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網址轉向(URL Redirection)

沒有留言:
網址轉向是什麼呢?

筆者最早是在某些網站搬家時,會在首頁上放入一個自動轉址的設定,就是連到這個頁面後,會告知來的人說:「網頁搬家,五秒後會轉向新的網址」(盡告知義務)

再來,是某些具有翻譯功能的網站,你可以將想要翻譯的網頁寫上,它就會利用自身的翻譯工具,將原網址內的文字,嵌入自己設計的頁面

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縮短網址」...

因為現在網路上用的名稱、位置、使用習慣...等,有太多的不同,有的也太過冗長(驚!筆者的筆名也有點長...),於是就多了縮短網址的服務(免費),這樣子就可以用較短的網址來記憶,不過這種縮短網址產生出了網址名稱,經常都是亂碼的英文編碼(TINYURL等)

例:IT部落格,經TINYURL縮址:http://tinyurl.com/3dy77n

雖然也有些縮址服務的公司,除了提供縮址之外,還可以指定縮址後的名稱、加上密碼、預覽目標網站、隱藏目標網址等服務(Go2.TW等)

例:IT部落格,經Go2.TW縮址:http://go2.tw/indeepnight
(指定名稱、預覽網站)

有些個人或公司體可能會想到,現在用了縮址,是永遠的嗎?還是暫時性的呢?

筆者先說明一下縮址的相關問題

1. 原理:
其實縮址就是把你原先冗長的網址,在該服務公司記錄一筆資料(例:tinyurl.com),然後同步產生一筆對應網址:http://tinyurl.com/3dy77n(類似DNS的機制),連來這網址的所有人會經過該公司內部的轉換後,再把要求瀏覽的服務轉向至真正的網址

2. 時間性:
大多數縮址都是永久的(只要服務公司沒有倒),或是手動進行刪除縮址(並非縮址站都有),但有些縮址公司有其它的考量,可能會有(天數)限制的保留縮址資料

3. 安全性 :
筆者剛在原理的部份已說明了,所有透過縮址連向你網頁的要求,都會經過該公司的Server,因此它們就能夠分析出相對的點擊次數、流量...等資訊

或許,一般人並不覺得這些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對於那些網路行銷公司,或是特定資料收集者(包含駭客),對於流量愈大的對象,他們越是有利可圖

4. 優點:
個人:分享方便、容易記錄、開放給特定人閱覽(加密‧這一點我存疑...)
公司:因公司組織架構較大,會有較長的路徑,可以減短網址(公司內應自己具有轉址)

5. 缺點:
個人:網頁內容變動大,轉址變動率也大;加密後,內頁中的相關網址需同步更改
公司:不適用外部縮址,容易造成誤解與紛爭,縮址,僅適在公司體內部網路中使用

其實無論是用何種縮址服務,都是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或分享,不過...現在流行於網路之中的釣魚手法(Phishing)其實也可以利用類似的方式來達成

大家一但習慣了縮址服務(無預覽目標網址),其實要把一般民眾導向另一個釣魚網站其實一點也不困難,尤其是在社群上這種縮址的用量更是大的驚人

再不然就是現在金融業的併購風氣極盛,原本你常使用的銀行網站,可能就因為併購案的發生,原網頁已經被置換成新的網頁,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只要連去http://tinyxxx.com/xxxx就可以連去該網頁,其實還是會有人會相信的點進去(真假難辨)

除了這些隱性的危機之外,我知前在縮致的時間性中有提到,如果提供縮址的服務單位關閉(免費‧只能任其宰割呀!),如此一來,原先利用縮址連至你網頁的人,可能就會發現它們在也無法利用原縮址來連線

甚至於原本設定連至你網頁的縮址(遭人刪除後竄改),被改成有心要收集資料的釣魚網站也不無可能,所以在網路上使用縮址服務前,自己要有這份認知(尤其是部落格的版主們)


我說了這麼多,那什麼適合縮址呢?

