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奇美32吋數位液晶顯示器體驗心得(TL-32W6000D)

8 則留言:
在因緣際會之下,有機會能夠測試到廠商提供的液晶顯示器,雖然家中的電視還未更新成液晶電視,因為我只要是能夠用電腦搞定的相關應用,我大都會整合到電腦上一次解決(其實是因為在外面租房子,不太適合添購大型電器),不過,周遭有不少朋友、家人早已在享受數位電視的快感,竟然這次也有機會能夠一償宿願,來好好地把玩一下這台數位液晶顯示器。雖然是測試,但是太過於技術層面的功能,我會附上官方的原廠連結,在此也不多贅述。

外觀及商品特色:

據說,這台奇美的32吋液晶顯示器(TL-32W6000D),在8月中(97年)才正式上市,我就很像看看它究竟有什麼能耐,還是又多了什麼樣子的新功能?




從包裝紙箱外的介紹看來,它這台液晶顯示器主打的內容有:



特點和數據
高解析度:1366×768
超高對比:1500:1
高亮度:500 cd/m2
廣視角:水平/垂直:178°/178°
立體音效:左右各10 W

除此之外,它還有很多其它的特色,也都可以在包裝的外觀上找到,其中最吸引我的應該是「HD ready」、「Chromax circuitry」和「高畫質的掃描格式」,它的主要訴求是高畫質和顯色技術,這當然也是我測試中最希望擁有的體驗。

接著就是讓這個32吋的龐然大物重現天日,因為我平日的工作環境中,不是使用19吋的桌上型LCD,不就是14吋的NB液晶器居多,突然看見32吋的液晶顯示器,心想著如果我能用它來代替工作機,該有多好?(我這是異想天開吧!?我會先變大近視...)



據我從網路上收集得知的資訊,這台液晶顯示器主打「廣色域」(簡單的說就是能比市面上的電視多顯示30%顏色)、多組HDMI(後:2組、側:1組)、環繞音效Chromax α 超微晶影像優化平台(處理器),這些在面版左下角的貼紙上也能得到佐證。



視訊盒安裝:

這台液晶顯示器,隨機還有附上一個數位/類比都能用的雙視訊盒,它位於附件盒中,裡面有附上一張詳細的安裝流程圖,就算自己DIY來安裝視訊盒,也不會是件多難的事。


(附件盒內容物)

  
(視訊盒特寫)     (安裝說明書)

我自己也親自操作一次,安裝部份的確容易上手,只要能夠拆開背板,基本上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安裝步驟如下:

(1)轉開背板的一顆螺絲(沒錯,就只有一顆),由下往上的方式拆下背板。



(2)將視訊盒裝上(位於左上方)、鎖上螺絲、接上排線。



(3)蓋回背板(撕下背板為視訊盒預留孔的黑色擋片),大功告成。



螢幕設定:

這台液晶顯示器的設定介面相當簡潔,屬於大眾化的設計,對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其實這樣子的設計反而比較好,因為太過精細的微調,一般人既看不出它們的差別,還有可能會在調整個過程中把自己弄得一肚子火。

甚至可以先採用預設值,這是比較安全的做法,畢竟視覺上的感受相當主觀,很難找到符合大家喜好的平衡點,自己看得開心最重要。



影像測試:


接下來就是螢幕顯示的重點,這部份我做了三種輸出模式的測試,包括AV端子HDMIDVI轉HDMI的輸出模式,這部份我還向朋友借了PS3來測試一下藍光的威力,不過,這部份的畫面都是我直接從螢幕上以數位相機翻拍,畫面品質可能就無法真實呈現(有些模糊的地方,可能是自己對焦沒對好...),若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跑一趟展場看實機,那真的是很不一樣的感受,話不多說,直接來看相關的畫面吧!

(1)AV端子:
這個畫面是我用PLAY STATION 3(PS3)播放蜘蛛人3的藍光光碟,經過一般的AV端子輸出至奇美的32吋液晶顯示器,感覺起來跟一般的畫質好像差異不大,我自己也還在納悶為什麼?這不是藍光的電影嗎?


