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工作實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工作實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4月30日 星期一

Notebook的測試

2 則留言:
前篇筆者寫了如何選購NB的概要之後,接著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要注意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購買的話,最好找一個有經驗的人陪你去
雖不是說店家會如何坑殺我們,只是有些東西測試請懂的人來幫忙判斷較好

自己準備一個隨身碟,裡面需要的軟體有CPU-ZEVEREST(ALDA)

在付款購買前,最好先跟店家說要自行測試,測好後再付款
不然的話,一般店家就是以NB上所貼的貼紙,或是進系統後
我的電腦 --> 系統內容 --> 一般,裡頭顯示的資訊來做為驗機的動作

雖然這樣子可以有簡單的顯示,但是因為NB的規格有的很不一樣
還是自己眼見為憑,除此之外也可以測試一番,周邊的I/O裝置是否正常

CPU-Z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CPU相關的資訊顯示出來
例:時脈、CPU名稱代號、倍頻...等資訊,也提供記憶體插槽數及時脈的資訊

CPU-Z是綠色軟體,免安裝,在測試上甚至只要利用隨身碟直接執行即可

同時在使用隨身碟時,還可以確保NB的USB插槽是正常可用的

這兒筆者針對核心名稱,以INTEL的CORE 2系列加以說明:

   版本名         核心名稱
CODE 2 DUO(桌面版)    CONROE
CODE 2 EXTREME雙核    CONROE XE
CODE 2 EXTREME四核    KENTSFIELD
CODE 2 QUAD        KENTSFIELD
CODE 2 DUO(流動版)    MEROM <--指的就是NB 或是參考WIKIINTEL的核心列表AMD的核心列表(可找到更舊的)

EVEREST或ALDA(2005年已停止更新)都是可以把電腦相關資訊掃出來的軟體

對於NB其它的詳細資訊,例:晶片組(南、北橋)、藍芽、網路晶片...等
都一覽無遺,因為這一部份的資訊,經常都是一些代碼或是廠商名
就是為何筆者說最好找一個比較懂的人去幫忙看,否則一般人也看不出什麼差異

ALDA屬免費軟體,而EVEREST可以下載試用版,這一部份可以上GOOGLE大神,ALDA在2005年的3.93版,或是EVEREST的綠色版(不要問我怎變= =!!),可以帶在隨身碟中直接執行,店家可能會因為要安裝軟體,而不讓您測試喔!

當一切都測試無誤後,再帶回家利用PRIME95燒機(請參考筆者前篇)24HRS,如果無誤的話,就可以開心的使用了,最後要提醒各位,要記得去官方網頁註冊,以維護自身使用或保固上的權利!

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

NoteBook的選購

沒有留言:
這幾天,同事為了出國所需,想要買一台實用的筆記型電腦,於是找我商量,我也是在今年二月多才買了人生第一部 NB,不過我是那種每次要買東西前,會收集一切相關的資料的人,雖然時間有限,但是我還是抽了點時間去瞭解一下市場

以下就是對於目前筆記型電腦選購的建議:

1. 尺寸大小:

目前的主流尺寸還是14吋居多,應該說針對不同使用者有不同區隔

商務人士:12 ~ 14吋居多,牌子不外乎SONYASUSHP...較受歡迎
一般使用者:14 ~15 吋,這個尺寸應該是只要有出NB的廠商都有
重度使用者(當PC用):使用者通常以14吋以上為主,重點在效能

同事是要帶出國,所以尺寸鎖定在12 ~ 14吋,且還有預算與功能的考量

2. 價格:

現在的價位,不像前陣子為了 VISTA促銷,大打割喉戰,漸漸穩定,最多只是因為RAM的價差,再做些微的修正(通路商反應會慢些 )

三萬以下:大多是前期CORE DUEPM或「散步龍」的產品,主打學生族群
三至四萬:主流價位,大多是整合型的電腦(顯卡內建或RAM及HD上動)
四萬以上:有某些特點的強推機,例:T7200的CPU或N-7400 go的單獨顯卡
頂級價格:集高規格於一身,主要是品牌形象(藍寶堅尼、F1...以車命名)

因為同事的預算約在3 ~ 4萬,就要看取決於什麼為重,重效能還是顯示...

