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省電、效能與配備(Power-Saving Eficiency and Equipment)

這次的資訊展(北區)好不容易結束了,雖然我沒有親自去逛一趟,透過媒體報導可以得知,電腦的購買群都鎖定中、高階的機種,跟先前顧客搶低價,廠商清庫存不太一樣。

今早友人傳了一篇TOM'S 硬體的文章,主要是討論兩大陣營在CPU及整體架購對於電力消耗的影響:個人電腦用電真相大公開。(AMD的省電優勢不再...)

這讓我想到我先前寫過的相關文章:當電腦變成吃電怪獸。其實TOM'S 硬體說的沒錯,很多時候我們都只看見CPU省不省電,沒有考慮到周邊配備及效能上的損失(想起家裡的P4,荷包在淌血...唉)

最近這波電腦採購的熱潮,會把心思都放在中、高階的原因,除了延長它的使用年限之外(硬體或軟體上的需求),對於省電這部份也是需要加入考量的因素。

就跟先前有人問我,電腦該不該關機這個問題,我就說應該要關機,我自己甚至連延長線的電源都切掉(這點會有人持反對意見,因為開、關電源時的突波也是種傷害),不過可以省下的電費我就覺得值得了。(我很省...)

其實,一般電腦還有很多模式可以選擇,例:休眠待命模式也是可以考慮的一種,但是真的有在使用的人有多少,老實說...我覺得非常少。雖然硬碟也可關閉,但是電力的消耗我還是覺得不值得(設定路徑:控制台 --> 電源配置

效能跟省電可能會相互衝突(高時脈單核多核卻無法依使用量來關閉核心),等到「」四核的時代來臨時,據說就可以得到解決,除了製程上的進步之外,還有自動偵測工作量來停用核心的機制(理論上是利,實際應用後的結論還不確定)。

不過,看過我前文的人,或許還要找個整合性的平台(省下顯卡的龐大電力),或是低耗電的晶片組才能夠在省電與效能之間取得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因人而異)。

至於配備的選用上,我這幾天在廣播上聽到某國內的網路設備大廠(D牌)在推節能的設備,在整體規劃上也是可以採用,只是我還沒有實際接觸過,會不會因節能而損失效能,還不得而知。(還是可以改善設備過熱的老毛病?)

其實,省電應該是未來的趨勢,尤其是油價、能源愈來愈昂貴的現在,不應該只是一昧地要求高效能或速度,應該先把重心放在降低能源損耗(CPU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使用習慣也是元兇之一(台灣人的陋習),多少人真的會注意家中有多少電子產品在耗電...(台灣電價、油價真的算便宜!雖然...薪資水平也低得可憐),雖然媒體上的字寫得斗大,但是有多少人在身體力行節能呢?(每次上班時間害大家在橋上的腳踏車騎士算嗎?

電腦的使用上也是...

經常聽到有人在討論它能夠把CPU超到多快、GPU時脈多高、電腦的記憶體有多少...等,我最想問的是:「你拿電腦來做什麼事...?

光是待機所損耗掉的能源,可能就比你那它來做"正事"的能源還多,這就是使用上最大的盲點,反過來說,也不要讓時間和效能浪費了大部份的資源,該選用較高效能的配備時,請不要吝嗇,別心想著...反正一樣能夠做得完就好。(我想這是大多數老闆的心態吧!)

有時候最大的成本就是花費在等待的時間,有足夠支援的硬體規格,才有要求員工的立足點(雖然也不是完全正確),這就像拿著一台P3+512 MB的電腦,卻要在短時間內剪輯動輒1~2GB的多媒體,這不就是強人所難嗎?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幻組合,只要能夠符合自己的需求,那就是最有價值的一份名單(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尺去仗量別人呀!)

2 則留言:

  1. 沒錯,重點是設備符合自己的需求:)

    回覆刪除
  2. 嗯~對呀~可是...

    我們這種打雜工用的東西,往往卻是最雜而且最不合時宜的吧!

    這就是詭異之處呀!(因為你又不會幫老闆"make mone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