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載掛(Mount)遠端資料夾的應用

沒有留言:
筆者先前寫了SAMBA SERVER的一些相關設定,其實主要是要用在其它的WINDOWS的使用者,能夠利用網芳的模式來存取到LINUX中的資料,而不是透過FTP、WEB的服務來取得資料,便利性會來的高一些(相對的危險也高)

不過,又有一個問題來了,如果原本在Windows下已經建構了大量的分享資料時,我們要直接把龐大的資料都搬移到Linux平台上嗎?(為了解決Windows在分享資料夾中的十人上限)其實,並不一定要這麼做(如果你閒硬碟空間太大的話...)

現在,其實有一些做法可以解決這個過度時期,例如筆者這篇所說的遠端掛載,因為我可以先利用mount指令來掛載原本在其它Windows的主機下的分享資料夾,讓使用者能夠暫時也在Linux的分享資料夾中做先前舊資料的搬移與整理

系統環境說明:WINDOWS:win2k pro(IP:192.168.1.2)中分享資料夾為test;LINUX:Fedora 6中載掛的資料夾(/home/old)

做法如下:

1.新增資料夾:(注意權限修正)
#cd /home (切換)
#mkdir /home/old(新增old資料夾)
#chown root.test old (更改資料夾的擁有者為root,群組為test)
#chmod 770 (更改資料夾權限,root和群組test都可完全控制資料夾)
2.指令掛載
mount -t cifs //192.168.1.2/test /home/old/ -o username=test,password=testpw,codepage=cp950,iocharset=utf8

說明:
   -t cifs:在fc6中已將cifs和smbfs這兩種格式合併為一個cifs
   //192.168.1.2/test:遠端分享資料夾
   /home/test:本機載掛資料夾
   -o username=xx,password=xx:能存取Windows的使用者與密碼
   codepage=cp950:Windows所使用的編碼格式(cp950是繁體中文)
   iocharset=utf8:Linux的編碼格式(utf8是萬國碼)

3.檢查方式:
 (1)顯示系統掛載的Partition:
  #df -h
  --------------------------------
  檔案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192.168.1.2/test 40G  22G  18G 56%  /home/old
  --------------------------------
 (2)檢查是否可以針對該資料夾做存取刪除:
  #mkdir aaa(建資料夾aaa)
  #touch a(建一個名稱為a的空檔案)
  #rm a(刪除a檔案)
  如果以上動作都可正常操作,代表已經載掛完成
4.寫入系統開機自動載掛:
  #vi /etc/fstab
  加入://192.168.1.2/test /home/old cifs defaults,user=test,password=testpw,codepage=cp950,iocharset=utf8 0 0

完成以上的步驟之後,您就可以利用Windows中的網路芳鄰,找到Linux利用SAMBA所分享出來的資料夾(/home/test),就能同時存取在Windows中的舊資料以及放新資料在Linux中,不需要兩個連線磁碟機之間把檔案傳來傳去,這也是便民的措施之一

最後,筆者提醒一點,如果SAMBA的設定上有問題,可以回去翻查筆者先前寫的SAMBA SERVER中的內容,而且這是利用mount所載掛的遠端資料夾,所以遠端的test使用者不必一定要存在於/etc/samba/的smbpasswd檔案中,只要Windows的使用者有權限能夠讀取/home/test這個資料夾即可!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網路攻防戰(Port Scanner)

4 則留言:
網路上的絕對安全,我想每個有上網的人應該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怎樣可以取得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就是大家所努力的目標,先不論您用什麼防毒軟體、防火牆、掃廣告或木馬軟體等,您還是可以針對自己電腦上網時的安全,做個小小的測試

(筆者先聲明,限對自己的電腦檢測,不然會被視為入侵他人電腦的駭客)