1. 用來宣傳自己網站,不過別隱藏自己網址,當對方加入最愛時,是加入非縮址後的真實位址(如果瀏覽者願意的話!)
2. 轉址的網頁內容,屬暫時性資料,公開特定時間,分享完後就可刪除相對路徑

雖然,現在已有許多防堵釣魚網站的機制,但是最重要的是使用者自身的警覺心,因為網路上的所有行為通常必須自己擔負責任(不信的話可以去翻閱手上網路銀行的使用說明)

也就是說,你在網路上所有的交易都是在使用者默許認可下進行,無論是刷卡、轉帳...等,一但有額外損失,都由使用者自行承擔(你可以報案,頂多是"暫"不扣款)

這一點別太鐵齒,筆者曾經接觸過金融相關體系,到時候受保障的一定不是你!!

PS:
1. 有關縮址服務,介紹個網址給大家: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2. 筆者加入一個tinyurl服務(官方提供),有興趣可以試試看!


輸入要縮址的網址: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101篇的回顧

沒有留言:
筆者自從4月11開始來這兒寫Blog開始,一直到現在終於突破了100篇,回首看看這些日子以來努力寫的成績,希望我能夠持續的下去

雖然剛開始寫的時候,應該是個乏人問津的小Blog,更何況我寫的又是屬於IT人的生活,真的能夠有所回響的並不多,我用了Google提供的Analytics(分析時間4/11~8/18),更能看出起伏呀!

今天就是要來回顧一下我這些時間來的前十名的文章(利用Analytics),如下:

名次     文章標題             檢視次數
=================================================
 1.  手動移除病毒(Virus、Trojan...)        785
 2.  OUTLOOK(EXPRESS)2GB的迷思       369
 3.  病毒清理(Virus Clear)的迷思         362
 4.  Linux的異地備份(Offsite Backup)(1)   202
 5.  網路攻防戰(Port Scanner)          193
 6.  抓圖的技術(Grab Picture)          191
 7.  系統(SYSTEM)安裝守則           174
 8.  LPI心得筆記簿 ─ 硬碟規劃(RAID)       169
 9.  SMB(SAMBA)SERVER-1          166
 10.  FTTB和無線網路(FTTB & Wi - Fi)      139
=================================================
以上就是筆者這些時間以來,最多人檢視的十篇文章,再重頭回顧一番,其實這些流量,絕大部份應該還是在CNET上有連載過相關的文章,否則小弟我,應該還差得遠了

更別想跟其他老大哥、大姐們比(我也沒要比的意思),其實我為何要回頭來看看這前十名呢?並不是我太閒、或是想不出要寫啥?(有時候會啦!一 一||)

而是找出這前十名來,應該是比較具有意義的文章,或許比較能夠幫助大家,雖然說這文章的排名並不是太客觀(跟時間長短有關),但是我最主要的用意就是希望能夠與網路上的所有人分享,同時能夠在網路的平台上與人互相切磋

當然也希望有相關的同好一起加入,更希望有人來信或留言指教或討論,畢竟進步的路上不該是孤單的(雖然自己下苦功的時候一定是...)

希望我這盡可能一天一篇的傻勁(小聲說:周休時,饒了我吧!),希望能夠帶動這股風氣,畢竟我這個曾經是文字工的人,還是在文字上有機會能夠展現我的熱情吧!

這有點囉唆的101篇回顧,希望大家能繼續的支持與指教,我知道有些內容不太親民(不知怎麼回應),還是可以利用留言版或Twitter跟我互動吧!下台一鞠躬。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無線網路的普及(The Popularity of Wi-Fi)

沒有留言:
筆者在新聞上看見了TWNIC託輔大做的一個民調,其中針對電話訪問的部份(視為一般民眾),做了解讀:「台灣有1/4的人口曾使用過無線上網」

TWNIC 2007年「台灣無線網路使用調查」報告:
媒體簡報新聞稿報告摘要全文版

筆者的看法中,其實有不一樣的想法...

因為無線網路與現在的使用習慣有很大的不同,就算經常使用無線上網服務的人(網路族群),還是比較在意於費用與穩定性居多

這次的新聞稿把電話訪問的角色視為所有人,我覺得有點偏頗(畢竟是統計的一種方式),因為現在能夠輕易無線上網的地區,還是集中於人口較密集的區域

我就會想到以下的問題:

1. 現在的無線網路訊號真的穩定嗎?