3. 重量:

這一點其實是針對NB的考量,因為要一般人背個三五公斤在身上也不好受,只是重量這一點主要也是取決於尺寸的大小,除此之外也有些迷思

2 Kg以下(含):大多13.3吋以下的規格,如要求效能,價位會在四萬以上
2至2.5 Kg:現在的主流重量(14吋),主要迷思在這(12和14吋的差異)
(2和2.4 Kg背久了,感覺出那個較重嗎?尺寸和價位就直接反應)
2.5 Kg以上:15吋以上的規格,適用於把NB當PC使用的族群,真的有點沉重

以上都是單指主機重量(含電池),有些特別機種,可以拔下光碟機來減重,在筆者看來,沒有光碟機的NB就跟沒了手的半殘一樣,不太建議用此減重,當然有人會說那可以外接呀!(攜帶的總重量一樣沒變,可能更多)

其他配件,如:充電器(最重)、滑鼠(最好是無線)、背包(建議後背),隨便加一加也1 ~ 2 Kg,所以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重量也常是考量的因素,根據同事所說的需求,當然是越輕越好,可是在3 ~4萬的價位下能選的不多...12吋符合重量,價格會超過、14吋價格符合,重量偏重(約2.4 Kg) 如果14吋又要在約2 Kg,價位更是驚人,所以這通常是最難取捨之處

4. 實際用途:

(1)上網,打報告、聽音樂:這類,大多是學生,用個3萬以下的機種就可
(2)多媒體相關(修圖、排版或視訊剪輯):RAM插滿(XP只認的到3.XG)

NB的效能一定比不上PC,這是無庸置疑(錢太多不在此限),這一類使用者,因為顯卡或RAM的需求,動輒超過五萬預算。

(3)電玩、魔人:許多硬體需求都是因應電玩才產生,這類的人都會砸大錢, 會為某些特別需求而忘了錢為何物,只要能達到目標就好!

同事應該是屬於(1)和(2)的混合體,且預算限制,一定要有所取捨

5. 總結:

NB是一種比較高單價的電子商品,所以除非對它的訴求很高,不然要買有點難,其次是預算問題,在NB上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預算不足,請自行刪減,當然也失去了後悔的權利,畢竟這就是3C商品的特性。

針對這點,筆者在這裡要特別提出來,因為3C商品的生命周期難超過3 ~ 5年,請在購買新品時,至少選擇中階以上的規格(以免太快退出市場,維修極貴)。

現在買的規格,建議請至少超過以下的規格(打算用一兩年的不在此限)

 CPU:T5600以上(雙核)、或AMD4000+(雙核)
 RAM:DDR2-667-1G以上(VISTA-2G以上)<--很重要  
 顯卡
:獨顯N-7300 G+、A-X1300+,整合N-6150 G+、A-X2300+
 光碟機:至少有DVD-RW(不建議COMBO機,維修率較高)
 
附加功能:指紋辨識、視訊、藍芽、無線網路(3、3.5G(HSDPA )),雖然愈多愈好,請考慮到電力消耗,畢竟行動力與電力成正比。

最後:建議選個14吋、T5600、RAM 1G+、整合顯卡、DVD-RW、有視訊的機型

如有其他人有相關經驗也可一同討論,歡迎指教。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新舊之間的更新大戰

沒有留言:
大家在用電腦的時候,經常性的都會有個習慣
看到有什麼可以更新的就自動更新
其實我也經常犯這樣子的錯誤(在努力更正中)
不過,在這裡還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還是要說明一下

什麼是?什麼是?什麼該更新?什麼不用理會它

常常都是使用者遇見的事,對於MIS這份工作來說
我都會要求別自己按下更新,因為常更新一些連我都不見得知道的東西
或許是一些根本無關緊要的更新動作
先不論那些更新是怎麼啟動的,或是針對何軟體

例:
1.一個只是用電腦打文件,做報表的人來說,更新.NET的安全性套件?
2.一個會計人員,使用ERP軟體,她需要更新嗎?(SP1-->SP2相容?)
3.一個程式設計師,竟然把更新關了?嫌它麻煩?(自認安全性很夠)
...繁多不及備載

這些都是很多盲點,每次看見新的更新一出,我總是會一個字一個字看完
不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點選動作,可能就會讓你一整天跟它耗不完

或是因為某XX計畫的啟動,一定要求某些特別的認證才能夠繼續使用?!
(想到南韓某次判決勝訴,反托拉斯法案,有注意的就知我說啥!)

這些應該都是個簡單的更新動作帶來的效應,那真的都不該更新嗎?
其實也不然,所謂更新應該是指針對有缺陷的漏洞、修補程式或相關資訊的提供
這些東西都是有修補的需求,雖然感覺是有點馬後砲的意謂
但是至少有負責,雖然時間常有點晚(怕人抗議或是造成賠償之類的吧!)
畢竟沒有完美的機器和軟體呀!