首先,大家要先瞭解一下,網路上所有的服務都會經過一個稱為Port的通道來傳送,例:80是http、21是ftp...等,基本上除了常用的一些Port號之外(網路上大家共同使用的Port),其它的Port就是隨機開啟的通道,目前認可的Port數共有66536個(0~65535)

有了這個概念之後,其實再怎麼強的駭客程式也是要經由這個通道來進出,所以如果您能夠把這些port管理的很好的話,就可以大大的減少被駭的可能性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系統(SYSTEM)安裝守則

沒有留言:
雖然說是守則,其實還是會根據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應用方式

舉例來說,筆者極度建議在系統以正規模式安裝完畢之後(若允許,可連更新一起跑完),自己先利用ghost的方式,製作一片系統乾淨的影像檔(當然也有非正規的模式,例如sxxxr xp或是整合光碟,不要問我那兒有...= =)

如果容量在一張dvd的容量以下(4.7/8.5 GB),您可以自行燒錄成dvd或是直接把這份影像檔放在非開機磁碟區備用(最好與開機磁碟區完全不同一顆硬碟)

這樣子一來可以在您被病毒、木馬、測試軟體...等,造成系統不穩時,可以利用dos的開機模式,再把系統完好無缺的把資料給復原回去

不過這裡筆者這裡還是有幾點要加以說明

1.因為windows本身也有系統還原的功能(只對系統環境,不會針對存取的資料回復),這功能原本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以用來把系統回復到先前"較"正常的時間點,但是也有可能把"病毒"給回復,所以像筆者本人就把這功能給關閉


2.您所製作成系統光碟,自從WINDOWS的系統會開始認電腦硬體的裝置,寫入特定的資訊(安全性識別碼SID),所以這一片光碟也只限用於你現在的硬體環境中,如果真的有需要要轉移電腦來使用原先的系統的話,可以參考下列說明(筆者從網路上東找西翻來的!)

---------------------------------
轉移電腦系統說明(利用SYSPREP 工具程式重新封裝)
1. 從原版光碟片(winxp)找到support tools資料夾中的deploy.cab,解壓縮至電腦中的C:\WINDOWS\system\sysprep。
2. 執行sysprep.exe,啟動系統準備工具。
3. 把使用迷你安裝偵測非隨插即用的硬體這兩項給取消。
4. 重新封裝
5. 再利用ghost製作partition to partition的備份,就可以將系統轉移到備份的新硬碟上,如果備份成影像檔,就可以燒出來備用(筆者懷疑整合光碟也是用類似手法,因為這樣子就可以等更新完成後封裝...,只是不知道這樣算是"重製"嗎?)
6. 利用新的硬碟開機,自動偵測完硬體之後,會進行下列步驟

 (1) 接受 EULA
 (2) 指定使用者的名稱及組織
 (3) 加入網域或工作群組
 (4) 指定地區選項資訊
 (5) 指定 TAPI 資訊
 (6) 指定要安裝的網路通訊協定及服務
 (7) 刪除系統內所加入的 sysprep 資料夾
 (8) 再次重新啟動電腦

7. 就會擁有新的安全性識別碼(SID),就可以把系統轉移到新的硬碟上
---------------------------------

其實筆者也有確實使用過類似的封裝方式做備份,不過...真的花得時間真的給它有點久,除此之外,當使用GHOST做partition to partition可能也會出問題(兩顆硬碟年份差距過久...等原因)

當然,現在的系統電腦(HP、捷元、聯強...等),通常也附有系統還原光碟,它們就是採取,有問題的話就把光碟丟進去,使用系統還原的方式來做救援

不過相對的風險也就更大,因為原先的資料沒有移到非系統區,可能一個系統還原,所有的資料也就跟著歸天

所以補充個注意事項給大家分享:

1.安裝系統完後,把我的文件的預設目錄改至別的磁碟區(預設在C:...很危險)
 方法:我的文件-->右鍵-->內容-->目標(更改位置)
2.如果是使用Outlook收信軟體,信件夾目錄移動到非系統區(預設在C)
 OE的方法:工具-->選項-->維護-->郵件檔資料夾(更改位置)
3.養成資料不要存在桌面上,因為桌面也是虛擬建構在C槽之下(這個無法改)

希望大家在安裝完好新電腦時,可以多注意一點喔!可以減少未來可能會遭遇到的許多麻煩事!!