真的使用過的人就知道,現在的無線上網區,就連台北都會區(號稱無線城)都還有許多死角,更別提其它都會區能夠達到的涵蓋率,其實一般人在家中有接用無線AP上網,就會發現就連家中可能涵蓋的範圍就有限制,就算現在都會區的設備較高檔,但相同問題仍會重現

2. 無線上網的費用?

WIFLY的無線上網機制來說:
計時制:大約每分鐘0.8∼0.9元之間,有360min/300元與110min/99元。
定時制:24小時100元、30天500元與7天200元。
固定會員:月付399元與年繳4200元。

除非你是屬於行動商務人士,同時所處地區的無線熱點(HOTSPOT)足夠,才有可能用付費的方式來取得相關服務,這一類的人佔一般民眾裡的多少呢?

與一般人能接受的ADSL費率相比,價位是否真的足以讓大眾轉為無線上網呢!

其實這一點也可以從電話訪問及網路問卷對於價位的落差中看出:
(1)500元以下:網路比電訪高出4.46%;500元以上:網路比電訪高出11.01%
(2)希望免費:網路問卷比電訪多上一倍之多

3. 無線上網的硬體設備夠嗎?

這裡的硬體設備不只是AP或熱點的多寡,還有空間大小(能坐的地方,雖然某廠牌NB的廣告一邊走一邊無線上網,那並非一般人所為),所以又把原本的無線網路能夠涵蓋的地方又縮小許多(除非是想坐在人行道旁的階梯上網 = =||)

4. 無線上網的速率足以做所有上網之應用嗎?

現在無線上網的速率,其實還是受限與硬體架構及頻寬,拿來做所謂的行動辦公室的服務或許還可以,如果是要傳送較大的檔案(尤其是上傳),可能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就十分驚人

就以上各點來說,雖然有學者說到現在成長率遲緩,但在筆者看來,現在能有1/4的人口曾使用無線上網,那已經是不錯的成績

畢竟重點應該放在實際能夠應用的層面,這一點跟政府補助不補助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不然,政府那天說上網不用付錢...看那家ISP業者會願意提供呢?(苦笑)

雖然無線上網的人數在穩定增加中,但是對於相關的安全性防護卻常被人所忽視,不然,TWNIC要不要做個無線網路使用者的使用安全調查,結果絕對會出乎意料!!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即時通訊的新世界(Twitter)

沒有留言:
現在的IM軟體已經充斥於網路世界當中,對於有在上網的人來說,或多或少都有人在使用,今天筆者就來介紹一個新的IM平台「Twitter

對大眾來說,因為還在測試階段,使用時可能會覺得穩定度不太好之外,它的英文介面,可能看起來會比較硬一點,不過也開啟了一個IM與WEB之間溝通的平台...

筆者的朋友剛跟我介紹時,我也是一知半解,接著慢慢接觸與使用才發現,原來它的野心其實並不小

因為它似乎能夠伴演著IM軟體與WEB平台之間的橋樑(這一點我想各家IM軟體的廠商應該也會有所覺),雖然現在WEB2.0現在大行其道,Blog也是持續發燙中

但是,它卻想到了介於Blog和IM之間的灰色地帶,說不定假以時日它又成了現在網路業大老們增相邀請的伙伴(讓我想到YouTube...)

好了,現在就來介紹一下它吧!

1.連至官網:http://twitter.com/
2.新增:點選Join For Free
3.登錄新帳號:https://twitter.com/signup,會mail一封確認信。

4.登入:http://twitter.com/login

   (密碼忘記時,點 Forgot?,可用Email傳送密碼)
5.開始使用:http://twitter.com/home


好了!懶人介紹法到此為止(總覺得自己在做很笨的事!哈哈),其它部份的內容就要自己摸索,其它較常用的部份如有:

邀請朋友:INVITE(以MAIL方式通知朋友)
標誌(發布在Blog上):Badges(向看 --> 玩‧Twitter
用Msn上傳至Twitter:http://msntwitter.com/(日文,用法如下)
(官方目前支援的IM:AIM、GTALK、.MAC、LIVE JOURNAL和JABBER)
  (1)登錄 Twitter帳號Twitter密碼及自己的MSN帳戶
    
  (2)自己MSN中加入連絡人:msntw001@hotmail.co.jp
  (3)顯示上線後,傳訊給它即可轉發至Twitter。(會回報上傳狀況)
    

最後...(笑):筆者的Twitter:http://twitter.com/indeepnight(歡迎加入)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電腦工具集(Windows Sysinternals)

沒有留言:
今天來介紹一些好工具!