(AV端子‧480i)

去看了一下PS3和液晶顯示器的設定過後,發現了問題所在(其實是自己耍寶),原來我沒有去另外設定解析度與輸出的選項,使得PS3竟然是採用480i的解析度來播放藍光影片,換言之就是「自殘」,因為採用這種方式來播放影片,就算是直接拿VCD來播放的品質,顯示出來的畫面也差不多。

(2)HDMI:
接下來的重點上場,這次我直接採用HDMI端子對接的方式(PS3和顯示器),連接好之後,還要記得在播放器(PS3)中開啟所有支援的模式,不然它還是只會以內建的480p來顯示。(所以想要使用1080i 或p的畫質來觀賞影片,播放設備顯示器的支援能力缺一不可)

  
(PS3中的視訊及音訊設定)

接下來就可以好好感受一下1080p的威力,它真的能夠讓你看見更多的細節,就以先前測試過的蜘蛛人為例:(請參照圖片中不同尺寸的放大圖)


(HDMI‧1080p24)

除了高畫質之外,廣色域的部份就真的較難以肉眼分辨(需專業軟體或設備才有辦法以數據方式比較,有興趣的人可以上官網參考),這部份我就直接截圖,讓各位的眼睛自行定奪。


(遊戲開頭動畫)


(高速行駛中的賽車)


(賽車場的風景視角)

說句實在話,看到這樣子的畫面,我自己著實也有些動心(會不會變求敗文...),畢竟我都是在一般的PC或NB的LCD上,玩一些遊戲來當作休閒娛樂,若不是這次是借來的測試機,我真想好好地玩上幾天,感受一下玩高畫質電玩的快感!

(3)DVI轉HDMI:
最後就來測試一下現階段最多人擁有的DVI介面,因為現在的顯示卡大都有DVI的輸出介面,所以我們也能夠透過這介面來連接HDMI,我這邊是直接採用NB上的DVI輸出轉HDMI來連接。


(ATI CATALYST所抓取的面板資訊)

從面板資訊中得知,它(TL_32W6000D)最高可支援到1920×1080的解析度(HD ready),也就是1080i或p所需的解析度,根據我在HDMI端子的測試時,也證實了這個結果。

但是...你使用的軟體本身是抓取面板設計的解析度時,你就會發現最大解析度只能到1366×768上下。(我用KMP全螢幕播放我在網路上下載的1080p的電影預告,它就直接以1360×768@60的模式來播放)

竟然如此,我就來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我去找一款能夠調整解析度大小的遊戲,直接以最大的解析度(1920×1080)執行(這動作有一定的風險),就能夠將1080p的高畫質透過DVI轉HDMI輸出至液晶顯示器上,代表這台32吋的液晶顯示器,的確能夠直接到達1080p的水準(1920×1080@60)。


(DVI轉HDMI‧1920×1080@60)

PS:雖然能到達1920×1080的解析度,但是整個畫面會產生嚴重的延遲狀態(LAG),這一點就跟你執行遊戲的硬體等級有關。

結論:

經過了這次測試,我站在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檢視奇美這台新推出的32吋液晶顯示器(TL-32W6000D),歸納出的特色及建議事項:

特色:

1.參數設定:顯示器的介面設定簡潔。(選擇性過高,會干擾使用者)
2.I/O配置:側面的HDMI和AV端子便利性較高。(不影響整體美觀)
3.DIY的便利性:背板的拆裝簡便,安裝說明書還算詳盡。
4.雙視訊盒:不需再另外添購數位電視盒,能直接安裝於背板當中。
5.顏色輸出:個人覺得顯色部份較為飽滿。(個人觀點)

其實,在我使用的電子產品的經驗當中,最怕遇見兩件事:說明書有看沒有懂、周邊支援性不佳,這次我在測試這一台液晶顯示器時,這兩個問題並沒有干擾到我,而且在使用的設計上也有我蠻讚賞的部份(側面的I/O端子、背板的拆裝性)。

可再加強處:

1.搖控器的感應:在開、關機時,有時需遷就一下紅外線的感應角度。
2.輸入源的切換:在切換輸入源時(RCA端子、HDMI...等),偵測時間稍長。

經過了這樣的測試,我自己也有點心動,下次家中更換電視時,我想我也會考慮能夠支援到1080p的液晶顯示器,雖說32吋的解析度只有1366×768,對於在外生活的我來說,若是以用途與顯示器尺寸的衡量之下,這台液晶顯示器是可以考慮的產品。

除此之外,它也為了即將邁入的電視數位化,預先做了準備(雙視訊盒),在未來全面的電視數位化時,它還能夠繼續延用,這才符合我個人在購買3C商品的準則,如果你的想法與我雷同,下次在展場看見它時,不妨停下腳步來看看它是否符合你的需求吧!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HP光潮(dv4-1018tx)初體驗

10 則留言:
前陣子又有朋友來問我筆記型電腦的選購,結果過沒多久他就直接抱著一台筆記型電腦來找我,要我幫他看看這一台覺得怎樣(都已經買了才來問我...),所以我就得幫他工商服務一下(好像做資訊業的人,都很常遇到這種事吧!)

他的需求其實還算滿簡單的,主要是上網、聽音樂、寫文章和處理圖片,除此之外,他有一個比較特別的需求就是「看電視」,因為他住的地方已經沒地方可以擺下一台電視機(狗窩!?),所以希望能夠直接用筆記型電腦來看電視。

於是他朋友就推薦他手上拿的這一台,我打開箱子一看,才發現這好像是HP新出的機型,光潮系列的其中一台,光從外觀來看,它真的頗有質感,基於有圖有真相的原則,我拿了隨身攜帶的數位相機拍了幾張它的特寫。

  

  

  

  

這台筆電除了外觀的質感之外,也具備指紋辨識的功能,也能夠多一層安全上的保障,不過,我在周邊找到一些比較少見的I/O介面,例:eSATAHDMI。eSATA應該是為能夠外接SATA設備做高速傳輸使用;至於HDMI的部份以前都是只有做一個DVI介面,自己再使用轉接線來輸出到HDMI播放高畫質(1080p)的影片,現在直接做在機身上,也增加了不少的擴充及便利性。

接著我就直接開機來使用看看,現在筆電所附掛的作業系統應該絕大多數都是Vista了吧!(除了低價筆電外),開完機後,第一件事一定就是要來「驗明正身」,除了從內建的「系統資訊」觀察之外,我還用了「CPU-Z」、「GPU-Z」兩套軟體來看看它肚子裡裝得是什麼?


(系統資訊)

從系統資訊得到的分數是3.5分,在Vista的分級之中,以筆電來說,能有3.5分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重點還是取決於你要使用它做什麼樣的應用,除此之外,他的Vista也已升級為SP1的版本。

  
(CPU-Z閒置時)    (CPU-Z忙碌時)

CPU這部份是採用Intel Core 2 Duo P8600(2.4 GHz‧45nm製程),支援能力也都不錯,CPU會隨著你使用的狀況而自動調整頻率(EIST的節能技術)。


(GPU-Z)

顯示部份採用的是NVidia GeForce 9200M GS 256MB的版本,就一般的影音播放來說,應該已經算很夠用了,它的GPU時脈為529 MHz。

看到這些硬體規格,就回答我朋友說:「這台筆電你用應該沒有問題,如果能再加個2 GB的RAM會更好(Vista上的記憶體,你絕對不會嫌它多...)」,正準備要關機還他的時候,他突然叫住我說:「那電視的功能呢?」。

我忘了這台筆電對他來說還有一個重責大任,就是充當電視的角色,我就從配件盒的零件中拿出它的外接電視棒(中間黑色),直接接上右後方的黃色插孔,接著就直接從很炫的「Quick Play」按下快捷鍵,就可以看見無線的數位台。

  
(配件盒內容物)   (HP數位電視調頻卡)

甚至可以按下畫面中的紅點進行即時的錄影,或是採用全螢幕的方式來觀看電視,就畫質與便利性來說(附有名片型的搖控器),要拿它當作一台電視的替代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才是。


(全螢幕播放)

雖然它的價格偏高(目前在網路平台上的售價約為四萬出頭),但是離主流價位(三萬多)也相差不遠,所以我就跟我朋友說:「那個價差,你就當作是買電視棒其它周的錢吧!」。

看他臉上的表情,我想他應該還算滿意吧!?接著,我就小心地幫他收好這台筆電,否則不小心刮花它的鏡面,我想我就得掏錢出來買了...(這可是他要拿來當電視用的筆電,還是小心點!)