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廣告信(SPAM)的兩三事

沒有留言:
每天,大家一打開收信軟體,絕大部份的信件應該都是來自於四面八方的廣告信件居多,有時候真不知該說寄的人很辛苦,還是要為我們這些收信的倒楣鬼喊冤呢?

記得筆者先前說明過有關黑名單一事,其實現在大多數的ISP業者為了減少流量及擾人的問題,早已經引進了相關的技術,來抵擋這一類浪費資源的信件(其實也不一定,因為商機也是由此而生),像有些網站也就是利用主動願意收到相關廣告的人,給予虛擬的幣值來獎勵人們得知特定的廣告消息(例:Emailcash...等)

所以這些服務在網路上一直都存在,除此之外,我們的MAIL名單在網路上應該也是炙手可熱的,因為只要你在"任何"網站上留下你完整的Mail Adress,你就要有收不完的廣告信的心理準備

所以衍生出許多留mail的方式(例:ABC(at)TEST.COM.TW <--利用(at)代替@符號,增加被收集的可能性),不過這些方式筆者相信,應該也是用點小手段就可以一樣被"有心收集"人士給掃出來(上了LPI後發現一些簡單的語法就可以做到很多事...汗顏)

反過來,我也要為那些發廣告信的人喊一下冤,為何如此說呢? 因為有些人並非是發自意願來發送廣告信,也有很多人是奉上頭的命令,成為可憐的執行者(畢竟是領人錢財...為上頭消災)

像筆者就有聽過這樣的例子,因為上司要求要寄發廣告信,於是有人就很賣命的把email的資料好不容易輸入後,就這樣很"勇敢"的給發了出去,結果就接到ISP業者的投訴信,投訴事小,嚴重一點,還會造成公司發信及被外部ISP業者擋信的困擾(結果累死了IT人員...)

像筆者就親自試過一些號稱可以自動發信的軟體(Dxxx...等),美其名是利用自己的電腦做為SMTP的伺服器,但是經過筆者測試過後,發現再怎樣IP位置一樣還是顯露無疑,以現在的技術,要抓出這種方式所發的廣告信來源,應該也是挺簡單的事

或許也有一些可以隱藏IP位置的軟體(走PROXY),甚至在以前大名鼎鼎"螃蟹卡"的時代,還有出過可以改網路卡卡號(MAC)的軟體,這些或許都是可能的做法,不論是那一種方法,都有特定的風險跟困難度

更何況現在因為網路上的垃圾資源愈來愈多,現在很多要寄信到國外網站的email,如果沒有完整dns反解的資訊(這個要上層的網路管理者才有權限喔!),你別說寄廣告信,就連想把信寄到目的地都很難

當然也有人說,那可以去外頭的網咖上網來解決這種問題,不過這一方面的責任歸屬更複雜,因為你在內部,頂多是公司裡的IT人員把關,到了外頭,只要有牽扯到損害或是提告之類的問題,可能就是條子伯伯上門,你總沒辦法說這是公司叫你做的呀!更何況這一類的場所,那一間沒有錄影的,麻煩那位大大知道請告訴我!(不是要做壞事啦!只是覺得極稀少)

除了這一方面的困擾之外,其實現在很多無線網路的提供者,也有相關的措施,可能是限定寄信的數量(因為信件的大小太嚴苛),或是如果要寄信出去,可能還要走提供者限定的SMTP伺服器才出的去,這樣子它們才能夠安全的控管

如果真的有心想要發出類似相關的電子報,可以參考看看是否有特殊的電子憑證,能夠得到相關的ISP業者的認可,這樣一來應該就不會有被擋信的疑慮,不過...這一類的東西,可能是要非營利才有辦法吧!(筆者就有收來自org.tw的資安電子報,它們應該就比較不會被檔信吧!除非你手動...)