有句話說的好:「好的工具帶你上天堂,不好的工具讓你住機房(笑)

首先要來說明一下好工具的定義為何?

對我來說,安裝手續簡便免費檔案小的工具程式,這樣子才能算是好的工具,昨天兩個在IT方面都有涉獵的前輩,都傳了同一個資訊給我,筆者上去看了一下,才發現原來曾經在手動移除病毒一文中,使用過的程式(Process Explore)也是來自於

工具來由:
微軟在2006年7月18日併購了 Winternals 公司,將這家公司的 Sysinternals 網站(創辦人為Mark Russinovich and Bryce Cogswell)裡廣受好評的免費工具納入了 TechNet 網站的 Windows Sysinternals,繼續維持免費下載。

相關說明:
微軟官方對此軟體集的說明:Windows Sysinternals 及實用工具(具參考價值)
IT HOME的說明:2007-08-13的新聞(可能會隨時間消失)

不過,在使用這些軟體之前,你必須要先有一定的認識,不然你可能會眼花撩亂,眼前有一堆軟體卻不知道應該用那一個好,這牽扯到你是否瞭解問題的影響層面有多廣

因為在與前輩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接觸愈多IT相關的技術與內容,就會愈發現自身基礎能力的重要性,例:OSI七層的原理、基礎網路概論...等

雖然,軟體集中有很多對於IT人員是相當便利的軟體,但是在軟體之間,其實有許多功能上都會重覆,在使用上,挑選自己適用的軟體即可,否則會在軟體之間浪費太多時間

我們當然可以參考官網上的TOP 10 DOWNLOADS來做為該軟體使用頻率的依據:

Top 10 Downloads

1. Process Explorer
2. AutoRuns
3. Process Monitor
4. PsTools
5. PageDefrag
6. RootkitRevealer
7. TcpView
8. BgInfo
9. BlueScreen
10. NewSid

PS:以上連結轉載自微軟官方網站,所有權皆屬該網站所有。(宣告一下

跟筆者一樣的IT人,都可以去下載一些自己適用的工具,放在自己的工具包中以備不時之需(燒成工具片也不錯,不過..版本會更新!)

如果是要以隨身碟方式使用,小心一點最近很猖獗的隨身碟病毒,雖然筆者先前在外接設備存取一文中,說明了如何防範,在幫人解決問題的同時,要小心自己成了病毒傳播源!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路由(Routing)

2 則留言:


路由(Route)這個字對於大多數的IT人來說,應該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可是現在愈來愈多IP分享器的設備,同時也具備設定靜態路由的設定,不過靜態路由該怎麼設呢?

對一般人來說,靜態路由設定的機會不多,除非是你有把網段做特定的切割時,但又想要兩者之間能夠進行溝通,才會有這部分的設定,筆者就以前上課時所學,來與大家一同分享,希望能夠對靜態路由能有更加明確的認識

其中還包括了最快路徑(例:RIP協定)和最佳(短)路徑(例:OSPF協定)的差別

首先,要說明網路的環境條件,其中包括了三個網段(192.168.1.x、192.168.2.x、192.168.3.x),兩個路由器(A、B-Router)、一個NAT主機、一台ADSL MODEM(濾波器略),而靜態路由則是設定在兩台Router上

設定內容如下:
A-Router:
     Destimation   Network     Gateway(Interfac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1.200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2.100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00(*)
     0.0.0.0     0.0.0.0     192.168.2.200

B-Router:
     Destimation   Network     Gateway(Interfac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2.200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3.100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00(*)
     0.0.0.0     0.0.0.0     192.168.3.200

*:該列規則可用靜態路由(手動)或動態路由(Router自己學習)產生

文字說明:
Destimation:目的地
Network:子網路遮罩
Gateway(Interface):閘道器、界面

筆者就上述的路由意義加以說明,其實路由表(Routing Table)就是只封包傳遞的方向,因為網段的不同,所以要告訴網路上的封包應該傳給那一個Gateway介面來處理這個封包,相關的原理請各位去翻翻相關書籍或Google上應該也有不少