最後我去官網找出這台筆電的規格,也一起附上給大家做個參考:

dv4-1018tx(僅列出部份規格)
處理器類型:Intel® Core™2 Duo
處理器:P8600 2.40 GHz , 3 MB L2
快取記憶體:1066 MHz FSB
無線網路:LAN 802.11a/b/g/n
安裝的作業系統:正版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32-bit
標準記憶體:2048 MB(最大8 GB)
記憶體類型:DDR2 800 MHz
外部 I/O:連接埠:3 個 USB 2.0、1 個 HDMI 端子、1 個 eSata 端子、1 個 VGA 埠、1 個 RJ-11、1 個 RJ45 乙太網路端子、2 個耳機輸出、1 個麥克風輸入、擴充埠 3、Consumer IR、整合式指紋辨識器、AC 變壓器。
顯示器尺寸:14.1" WXGA 高解析度 AG 顯示器含 infinity BrightView
網路攝影機:HP Pavilion WebCam 搭配整合式數位麥克風
重量:2.22公斤
尺寸:33.4公分(L)x 24.0公分(W)x 3.4公分(最小H)/ 4.0 公分(最大H)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筆記型電腦的自動發報器(Adeona)

4 則留言:
今天來介紹一個小軟體,它的主要用途是能夠自動的讓你的電腦對外發送信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這是一種協尋的機制,如果你的筆記型電腦不慎疑失或被人給順手牽走,如果對方有開機連上網路,它就會自動發送信息出去,讓你可以透過Adeona來得到最近一次上網的IP、AP名(SSID)...等資訊。


軟體名稱:Adeona
授權性質:自由軟體(開源碼軟體)
版本:0.2.1(August 05, 2008)
官方網站:http://adeona.cs.washington.edu/index.html
直接下載:LINUXMAC OS XWINDOWS

在官網有蠻詳細的安裝說明,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參考官網介紹:
Linux安裝MAC OS X安裝WINDOWS安裝

我是以Windows的版本為範例,其它作業系統的安裝方式,如果你原本就是該種作業系統的使用者,應該也不會太難才是:(以下圖多...)

1.官網下載:自官網下載另存



2.執行安裝:執行安裝程式

















3.實際測試:


(啟動Adeona Recovery)


(選擇程式產生的*.ost檔,內含你的密碼認證)


(輸入密碼)


(輸入時間區間,可以只輸入起始值)



接下來就可以等待它提供你筆電的相關資訊,包括有:內部IP(虛擬)外部IP(實體)路由資訊無線存取點的資訊圖片含有WEBCAM的MAC限定)。

後記:因為他送出記錄的時間不一定,原則上是半小時,但是我一直等不到它的記錄,所以就沒有真實記錄的截圖,或者是因為連線狀態或是自身防火牆的設定也需留意,以免裝了也無法正常送出相關資訊,反而失了它的美意。除此之外,這軟體是會以「服務」的方式啟動,所以不需每次開機都去執行,反過來說...只要知道箇中道理的人,要停掉它也是件很簡單的事。

更新:等了許久,終於等到它的記錄更新,如圖所示: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現在的網路、未來的服務(Internet First, Service Follow-Up)

4 則留言:
最近,全球最大的運動盛事,應該就是在北京舉行的「2008奧運」,無論從入場、煙火表演,一直到每日緊湊的各項賽事,放假的學生抱電視、在外的旅人看新聞、公司的上班族看網路...。

無論是用那一種方式,似乎都圍繞著運動賽事打轉,雖然這些都能夠透過網路加以集結,但是實際狀況,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網路頻寬、頻道選擇和內容的選擇),不過跟這次的無線台來比,我想還是網路上的資訊會多一些。(今年的無線台,我轉來轉去似乎也看不到什麼賽事!)

