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公私之間(Microblog's Risks)

近年來有眾多網路平台出現,不論是部落格相簿網路論壇或是只要短短140字的微網誌,只要你有在上網,幾乎都逃脫不了這些平台的荼毒,當然也給廣大的網民們提供了更多元的交友工具(或是更的起因?),但是對於工作環境來說,或許有些工作場所已經視這些網路服務為大敵,能鎖就鎖,不能鎖就封,再不然就是透過公告的方式來限制使用者「自律」,以免造成工作效率低落,或是成了最大化的公器私用...

不過,該不該封鎖這些服務,並非我這篇文章最想要討論的內容,畢竟不同的工作內容、屬性及風險承受度,原本就會有不同的作法,沒有辦法一言以敝之,甚至對於某些類型的工作內容來說,這些平台、服務還是他們賴以維生的工具,豈能夠斷其生路?

目前我在這上面見到的最大危機,應該就是公私分際不夠明確(警惕自己),甚至會成為有心人士能夠發揮的根源,輕則個人名譽受損,重則丟工作或眾叛親離...,無論是那一種,在你按下Enter鍵時,最好重新再看一次自己寫了些什麼?真的是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嗎?以免蒙受不白之冤而無法平反。

很多時候封鎖了這些個人化的社交平台,反而是件好事,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或許有些人會說:「連這一點福利都不能給,真是不夠人性化的管理。」但是,當你在上面暢所欲言的同時,你有想過有什麼人會看到你所說的這些內容?如果是你的主管、老闆或人事...,你在上面所說的話,真的能夠被這些人看見嗎?

所以當你使用這些服務之前,請先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容是否夠「光明磊落」,就算很多社交(碎念)平台都具備加密機制,但是,你仍要擔心是否有在同個圈圈裡的人,不經意的透露了你的內心話,這些我想都是在你不吐不快的時候沒想到的部分吧?或者說,根本不會去想到這個層面,因為公私之間的界線,早已沒有這麼大的分別(想想你最近一次在Google上找尋一個EMAIL或是一個名字是多久以前呢?)

一般來說,這就跟把私密照上傳到加密的網路空間上,等到某一天自己可能成了報章頭條,或是從親友口中轉述得知自己在網路上的知名度後,你最想怪的是誰?平台服務商?散布的人?或是你自己...,因為那東西不會平白無故地出現在公眾平台上。

對於短短140個字的內容,原本就能表達很多不同的意思,你當然也能夠融入自己的親身體驗,或是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感想,但是請記得「點到為止」,至少不要那天被人拿來大作文章,就算原本沒有那一層意思的言論,經過不同人的轉述、引申或擴大解釋,都一樣能夠有相當嚇人的殺傷力,畢竟用「筆桿殺人」,也不是件太難的事,就算殺不了人,但是要掀起一陣波濤也絕非難事。

更何況,在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挾帶著情緒的字眼又有多少?甚至指名道姓(化名、綽號...)也大有人在,還記得先前在報章雜誌上看見,有人因為Facebook的狀態而丟了工作、有人因為部落格的一篇文章而聲名大噪(當事人應該也不想吧?),那麼在你以為是安全平台上的一句話,很有可能會成為老闆或主管責難(背黑鍋、走人、扣你考績)的原因之一,而當事者往往也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吧!

因為網路上快速流通的資訊,真的也沒有多少事情能夠被隱藏,以我自己為例,先前在找人、面試時,我也會簡單地對面試者,進行一個Google的動作,畢竟很多能夠被量化、營造出來的東西,反而不如在特定的網路平台上,更能夠看出一個人的特質。(這意謂著以後要去面試時,得準備另外一套個人資料嗎?)

當然,它也有可能成為你加分的一項工具,端看你自己怎麼應用它,或者是期望自己成為那一種類型的人,我只能夠說網路上沒有太多新鮮事,也不存在著百分之百的隱私,當你把很多文字、想法放到網路上的那一刻起,它就成為了你的一部分,無論在「公」在「私」,它絕對不會像你所想得那樣簡單,至少付你薪水的人,可能就不會想的這麼簡單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