那些是考慮要不要更新的呢?
其實這一點就需要經驗和判斷力了,為何這麼說呢?

例:主機板的 BIOS一定是愈新愈好嗎?

其實並不然,只要有自己更新過的人,就知到其中奧妙
經常都是某種特定需求才會做 BIOS的更新

例如:SATA II的支援、抓不到某些特別的介面卡...等

除此之外,還是以穩定為主,不然可能原本沒事的系統
因為更新BIOS的關係,反而造成了原本系統無法開啟(更新前請先備份舊的!)

像這一類的更新,其實也很少是自動執行的,一般人比較少會誤按(NB除外)
所以,按下更新前,請先確定你知道更新的是什麼吧!

那不需要更新的是什麼呢?
這一個界線老實說,比較難下定論,因為這一類的通常都有其目的

例:XGA的認證更新(要求正版)、試用版更新成正式版(付費)、病毒...

這一類的更新,對大多數人來說的需求,應該都是不用更新的居多
什麼人會更新這一類?正版的使用者、覺得軟體很好用的人、不小心按錯的...

不過在更新之前,還要注意各家公司有無特定的條件:

例:僅可移除安裝若干次,或是在重新安裝前要上網或電話認證

對於怕麻煩的人還是自己思索一下吧!

新、舊之間的更新取捨,最後把關的還是各位使用者本身!
多留意一些,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問題與浪費!

(也許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人提倡自由軟體了!我也投一票贊成票!)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主機代管、減輕負擔?

2 則留言:
今天,中午過後,突然遇到了不可抗力的狀況,一瞬間所有的 mail 服務停擺
頓時,周圍眼神露出關注

我也經由我唯一能夠查證的平台上,仔細一看
發現了 quota 的部份變成「no available」
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了怕誤會發生,我試著去做修改與更新的動作

怪了?我輸入的值全部都無法作用,過了二十多分鐘的測試,突然可以寫入了
再重新整理一次,心想系統怎會自己回到原始狀態,還在摸不著頭緒之下
原本是以為剛好到了續約的時間(國外的主機代管),一切要重設
看它設定值都恢復後,打開我的 outlook express 竟然還是收不到

天呀!這可非同小可...
有人等著經銷商、外包的信,甚至工廠的訂單都是用信件往來的
這時一直告訴自己要冷靜,因為主機託管的窗口不是我,由另一個部門處理
(千萬不要問我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因為這就是職場的生態)
我只有新增與刪除的權利,說穿了只是多一個人做這檔子事而已

我利用 nslookup 和能夠操作的平台功能,發現只有平台恢復了
處理 mail的主機根本連不上,這時候我忍不住了,跑去問負責的那位主管
他跟我說他知道了,因為他說他有些客戶也跟他反應了這問題
他只是說在國外主機網站的討論區看見,好像磁碟陣列的主機出了毛病
正在救援中(因為國外是半夜兩點多),跟我說大約要一兩個小時才好

聽到這個消息,我就跟我同辦公室的人說了一聲,有人可能太專注了
沒聽到我說的,還是我應該大聲一點才是,呼~下次會改進的!

接著樓上的人事也打電話下來關切,只能回國外主機掛點,所以收不到
我自己打去工廠跟主管說,因為國外主機的原因,無法正常寄發信件
請他如有重要信件,可先用自己的代為寄送,結果竟然是要跟國外下訂單

這會真的尷尬了,因為接下來一拖就是三天,三天後的時效是不是來的及
於是,我再向那位對主管,(代管的窗口),他也是只能等待

雖然,該位主管是在下午五點多時跟我說修復了,直到離開(晚上七點)
只有一個domain的mail可以正常寄收,突然在我心頭浮上備援主機的想法

只是,這樣子的想法並不是不能實現,只是可能會有下列的問題:
1.真的出了問題時可以馬上接軌嗎?
2.因為主機託管,dns的設定可以馬上改就生效嗎?(改過 hinet 的 dns 設定的人就知道)
3.是否真的有這麼多人力維護?(一人 MIS ,就算我有進修過相關課程,可是一下子要馬上把那些 mail server都指向回來,應該也是個大工程吧!)
4.最難解決的「職場生態」:因為如果我弄得出來的話,何必國外託管呢?

