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價格、服務與時間(Price, Service and Time)

自己經常會把一句話掛在嘴邊 ─「不用錢的最」,尤其是在幫別人買東西、詢價或是做功課的時候,經常都是自己花了很多心力在比價,卻為了使用者的某一點堅持(固執、要求),很有可能就得將先前所做的準備給推翻,直到對方有了更明確的定論之後,才能夠繼續下一步。

不過,這也看出了消費者對於產品本身考量的角度,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會抱著「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心態來檢視每一樣產品,但是在消費者這麼想的同時,產品本身的定位早已把消費者的心態一併給考慮進去了,這時候就會變成一場模糊焦點的產品銷售戰。

更何況今非昔比,對於以前的許多做法,如果把他帶到現在這個時空條件裡,經常都是不合乎時宜的一件事,例:以前舊光華商場還存在的時代,自己請熟識的朋友去組一台PC,或許可以省下上千元不等,現在真的還能夠有這麼多的議價空間嗎?如果有興趣的話你可以隨便找一個估價網站,再跟時下線上購物裡主打的套裝電腦相比,看看還剩下多少利潤可圖。

或許有人會說,主機板和電源供應器這兩項的差異性最大,但是仔細想想這兩個品項,對於大多數使用者的「需求」來說,又佔了多少份量呢?
1.因為顯示卡的需求,需要加大電源供應器的瓦數?
2.想要超頻,需要體質好一點的主機板呢?
如果摒除了這兩個因素之後,還剩下多少誘因,讓一般消費者自己去花時間、精力去弄一台客制化的電腦主機,還得擔負著其中某個元件,不小心買到地雷產品的窘境。(尤其是再加上現在保固期的縮短)

就算自己組裝的PC能夠省下一定的預算,但是套裝電腦所提供的三年保固,跟自己拼裝零件的保固相比,這樣子的價差是否能夠被消費者接受?若是站在風險考量以及單一窗口的角度來衡量,我相信套裝電腦一定是佔上風,但是使用者通常又會以三年作為一個評估的時間點,這些零件真的有這麼糟糕,在三年內會發生狀況嗎?抱怨往往就是從這種心態開始的。

再者,如果你仔細回想IBM為何將NB部門賣出,除了策略考量之外,是否也代表著硬體保固、維修背後所帶來的龐大支出呢?

其實我想要突顯的就是,在價格服務(保固)和時間的多方考慮之下,除非你在採購3C商品時是無預算上限,不然勢必會得有所取捨,通常消費者一定都習慣在價格上佔便宜,縱使不論店家是否有先灌水給你砍價,一般來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會把所有風險據實以告的店家,真的不太多(例:時間因素、店員素質或其它),如果沒有意外發生的話還好,一旦有事,包準你會氣到想退貨、砸店、找消保官...等。

其實,你也不一定真的能夠怪店家,他們頂多是沒有盡到「完全揭露」利害關係而已,或者是你想要貪的小便宜,已經遠超過檯面上能夠做的事情,這時候又有什麼立場去數落別人的不是呢?沒錯!這也是有些店家為什麼態度會如此強硬的原因,畢竟每項產品的毛利都有所不同,如果還要浪費多餘的時間成本,來處理客戶的抱怨、殺價或奇怪要求,如果消費者自己是賣家或老闆,我想你或許會比他更難搞十倍、百倍。

既然敢開店,原本就要禁得起顧客的挑戰,或許是因為消費意識抬頭,讓每個消費者都成了精打細算的高手,往往也是在自以為得利的狀況中,反而顯得更加盲目(例:贈品攻勢),這就跟所謂的庫存出清一樣,畢竟3C商品的時效性是相當嚴苛的一項條件,有道是:「早買早享受,晚買當撿到」,若是自己也能夠接受這樣子的特性,就算是店家用所謂的特惠價,「」了些商品給你,只要它能發揮一定的效用,試試也無妨(不過,通常都是沒用居多)。

縱使價格是每個人最在意的因素,如何在可用的價格帶內,為自己獲取最大的保障,千萬不要短視近利,雖說現在3C產品的堪用度真的大不如前(手邊還有跑了十年的伺服器主機),但是也沒必要為那少少的價差跟自己過不去,這種事情只要遇過一次,包準你永生難忘(會把特定店家列為拒往),甚至會改變你原本的購物習慣。

或許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會直接在線上拍賣尋求解決方案的主因,畢竟誘因大不如從前,當然,自己親力親為還是有它的吸引力,不過對於向你請教的使用者來說,絕對比不上「方便」二字來的貼切,不信的話,下次你可以試試,就可以親身體會上述的內容。(或是可以參考上篇的內容,一起看也許更有感觸。)

2 則留言:

  1. 我到現在都是自己裝,只是為了一個無聊的原因:有某種爽感。

    回覆刪除
  2. To Li:
    通常有本事自己裝的人,基本上已經跳脫出很多狀況,其實自己裝不只有爽度的問題,其實也能夠更瞭解手中玩具的能耐。

    畢竟每種方式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只要自己能夠接受,那就是最好的方法,不是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