A路由器:對192.168.1.x網段(gateway:192.168.1.200)
1. 192.168.1.10要送至192.168.2.10的封包傳至A的192.168.1.200
 經A內部192.168.1.200-->192.168.2.100再將封包傳給192.168.2.10
2.192.168.1.10要送至192.168.3.10的封包會走0.0.0.0規則(靜/動態路由未設)
 封包至192.168.1.200經A的192.168.2.100傳至B的192.168.2.200
 經B將封包透過192.168.3.100-->192.168.3.10
3.未限定網段的封包傳送路徑與傳至192.168.3.x相同,最後由B把封包送至NAT
 最後,經由NAT的路由設定轉發出去Internet
4.靜態(手動)或動態路由已建立(RIP、OSPF),就多192.168.3.0的規則
 A路由器接受到要往192.168.3.x的封包會直接轉發給192.168.2.200(B)

B路由器:對192.168.3.x網段(gateway:192.168.3.100)
1. 192.168.3.10要送至192.168.2.10的封包傳至B的192.168.3.100
 經A內部192.168.3.100-->192.168.2.200再將封包傳給192.168.2.10
2.192.168.3.10要送至192.168.1.10的封包會走0.0.0.0規則(靜/動態路由未建)
 封包送至192.168.3.200經NAT的192.168.3.200至B的192.168.2.200(NAT)
 B的192.168.2.200-->192.168.2.100,經A的192.168.1.200傳至192.168.1.10
3.未限定網段的封包會傳至192.168.3.200,經NAT的路由設定轉發出去Internet
4.靜態(手動)或動態路由已建立(RIP、OSPF),就多192.168.1.0的規則
 B路由器接受到要往192.168.1.x的封包會直接轉發給192.168.2.100(A)

A、B路由器:對192.168.2.x網段(gateway:192.168.2.100)
1. 192.168.2.10要送至192.168.1.10的封包傳至A的192.168.2.100
 經A內部192.168.2.100-->192.168.1.200再將封包傳給192.168.1.10
2.192.168.2.10送至192.168.3.10,傳至192.168.2.100(靜/動態路由未建) 
 A會套用0.0.0.0規則,把封包傳至192.168.2.200
 經B(192.168.3.100)傳給192.168.3.10
3.未限定網段的封包先傳至A的192.168.2.100(0.0.0.0規則)
 再轉發至192.168.2.200,經B(0.0.0.0規則)發至192.168.3.200
 最後再經由NAT轉發出去Internet
4.當A和B加入靜/動態路由,192.168.2.10傳192.168.3.10的路徑不變

以上規則中,可以看出路由設定時,除了手動設定的路由之外,由路由協定所產生的動態路由,能夠有效的減少封包的傳送路徑(RIP:中小型網路、OSPF:大型網路)

經過筆者說明,不知大家是否比較有概念了呢?(老實說,應該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想要自己手動設定),筆者對於這部份的內容並非如此熟稔,如有錯誤處還煩請留言來信指導

話說回來,Router數多,使用者有上百人,要做網段切割,還要限定封包走向(一來一往),我想建構這樣子大系統的Routing Table,腦子要很有力,不然鐵定會錯亂!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外接設備的存取(I/O of External Device)

7 則留言:
現在電子產品種類眾多,除了APPLE很有名的I系列之外,利用USB或記憶卡讀卡機與電腦連接的產品之多,讓人目不暇給,小到MiNi-SD,大至3.5吋硬碟都有

不過筆者這裡是指能夠做存取的裝置,所以有些做為顯示用的大型設備不在此限,也因為方便,卻為公司或個人帶來許多麻煩

不過為了大型檔案的便利性,這一類的產品又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所以要如何做有效的預防,這一點就有賴於使用者與電腦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了

就拿我們最常用的外接媒介 -「USB」來說,其實現在絕大部份的硬體幾乎都有支援USB,無論是一般的USB或是MINI-USB(需轉接才可使用),但是它仍有USB1.0和2.0之差,雖然現在應該都是2.0以上,不過舊的OS(例:WIN2K或ME)可能就要安裝相關軟體才能支援到2.0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