暢性

現在的作業系統,也都預設有防火牆的功能(M$、Linux皆有),不過大多數都是行銷策略的手法,讓大家感覺到物超所值,但實際的應用面就...乏人問津,至於硬體與軟體之間的差異,可以參考筆者先前寫的防火牆的使用,有粗略的說明

今天筆者就來說明一些較為常見的應用與設定:

1. 封鎖Ping的回應:
硬體:通常都具備這設定,只要直接勾選即可(很多Router上就有)
軟體:大多也有相關的設定可以勾選(有些防毒軟體本身就有此功能)

使用Windows內建的防火牆設定:(若有開啟)
控制台 --> Windows防火牆 --> 進階 --> ICMP設定值 --> 確認允許傳入的要求與回應未勾選

2. 限制特定的Port給使用者:(可用來封鎖特定服務)
硬體:以Web的使用模式來設定,較人性化的介面
軟體:預設會開啟常用的Port號,例如:80、21、110...等,其餘需手動鍵入

使用Windows內建的防火牆設定:
控制台 --> Windows防火牆 --> 例外 --> 新增連接埠 --> 選TCP/UDP及Port

3. 使WAN能連線到內部(LAN)伺服器:
硬體:開DeMilitarized Zone(DMZ),或指定Port對應內部主機(NAT
軟體:通常也是利用NAT轉址的方式處理,若需DMZ的功能則需多加一張網路卡

使用Windows內建的防火牆設定:
控制台 --> Windows防火牆 --> 進階 --> 網路連線設定值 --> 選擇接內部伺服器的網卡名 --> 設定值 --> 勾選預設的服務(或手動新增服務與Port號)


其實防火牆的應用有很多,當然也隨著價位高低而有所不同,有的甚至能監控到OSI的Layer7(應用軟體層),當然價格也不是一般人玩的起

不過防火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將特定的Port號關閉,以免電腦疲於應付人為測試與駭客軟體的偵測,而不是指Port(通道)本身具有危險性喔!這一點要再度重申

從筆者以上的說法看起來,似乎硬體的防火牆較好,但是也不盡然,因為重點是在於你想要做到什麼層面的問題,就使用什麼類型的防火牆(當然預算也是一大考量),因為筆者是非常在乎經濟效益的,所以目前也大多是玩軟體或是內建的防火牆

針對公司或多人使用的環境下,硬體防火牆可能就是較優的選擇(目前筆者也在頻估中,有好的建議也請不吝賜教),不過硬體在好,也要懂得原理和一些專有名詞,否則經常見到許多大型的資安事件,就是這樣的疏忽之下所造成的(防護規則的設定衝突而造成失效...等),

告訴我們不是買的愈貴就愈好用,重點還是在管理者身上呀!

PS:在Linux上,也有iptables和不少相關方式可以達到相同效果,同時能夠釐清許多對於實際運作的疑問,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多試試!(反正免費嘛!)

如果有其他相關的資訊,也請大家不吝嗇的在此發聲討論吧!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多核心CPU的應用(Processor Affinity)

沒有留言:
現在電腦CPU,從最早一昧的在追求高時脈,一直到現在的主流是追求核心數多寡,最後一定會趨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供需法則)

但是回頭看看,最早深植人心的(類)雙核心技術,應該是P4的Hyper-Threading(HT)技術(超執行緒技術),對於那時的電腦產業投下一顆震撼彈

接著兩大CPU陣營(INTELAMD),就開始了多核心製程的競賽,無論如何,兩方互相砥礪之下,對消費者而言都是好事,因為才有機會拿到「俗又大碗」的CPU呀!(希望不要有任何一家因故而消失呀!)

在說明多核心CPU的應用之前,有一點要先說明一下,如果有去看一下多核心技術的文章,就會發現它是提高處理器的實用性,而不是一昧地追求高時脈(有高廢熱、高電耗...等問題)

所以在INTEL-CORE2-CPUAMD-Athlon 64 X2產生時,初期時脈並不高,所以指定其中一個核心來運作特定程式,不一定能夠得到相對的效益,可是一直到最近的新製程與時脈,其實已經都接近先前的高時脈CPU了(自己動手超頻的不在此限...)

那要怎麼來指定其中一個CPU核心來執行特定程式呢?