(雖然該位主管已經向最上頭回報了,感覺還是挺失落的...唉~~)

光是以上這四點,就夠我頭大了!
有誰可以教教我呢?雖然我正著手於解決 win 2K server的先天障礙

這次的事件,讓我要仔細想一下是否要改工作目前的前後順序了!

(經過這次的事件,讓我體驗到 IT人的心境,就當它是另一種生活磨練)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老員工 vs 新MIS

2 則留言:
轉行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情,尤其是要面對很多未知的狀況
正巧我是轉進了一間傳統產業的公司,當個唯一的「資訊專員」
(MIS可能會比較好聽)
不過也因為進了這樣子的公司,才會發現原來這就是時代的隔閡

實例如下:

-----------------------------------
員工A:X同學(他們都很喜歡這樣子叫我),為什麼我電腦沒辦法用印表機
我:我幫你看一下喔!打開「印表機與傳真」,裡頭啥都沒有,怎有辦法印?
我:我等一下幫你設定

(還忙著幫別人掃毒,清理一些有的沒的)

員工A又說話了...
員工A:電腦不是接上去就可以用了嗎?

我:...無言中...
心想:如果都這麼好弄的話,MIS應該失業一半了(如果啥都用USB接的話!)

心裡想說,應該來個機會教育一下(家教當多的後遺症)
這時候員工B突然冒出聲音...

員工B:不是這樣子的啦!應該是要幫印表機灌軟體,你才可以用它印東西啦!
我:傻眼...

這時候應該要怎樣跟兩位長輩說呢?

只好笑著說,你們兩個都說對一半啦!(裝忙中)
-----------------------------------

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年紀之間的隔閤
雖然據調查,現在台灣家中至少每一戶中,會有一臺以上的電腦
可是大多數的人都只還是停留在「使用者」的階段

所以都會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來解決相關的問題,雖然說常是斷章取義

員工A:應該是誤解了USB的用意。
員工B:不能算他不懂,只是認錯對象罷了!

這也許就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磨合期吧!
新MIS沒有立場可以說什麼,老員工本身也沒有錯
要怪的話,只能怪現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太快,讓人們來不及應變

不過,當MIS的各位,還是要耐住性子,畢竟我們就像是專業的打雜工。
(認命中...)

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跳線還是不跳線?

沒有留言:
「跳線」

對現在才開始接觸電腦的使用者來說,應該是一個有點模糊的名子
因為現在新的設備,無論那種網路線,只要接上就會通(除非你是 pc<--> pc)

因為現在的設備大多已經把會自動判別跳線或非跳線的網路線,並且以正確的方式傳送資料,所以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對我來說也是)

跳線漸漸地會走入歷史...(連去上網管課時,老師都不教了,>_<)

不過,今天因為碰到了舊型的設備,硬是不會判別跳線與否 所以也喚起了我弄清楚的欲望,更何況這在以前學生時期的計算機概論中 有認真聽的人應該也是少之又少,不是上bbs就是在玩小型的game 這兒我就來個小小教學吧!

跳過了一大堆理論和協定不說 網路上真的要找的話,包準看不完 我們就直接針對八芯的網路線來做說明:
1.網路線可以顏色分為:白綠、綠、白澄、橙、白藍、藍、白棕、棕等八色。
2.兩兩相綑:(白綠、綠)、(白澄、橙)、(白藍、藍)、(白棕、棕)。
3.網路線資料傳送為1、2、3、6腳位來做資料處理。 (說到這兒應該嗅出端倪了吧!)
4. 腳位說明:腳位1:Tx+(傳送+)、腳位2:Tx-(傳送-)、腳位3:Rx+(接收+)、腳位4:Rx-(接收-)。
5.那腳位4、5、7、8只要維持:藍、藍白、棕白、棕即可。
6.一般的網路線編法為568A: 腳位1:白綠、腳位2:綠、腳位3:白橙、腳位6:橙。   
7.跳線的網路線編法為568B: 腳位1:白橙、腳位2:橙、腳位3:白綠、腳位6:綠。

說明:568A <--> 568B

1.所謂跳線就是指線的兩端用不同編法:

 (1)568A的 Tx+ --> 568B的 Rx+、568A的 Tx- --> 568B的 Rx-。

 (2)568B的 Tx+ --> 568A的 Rx+、568B的 Tx- --> 568A的 Rx-。

2.有圖有真相:
(1)
   
(2)
   

3.最後,因為網路線經常會折損,所以最好加上一個護套,網路線壽命會長一點,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