所以廣告信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像現在大家一頭熱的ADSENSE(筆者也有參一腳...要低調)或是現在推薦購物分紅利(PCXXX、興XXX...等)的話題,不也是利用廣告手法來增加相關收入的方法嗎?(當然有些人也很愛從廣告信中找靈感)

所以為了公司整體及大家使用者的方便,請"謹慎"使用廣告信吧!

PS:這篇文章無關好壞,也不是要鼓勵大家寄廣告信,只是對現況說說話!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手動移除病毒(Virus、Trojan...)

12 則留言:
現在坊間的掃病毒、廣告和木馬的軟體眾多,可是有沒有遇過一種情形,那就是掃的出來,但是怎麼都殺不掉,就算真的真的殺掉了,往往一重新開機,它就像夢魘般纏著你

如果說到防毒軟體,你可能會用卡巴斯基(KIS)、諾頓(NORTON)...等,說到廣告軟體可能會用Adaware...等,木馬的話,針對各式各樣的木馬都還找得到許多對應的移除工具,筆者這次要說的並不是要評比這些軟體的強弱程度,其實只要自己使用上方便與習慣比較重要(電腦的使用還是很隨性的)

這有個德國的防毒測試評比,給大家參考:www.virus.gr(2007、4/23~5/10)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OUTLOOK(EXPRESS)2GB的迷思

10 則留言:
在寬頻盛行,影音檔案流竄於各個使用者之間,雖然有許多平台都具有影音播放的特性,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珍藏這些影音檔,除了下載之外,有些好東西也會利用MAIL分享給好友

雖然好東西與好朋有分享是件好事,但是也產生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自己的信箱爆了,帶來的後果就是沒有辦法開啟我們的收信軟體(這裡用Outlook含Express為例),之前重要的信件及往來的通訊資料可能也就不翼而飛

一般人最常使用的應該是M$內建的OutlookExpress(OE)或OFFICE中的Outlook ,這兩種收信軟體都有一樣的問題

一般人都以為是OS上的系統格式所限制的,但是可以從筆者下方的說明發現並非系統所局限,而是有其它原因

先從系統格式來說,還記得以前舊的WIN95(Win95 OSR2)、98上所使用的FAT32嗎?這種格式有個先天上的限制,那就是單一檔案的格式絕不可超過4GB,以前可能很難超過,現在的影音檔案,很容易就超過此項限制(不壓縮的話)

但是一直到新的系統格式的出現(NTFS),突破了單一檔案4GB的容量上限,但是超大型檔案是否能夠被相關的應用軟體所支援,這就很難說了!

所以郵件資料夾2GB的容量限制就成了許多人的惡夢,我們先來看一下Outlook和OE郵件資料夾的存放位置

存放路徑:(預設值)
Outlook: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Outlook

O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Identities\{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Microsoft\Outlook Express


所以你們現在就可以到這路徑下,去檢查一下是否已經接近這容量上限了,其實當你看見它主動跟你說要壓縮或封存郵件資料夾時,就應該要有所警惕了

如果真的那一天碰上了這問題,也就是某一天打開收信軟體,它回報你錯誤時,你就要有心理準備了,雖然你在Google大神上可以找到許多救援的軟體,但是絕大部份都是試用版

例:
1. Mitec的
OE Reader 3,0
2. Outlook Recovery Toolbox
3. OE-Mail Recovery
4. EasyRecovery EmailRepair
...等

至於M$官方也有相關的說明,筆者就將其官方網站上的說法截取重點
----------------------------------
徵狀
啟動Outlook或開啟個人資料夾 (.pst) 檔案或 (.ost) 檔案,可能會收到下列錯誤訊息:

在檔案中找到錯誤。請關閉所有具有郵件功能的應用程式,然後再使用電子郵件信箱修復工具更正錯誤。

即使執行了「電子郵件信箱修復工具」(Scanpst.exe),該檔案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發生的原因
這個問題的發生原因,是因為 .pst 和 .ost 檔都有 2 GB 的大小限制,如果超出此限制,便會出現錯誤訊息。「電子郵件信箱修復工具」無法修正這個問題。

解決方案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請從下列「Microsoft 下載中心」連結下載工具:PST2GB

注意:使用該工具建立另一份縮減的 .pst 檔案。該工具後所建立的拷具中並未包含所有原始資料,因為該工具會將檔案中使用者定義的所有資料剪除。

2 GB 截斷公用程式的復原限制:
• 您必須擁有 2 GB 的可用硬碟空間,才能複製 .pst 檔。
• 這個公用程式會將 .pst 檔截成小於 2 GB。為了要有足夠的工作空間,請將檔案截斷成比 2 GB 的限制少 20 到 25 MB。截斷後的資料會從新拷貝中移除,這表示復原後的拷貝會遺失部份訊息。(筆者建議直接刪到2GB以下)

您可以嘗試使用這個程序來復原資料,但不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就算可以,也不能復原所有的資料 (被截去的資料會遺失)。

...略...(其它是針對軟體使用上的疑問)
----------------------------------
筆者有實際利用過M$所提供的軟體復原:

做法如下:
1.先利用PST2GB將郵件資料夾刪到2GB以下,另存新檔。
2.再利用Scanpst.exe(安裝Outlook時會安裝)
(通常位於: 磁碟機: \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System\Mapi(MSMAPI)\1033\)
3.再將檢查完的郵件資料夾匯入Outlook中,開始進行救援

實際感想:
救回來的郵件資料夾,有許多仍是破碎不全的資料,且近期資料遭到刪除的機率極高,所以要不要付費來救裡面的資料,就視情況而定囉!

因應方式:
1. 利用磁碟配額限制,管理郵件資料夾的大小,不過在windows下只能針對單一partition做規畫,在linux上除了對單一partition之外,還可以針對單一群組或使用者來限制,可參考筆者的quota應用筆記

2. 自己建立良好的習慣,當它警告要壓縮或封存資料夾時,適時的備份

3. 利用webmail的服務,盡可能的做線上收信,只要空間夠大,維護的部份就不用擔心了,不過通常這樣子的平台並不保證資料的完好性,這一點就是最大的危機了,(Y牌入口網站不就剛推出無上限的信箱服務)

----------------------------------
針對Outlook和OE中的郵件資料夾卻仍舊有2GB的容量上限,這一點我不是很清楚為何,所以筆者就開始去挖資料,最後在M$有關於Outlook 2003和2007的說明網頁上找到了

官方的說明網頁:
Outlook 2007 和 Outlook 2003 中的 .pst 檔案具有不同的格式和資料夾大小限制
如何設定 Outlook 2003 中 .pst 與 .ost 檔的大小限制

筆者依然載錄重點部份於此:

資料夾大小限制

Microsoft Office Outlook 2007 和 Microsoft Office Outlook 2003 的個人資料夾 (.pst) 檔案格式與舊版 Microsoft Outlook 的 .pst 檔案格式不相同,而且前者的個人資料夾容量上限較後者大。在 Outlook 2002 與更舊版本
pst 檔案是美國國家標準局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所制定的格式,資料夾容量上限僅 2 GB。)

根據預設,.pst 檔案在 Outlook 2007 和 Outlook 2003 中是使用 Unicode 格式。此外,.pst 檔案的整體大小限制大於 ANSI .pst 檔案所加諸的 2 GB 限制。根據預設,Outlook 2007 和 Outlook 2003 中對於 Unicode .pst 檔案的限制是設定為 20 GB。