筆者原本是認為應該在XP上做不到,或是一定要加掛其它程式(因為也沒有特定去研究過啦!),還記得之前在寫有關於Prime95的文章時,也是為了要實現雙核心都滿載的狀況,必需要開啟兩隻Prime95的程式,才能夠對雙核心技術的CPU,達到測試的效果

不過,昨天在巧合的狀況下發現,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操作方式也行:

1. 按下ctrl + alt + del,出現Windows安全性。
2. 選擇工作管理員 --> 處理程序。
3. 選取特定程式 --> 右鍵 --> 設定相關性。
4. 選擇CPU0CPU1...之一。(有多核心的CPU)

這樣子就可以把特定程式跑單CPU的執行緒,筆者很想附圖跟大家分享

不過現在手邊的電腦,沒有如此高檔的CPU(筆者是能用就好的那一型,不是3C魔人呀!),如果真的想看設定的圖,可以看一下WiKi上關於Processor Affinity的說明

最後筆者要補充一件事,那就是真的設定單一CPU來執行真的會比較好嗎?

其實也並不盡然,因為我們做這種設定,大多是為了測試CPU或是單一程式執行會影響其它程式的流暢性,才會有這樣子的需求,否則還是讓電腦自己選定執行的方式,畢竟人的習慣變通,經常都會依循特定的模式

如此一來就會造成反效果喔!使用前請三思!!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系統安裝的二三事(System Install)

沒有留言:
今天筆者又在幫公司同事重灌電腦,拜中毒所賜(這是無止盡的輪迴)

雖然病毒解決了,但是系統也不穩定,所以趁同事休假,就幫他重新處理一下!

所以,今天就來說一下系統安裝(重灌)的處理事項,有時小動作也節省時間!

雖然重灌是最後的手段,不過在時間與抓bug所耗費的時間比起來,有時候還是重灌快一些!所以很多動作在安裝時,多留意一下,之後無論是要重新安裝(還原、重灌)都很方便,而且省時省事

需要的工具有系統安裝片(Windows系列)、Office網路(更新使用)、防毒程式主機板的Driver(上網更新也可),備份軟體(Ghost、Image...等),這些是指一般使用者常使用的軟體,版權問題請自己想辦法囉!(笑)

接下來就是安裝系統與備份的方法,其實在備份的部份是可以參考先前筆者寫的系統安裝守則,來製作出無SID的系統留著備用,但是這一篇的出發點是讓大多數人,可以無痛的維護系統

處理方法如下:
1. 將硬碟分割成至少兩個Partition。(讓系統與資料能分開)
2. 安裝作業系統(OS)與Office。(按完序號後,大多是下一步即可)
3. 安裝主機版的驅動程式。
 (XP不一定有支援,就算支援也不一定完整,不過有時附的Driver有些累贅)
4. 安裝防毒程式。(沒裝防毒程式上網,很像脫光衣服上街...後果不堪)
5. 上網進行啟動與更新。(軟體大多為網路啟動和M$軟體的安全性更新)
6. 將Driver或軟體製作成影像檔WinisoAlcohol...等)放在非系統區備用。
7. 清理暫存檔案。(可以直接我的電腦 -->對Disk做磁碟清理)
8. 以win98開機磁片或光碟重新開機,進入DOS模式(因為XP已無純DOS)
9. 以Ghost...等,專業影像備份軟體做備份。
 (選擇Partition to Image --> C:備份成一個檔案存放至D:或燒錄備用)
10. 重新開機,再開始安裝其它相關的應用軟體。(完工)

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把其他軟體都裝好,再一次備份,這樣不是更省事!