我想受惠最多的應該就是xx電信所推動的MOD(Multimedia on Demand)服務,據說有滿滿的賽事跟頻道可以供大家選擇(筆者自己並沒有安裝...電視一直引不起我的興趣),或許這次奧運也是MOD打響名號的一次契機,況且它原本半買半送升速的推廣方式,也吸引了不少人加入它的行列(筆者的姐家就是被它所勾引的用戶之一),這次奧運比賽,我想這些人應該也有受惠(奧運比賽應該不用付費吧!?)

我自己承認,這次的奧運,總覺得不像往年般吸引我!(絕不是因為主辦單位資訊封鎖的關係),至少我還是會從新聞、網路上獲得自己選手得牌或晉級的消息,跟那些會盯著MOD、網路電視的人相比,我應該是個極不盡責的加油團

不過,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網路的架構非得比服務端快上個好幾步,不然這些資訊傳播都會礙難執行,如果是下列這些狀況,我想你一定不會想要使用這些服務:
1.用512K的頻寬,看MOD、看網路電視?
2.用56K的撥接速度,寬頻上網看Youtube、看即時視訊?
3.用28.8K的速度,手機行動上網?
這些服務對台灣的都會區來說,應該都是很容易達成的服務,但是有些地方,不只ADSL到不了(線路、機房設置的問題),甚至連Cable有沒有網路服務都還說不定,除非你能忍受用傳統撥接的方式上網,若單以涵蓋率來說,撥接可能是最廣(貴)的網路架構吧!

當然,你也可以用現在許多電信業者強推的3G、3.5G無線上網,基本上只要是能收到訊號的地方,應該都能夠正常的連上網(但是網路頻寬品質就無法保證),但是對於那些地方的用戶,手機上網仍屬高享受價位)的服務(幾乎人手一隻手機,對許多人來說,它仍只有「接聽」跟「鬧鐘」的用途)。

回想著自己使用網路的經驗,從最早的學術網路(95年!?),一直到現在家中的FTTB,除了尷尬的一段時間(網頁大量產生,但是頻寬有點追不上的黑暗期外),大多數的網路服務也是在平均頻寬也勉強能追上的時間點才會推出。

筆者曾經歷過線上教學平台的折磨,從最早起的開場動畫實驗互動(有的還是得壓制光碟),一直到近年來的全Flash平台(甚至還內嵌影音視訊),所以對於網路頻寬與使用著習慣,有著很深的感受,其實就像我開頭所說,這次要不是無線電視台棄守、不是MOD挾帶著大量的優惠與活動、不是剛好遇上奧運...等,老實說,我相信透過網路來看電視、比賽、即時影音的人,就上網人口來說,應該還是小眾。(這就跟線上教學平台面臨的問題一樣,習慣總是能主導流行

我記得,在手機上網剛開始推廣時,大家都在談手機上網中內容是否足夠?現有的網站架構是否適合在行動設備上瀏覽?

這些問題,漸漸地找到了它的出路,並不是行動上網的內容大量增加,而是會選擇行動上網的人,大多是偏重某部份的應用,有人手機上網收信查看行事曆,或是微網誌(Twitter...等),從這裡看來,或許這類精簡的服務才能跨進了行動上網這一個領域。(以目前台灣的環境來說...)

現在的迷你筆電,更加速了行動上網的優勢(筆電能做到的網路應用,比手機來得「直覺」許多)不過,當你採用行動上網時,自己所採用的網路服務是否也真的相符?還是就得在品質上、畫質上大打折扣。

最近幾次在Y!LIVE上的實際感受,無線的行動上網,似乎還不足以支撐(多人)即時視訊這一類的應用,不是有影無聲,就是有聲影殘,這部份牽扯的因素很廣,或許在「有圖有真相」的大眾喜好中,這也是一種沒有辦法下的做法。(能現場跟網路上同歡)

或許,等到我們的網路硬體架構跟相近,在網路上的應用也能夠更多元,價格也能夠更親民一些,這一代的網路與服務,才有機會並行,而不是總得要等上個兩、三年,服務才有機會追上網路架構。(這也是種市場機制?)

最後附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寬頻上網帳號數(97/07/29),給大家做個參考,數據會說話,但是不見得能完全代表使用人數,有時,它只是華麗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