新舊轉換的方式:

如果您要從其他安裝舊版 Outlook 的電腦存取 Outlook 2007 或 Outlook 2003 .pst 檔案,或者您已安裝 Outlook 2007 或 Outlook 2003 但決定移除此版本以改用 Outlook 2002 或更舊版本,就必須將您的 .pst 檔案改回 ANSI 格式。如果要執行這項操作,請依照下列步驟執行:
1. 啟動 Outlook 2007 或 Outlook 2003。
2. 在 [檔案] 功能表上,按一下 [資料檔案管理],再按一下 [新增]。
3. 按一下 [Outlook 97-2002 個人資料夾檔案 (PST)]。
4. 按一下 [確定]。
5. 命名 .pst 檔案,或是按一下 [確定] 以接受預設檔名。
6. 按一下 [確定]。
7. 按一下 [關閉]。
8. 按一下功能窗格底部的 [資料夾清單]。
9. 在功能窗格中,您將會看到您在步驟 5 中命名的新 .pst 檔案。
10. 從現有的 Outlook 2007 或 Outlook 2003 資料夾,將 .pst 檔案資訊拖曳到剛才建立的新 .pst 檔案。

設定 Outlook 2003 中 .pst 與 .ost 檔的大小限制

Microsoft Office Outlook 2003 均支援「美國國家標準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UNICODE 個人資料夾 (.pst) 及離線資料夾 (.ost) 檔案。本文將告訴您,如何使用下列四個登錄項目來限制 .pst 與 .ost 檔的大小:
• MaxFileSize 登錄項目
• WarnFileSize 登錄項目
• MaxLargeFileSize 登錄項目
• WarnLargeFileSize 登錄項目

登錄檔路徑:

登錄項目的原則位置是位於「登錄編輯程式」中的下列路徑: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Office\11.0\Outlook\PST
登入項目的使用者偏好位置是位於「登錄編輯程式」中的下列路徑: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ffice\11.0\Outlook\PST

操作流程:

1. 按一下 [開始],再按一下 [執行]。
2. 在 [開啟] 方塊中,輸入 regedit,再按一下 [確定]。
3. 在左方的窗格中,展開 [我的電腦],然後展開 [HKEY_CURRENT_USER]。
4. 展開 [Software],然後展開 [原則]。
5. 展開 [Microsoft],然後展開 [Office]。
6. 展開 [11.0],然後展開 [Outlook]。
7. 按一下 [PST],然後用滑鼠右鍵按一下右方窗格的 [MaxFileSize]。
8. 按一下 [修改],然後在 [數值資料] 方塊中輸入值。
9. 按一下 [確定]。
10. 用滑鼠右鍵按一下 [WarnFileSize],然後重複執行步驟 8 至 9。
11. 用滑鼠右鍵按一下 [MaxLargeFileSize],然後重複執行步驟 8 至 9。
12. 用滑鼠右鍵按一下 [WarnLargeFileSize],然後重複執行步驟 8 至 9。

PS:我們建議 MaxFileSize 登錄項目與 WarnFileSize 登錄項目間的值,以及 MaxLargeFileSize 登錄項目與 WarnLargeFileSize 登錄項目間的值至少有 5%,如此內部處理程序就不會因受阻而無法繼續。

筆者建議:
1. 有玩過REGEDIT登錄檔的人都知道,一但沒有改好這裡的資訊,帶來的後果輕則電腦不順,重則無法開機,所以請先確認自己能夠解決相關問題
2. 如果怕更動後有問題,開啟REGEDIT後,請點選檔案 --> 匯出 --> 勾選全部或特定子目錄 --> 另存成XXX.REG備份(就可以開始大改特改了^^)
3. 看完了這可怕的流程之後,發現還是提早預防比較重要,不然就是先砸錢換系統,改成上限為20GB吧!@@"