筆者認為這樣子並無不可,但是你如果選用DVD燒錄的方式來備份製作出來的影像檔,就很有可能把所有軟體安裝完後

以現在常見的DVD(4.7GB)就有裝不下的可能性,所以筆者還是建議僅針對主要系統與"必要"軟體來做備份即可

接著說明一下上面步驟可能遇到的問題:

6. 將Driver或軟體製作成影像檔:
也可以直接用Copy的方式處理,但是製作成影像檔,可減少被病毒入侵的可能,不過影像檔也是需要配合相關軟體才能載掛回去或將資料讀出,是會多費時一點,但是跟拿好幾片光碟相比,還是方便許多。

8. 以win98開機磁片或光碟重新開機,進入DOS模式:
雖然現在已經有在Windows下可以直接備份的軟體,但是筆者還是認為在存DOS環境下遇到的問題較少,而且比較穩定!DOS的開機磁片或光碟,只要問一下Google大神,資料可能比你想像的還多,所以筆者才跳過不多詳述。

9. 以Ghost...等,專業影像備份軟體做備份:
這部份也可以上Google找一下相關的文章,其實它可以分成Disk與Partition之間的交互備份與還原,不過最大的重點是:「製作完備份檔,請先還原一次,確定備份檔可用!

以上的有關於系統安裝的內容,應該每個人都可以輕鬆的做到,如果真的在使用某些軟體上有問題,別忘了告知筆者,我們可以再來切磋討論一番喔!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部落格的功能性(Blog Function)

16 則留言:
一定有人會覺得很奇怪,Blog會用就好,為什麼還要介紹功能性呢?

如果,你跟筆者一樣是使用Blogspot.com這裡的Blog空間,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萬事起頭難,因為筆者本身對撰寫網頁這件事也只是略懂一些皮毛

因此很多功能都是從外部網站載入,也就是為什麼大家開筆者的Blog時,總是要花多一點的時間,這一點也還請各位見諒...

筆者為何選這來做為IT部落格落腳的地方,因為這兒對於部落客(Blogger)來說,它的限制較小,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免費(這一點對於網路服務來說是放諸四海皆準)

也許它有著極為雄厚的後盾,才能夠提供如此的服務(背後有某大神撐腰),當然它對於Blogspot的作法也相當不同,那就是它本身並不提供相關程式的服務(頂多支援CSS、JAVA這一類跨平台的語法),也許這樣它們在維護主機的成本上也能夠降低許多

不然,網路上有大多數的Blog空間,都已經具備有相簿、留言版、部落格,甚至影音檔的服務(雖然這裡也有,但是存取方式大不相同),所以當你來到這裡開疆闢土的同時,你就會發現很多功能都是要自己加上去

筆者這裡僅針對原先Blogspot不具備的功能加以說明(利用Google所提供的服務也避開不提),至於一些原本Blogspot會遭遇到的狀況或是問題,可以參考這裡官方的說明文件

筆者是利用三欄式的版型配置,就從左而右,由上而下來說明這裡有那些是從外部讀入的功能(筆者僅附上網址,有興趣可去該網站申請,僅為介紹,並無其它用意):

左方欄位:
1. 日期標示:http://www.sonyericsson.co.jp/
2. 時間標示:http://www.clocklink.com/
3. 計數器:http://www.amazingcounter.com
4. 部落格觀察:http://look.urs.tw/(標示Blog在群體中的變化)
5. 我的書櫃:http://www.anobii.com/(可分享自己看過的書籍)

中間區塊:
1. 延伸閱讀:chenkaie在blogspot.com的大作(無痛教學)
2. 版權宣告:http://creativecommons.org.tw/(保護自己與分享權利)

右方欄位:
1. 最新回應:jinyaolin在blogspot.com的大作(人性的設計)
2. 訪客留言版:http://www.cbox.ws/(低調或找不到主題回應的人落腳)

其實在此分享筆者部落格的功能,也是希望能夠減少大家在搜尋資料的時間,當然原本就有撰寫能力的人,也可以自己動手寫出相關的功能!(我不行Orz)

但是筆者還是老話一句:「取於網路用於網路

以上的著作都還是屬於原作者所有,筆者只是加以轉載跟分享!(如有疑問請來信告知)

最重要的還是,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或互相切磋,畢竟這才是Blog的真義...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硬體安裝的交叉測試(Cross Check)

2 則留言:
硬體安裝的交叉測試,這主題好像很大,但實際應用起來,卻有特定的難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絕大多數的使用者家中,都只有一台電腦(頂多加NB)

那也別想談什麼硬體安裝的交叉測試這件事了!再加上現在硬體可能過個兩三年就會汰舊換新一次(連規格都來個大不同...唉),交叉測試成了更難的一件事

如果你手中有舊的機器要重新整合,可能就會遇到跟筆者相同的事情,那就是新舊硬體間的問題,當然也包括了硬體組裝時常見的狀況(雖然不一定有能力自己修),但是至少能判斷出那兒有問題,也能夠說服自己把沒用的東西給回收了

我們現在就來說說硬體有那些吧!

