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發生了Windows Live Messenger無法登入的狀況《ZDNET新聞-微軟 IM 服務26日晚異常中斷》,可以從大大小小的網路平台上看見這個災情,對於網路服務有一定膠著度的我,也順道搭上了這班連不上MSN的順風車。
昨天晚上忙完手邊的事情之後,回到家上線,習慣上會登入一些常用的網路服務,包括了Gmail、Windows Live Messenger、Twitter和自己的部落格...等,同時就發現自己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竟然無法登入,只丟出個錯誤訊習的視窗「錯誤碼:80048820-延伸碼:80048439」給我,一時間我也沒去官方找解決方式(錯誤碼的官方說明)。
一上Google查詢那個錯誤代碼,就發現網路上的討論此起彼落(大部份都在討論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有人說重開機會好、有人說要重新註冊dll檔...等),看來災情還很嚴重,當時我只是以為被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伺服器給排外(透過隱藏IP的方式,是可以正常連上),結果是造成全面性的影響,直到我今早看見相關的新聞,同時也能夠看見大眾對網路服務的膠著度有多高。
其實以前還是MSN的時代,會被拒絕登入的機會還不少,我就遇過不少次,甚至轉行當MIS之後,也常聽見有人問我:「為什麼MSN連不上!?」,以前的處理方式,都會先去看一下它伺服器的狀態(並非即時,有時會延遲好一陣子),接著才會去查自己的網路狀態,還是受惡意程式阻斷連線。
不過,從這裡可以看出一件事:「沒辦法連MSN有這麼重要嗎?」
其實我們都成了被網路服務禁錮的一群,先撇開工作上的需求不說,如果你少了網路服務協助,一天之中你能做的事情還有多少?極端一點的說法:「如果沒有網路,今天你會選擇怎麼過?」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常問自己,因為我算是一個對網路膠著度很深的人,絕大多數的資訊來源都是從網路上取得,至於我不喜歡從傳統媒體的原因是:「網路我自己可以選擇我要看的!」電視新聞則是一而再地重播相同的內容,有點像在洗腦(仍不能小看傳統媒體的力量)。
單一網路服務對個人的影響呢?
EMAIL無法收發:沒收到優惠訊息、朋友邀約或通知。
IM無法連線:交友圈急速縮小,無法得到朋友的第一手訊息。
部落格平台停機:流量減少、日記或心得沒地方寫。
SNS停擺:影響力與IM雷同,不過朋友類型有所區隔。
無論是那種服務被停止,對於我們這世代的使用者來說,衝擊都不小。我們的生活模式從以前的書信變成EMAIL、從電話變成MSN、日記轉變成部落格,就連聊八掛也都跑上SMS的平台...等,如果你沒跟上這腳步,就會有自己落伍的感受。
在網路服務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之後,現在對於網路服務的價值有了不一樣的評價方式。無論是用合法的使用者名單、社群會員的多寡、流量,或者在某某排名的第幾名,這些都變成我們評定網路服務或是個人魅力的一種標準,很多時候這標準也成了待價而沽的金錢數字。
換個方向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究竟花了多少的時間再網路服務上呢?
我自己簡單的算了一下:在一天之中,絕對超過10小時。
其實,我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上班+下班後的上網時間),基本上只要妳的家裡有電腦,可以連上網路,大多數的使用者在下班後,也會習慣性的使用這些服務。
而現在的網路服務與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應該就是回饋機制,以前大都是從網路單方面的得到資訊,現在無論是透過留言、引用或是SNS平台來統整相關的內容,就連很多企業網站也都導入了使用者評比的機制,讓他們知道提供的資訊是否有效,除此之外,現在的網路服務,早已成了交友必備的工具之一。(以前都是問電話、地址,現在則是問部落格或MSN,因為從這些平台上遇見對方的機會,遠比打電話還是在路上"巧遇"的機會多)
我想這應該是網路服務帶給現代人的制約作用,就跟出門沒帶手機、錢包一樣,上網沒有MSN、部落格平台、Twitter可用,產生的焦慮感是相同的。因為大家已經習慣躲在網路之後,為自己保留一個安全的距離,只是卻遺漏了自己早已被網路服務所操控的事實。
至於,在網路的保護下真有安全的距離嗎?透過GOOGLE或其它SNS的平台,真的不會透露自己的行蹤?如果你有親自試過的話,我想你就會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