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操作系統(OS)大不同

2 則留言:
操作系統也就是一般所說的OS(Operation System),以筆者來說,最早接觸電腦時也是從DOS(文字介面)開始,雖然最早是為了玩遊戲才開始接觸電腦,但是那沒日沒夜的日子,還是挺令人懷念的(只是為了把傳統記憶體調到能夠玩遊戲)

現在的平台早在windows出來後,趨向GUI(圖形操作介面),最早是由Xerox公司的 PARC 實驗室在1972 年所發展,但是之後較為有名的是APPLE在1982 年發表的LISA,之後改在1985年發表麥金塔 (Macintosh),直到MICROSOFT在1985 年推出的MS-WINDOWS,但還是建構在DOS之上,直到 1990 年改進為WINDOWS 3.1後,開啟了WINDOWS的大戰

當然在另一方面,由MIT(麻省理工學院)在1986年發展了X 視窗系統,大多是用在UNIX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本身並不規定圖形介面的外觀,外觀及操作都由視窗管理員的程式來決定, 就像文字操作介面的外殼一樣,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合意的視窗管理員。(常見的有GNOMEKDE...等)

雖然UNIX原本都是在文字模式(text mode)下運作,但是現在愈來愈多UNIX的系統都在加上了X 視窗系統,一但登入後就直接進入圖形介面

除了上述的UNIX之外,還有一個LINUX系統,此OS在1991年正式發佈,當GNU軟體與Linux核心結合後,GNU/Linux已經成為發展最為活躍的自由/開放源碼的類Unix(UNIX-LIKE)作業系統

那這些操作系統最大的不同在那呢?

筆者認為各有各的市場與領域,雖然現在每個OS都有心想要與M$一較高下,希望能夠分享廣大使用者的全球市場,但是筆者覺得還是有所專攻較好,畢竟在經濟規模與實際用途的考量下,玩個小遊戲,總不希望要用極高檔的硬體等級才能玩吧!

筆者針對實際用途與OS的參考如下:

  OS       實際用途       使用規模
-------------------------------
 UNIX      專業級工作站    大型企業、研究機構
 LINUX     架伺服器與應用   一般企業、個人
 APPLE     專業多媒體處理    一般企業、個人
M$-WINDOWS  架伺服器與一般應用 視經濟規模大小而定
-------------------------------

以上是較根據用途來做為分類的依據,其中UNIX和APPLE的定位比較明確之外,M$與LINUX之間的有許多模糊地帶

以M$來說好了,它最先是以打入一般使用者為出發點,之後漸漸發展出SERVER級的OS(WIN2K-SERVER、WIN2K3-SERVER)

但是這一類OS導入的金額過高(跟不太要錢的LINUX比),老闆經常都是抱著能用WIN2K就不用WIN2K3,能用LINUX就不用WIN2K,先不論兩者安全性上的考量,光是價位就可以嚇跑一堆人,但是它仍有它的優勢,例如:相容性、較為熟悉的介面...等,所以還是有些較具規模的公司會導入

LINUX大多是針對IT人員或是進入UNIX世界的窗口(因為UNIX的價位驚人),但是因為它的介面是現在較不具親和力的文字模式介面,故一般人頂多是想辦法在LINUX上架個FTP或WEB的平台後,就讓它低調的運作

但是現在有個屋幫圖(UBUNTU),它以DEBIAN的核心,建構出一個類似大眾習慣使用的環境,也就是一個以桌面應用為主的LINUX系統,因為它是完全利用開放源始碼所建構的平台(共享平台,且有完整團隊維護),帶給現在致力於反盜版的M$莫大的衝擊

這些OS之間的差別,對於使用者來說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但是對於筆者來說,卻是多了許多功課(一 一|||),因為IT人員至少要能夠對於使用的平台,有維護及操作能力,除了那最昂貴的UNIX之外(一般人想跨足也難),其它的OS筆者應該都會接觸一番,也希望有志一同的朋友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