CPU:電腦的核心,也是一堆3c魔人追求極致的東西
主機板(MB):所有元件安插的平台,同時負責很多功能
電源供應器(Power):電腦一切功能的電力來源(室電-->直流電)
記憶體(RAM)用來儲存暫時資料及緩衝的空間
硬碟(HD):資料儲存設備(已經邁向TB之路)
顯示卡(Display Card):
現在也有內建,不過還是以獨卡較優
光碟機(CD/DVD ROM):現在應該都以DVD為標準配備
機殼(Case):有規格的差別(AT、ATX、mini-ATX...等)

在說交叉測試之前,筆者有些話要說在前頭,如果測試結果告訴我們什麼硬體毀損,如果還在保固期內的話!恭喜你,快去送廠維修(運氣好一點說不定已經停產而換現行規格,再不然也會換個"良品"回來)

一但過了保固期後,以現在3C商品的壽命來說,真的不太具有維修的價值,甚至有些維修通路商還會以過保固而拒絕接單,除非有特殊需求非得用舊規格硬體時,也是可以花上一大筆錢來做維修或更換(不信的話可以去看看現在PC-133的RAM,價格是多少就知道)

所以,交叉測試其實是用來說服自己,以及在送修前確認自己站的住腳!

如果一台包含了上述硬體的主機若是連開機都有問題,或是聽到系統的Speaker發出beeper的聲音時,此時就可以利用各家Bios預設的聲響來偵錯,不過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顯示卡或是記憶體沒有插好,不然應該大多數都至少能夠開進硬體偵測的畫面

如果開進偵測畫面後,如果停在某個硬體偵測的動作時,就可以按下"Delete"鍵(預設鍵,但還是有些許例外),就能夠跳進Bios的設定畫面,此時就參照該主機板的說明手冊來設定(雖然大同小異,但是有時新規格會有些許不同之處),如果真的不太懂的話,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設回default值(出廠設定值),再慢慢調校

更動過Bios設定之後,如果問題依舊的話,這時候就要開始懷疑其它硬體是否相衝,例如HD和DVD ROM的Jump是否設錯(或是與Bios中設定衝突),據友人相告,有些主機板還一定要設定Master和Slave才行,不可利用Cable Select來做自動偵測

再來是RAM的插法,一定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舊式的主機板有很多是限定RAM必須從最接近CPU那側開始插起(預設為1號插槽,且在未有雙通道技術前,大多為三條插槽),否則主機板有時也會偵測不到記憶體而無法開機

接者就來看看Power是否足瓦,一般來說都是足夠的,如果擔心不足瓦的問題,可以只留最簡單的配備來做測試,主機板、DVD-ROM、記憶體(一條)、HD(一個)、顯示卡(如果內建更無此問題)即可(如果連這樣子的配備都開不起來的話,那Power也沒用了吧!)

其實還是可以拆開Power來看,看是否有電容爆漿或燒毀的電阻,但是那只適用於過保固的狀況,因為一但拆毀標籤就失去保固...(請三思)

除了以上的問題之外,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那就是記憶體的配置,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記憶體仍有支援性的問題,例如單面或雙面、時脈快慢、主機板支援的時脈(有針對某些型號的記憶體有提供較高的時脈),如果在測試的過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只插一條在相同平台上能夠正常運行的RAM來測,這樣子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硬體的問題不只筆者所說的這些,有時排線品質不良、有時主機板上電容爆漿...等,問題有相當多,不過以筆者試過的硬體來說,最棘手的應該就是主機板的毀損或不知名地方的短路,因為筆者就有遇過,一定要躺著才能開機的主機(試過其它硬體都無誤...Orz)

一但交叉測試過後,確定周邊硬體正常之後,就大約能判斷把主機板丟進回收區了(因為維修的經費肯定比買一張新的多),除非本身就具有相關的維修能力,很抱歉,筆者也沒有這能力,所以無法多加詳述

希望這一篇拙作,能夠給大家新的思考方向,也希望大家不要被硬體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