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了兩篇跟自動執行有關的文章,分別是:
1.區網更新病毒碼。
2.自動刪除過期備份檔。
雖然減輕了常態性的工作,卻仍有不少隱憂,例如:先前一些日子K牌的病毒更新碼出問題、更新主機的網路狀態或系統不穩定...等。
因此在使用自動化的同時,也要先想好該怎麼應對突如其來的Trouble,千萬別以為自動化後,就不需定期檢查系統與備份,往往它會殺你個措手不及。
在企業或公司內部,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動化,尤其是在人力精簡之下,如果不利用軟體或是技巧來化繁為簡,每天光是處理那些瑣事就夠你瞧的,只要同時有人中毒或電腦無法開機,就開始要請它們領號碼牌(不然就看誰對公司營運的影響大),更何況還有每天要做的既定事務。
不過,想透過自動化的軟硬體來協助我們達成這件事,也要有一定的經費來支持,如果是用在多人使用的企業上,那價位也十分驚人,尤其是硬體部份,例:硬體RAID、自動備份系統、NAS...等。
如果是軟體部份,大都透過SNMP來跟硬體來溝通(用來收集資料與數據,再進行其它的控制與判斷),或者利用本機端的軟體和硬體規劃來處理(例:將LINUX系統掛在最前端,做為IP分享器及防火牆之用)。
無論是硬體或軟體,首要條件都是硬體要能夠符合實用性,SNMP最常應用在ROUTER上或專業的SWITCH,其實在軟體的部份可以找到不少資源,重點還是在於使用的硬體是否有提供相對應的支援能力。
這都是自動化前的條件,像我先前那些文章,都是未使用硬體下的小技巧,除了在公司或企業內部可以視狀況使用外,在個人使用上也沒有什麼門檻。
你可以不花一分一毫就達到自動化的效果(原本的系統支援或免費軟體),但是在風險的評估上它就比那些硬體的設備弱了許多,光是透過相關軟體來發送MAIL通知管理者,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就是件極為頭疼的事,這一類的功能在相關硬體上,應該是再基本不過的功能(一般家用的IP分享器就有類似的機制,不過對於機器的負載上也要量力而為)。
先前有提過自動執行的優缺點,針對管理上的自動化,其實帶來的風險是不同的,尤其是人力與時間的配合上,一旦忽略了回報的機制,很有可能到了系統完全停擺前才會發現問題。
人力與時間的掌握是公司或企業體內常見的問題,最重要的一定是績效跟利潤,對於我們這些IT的管理人來說,我們只能以時間來解決問題,或是透過機制來主動發現問題(並不代表一定能改善,明哲保身居多...),證明我們的績效,並非所有的公司都能夠以維護費用化來突顯IT績效,只是本土公司能夠想到這一點,真的不多!
管理上這些自動化流程是必要的,無論是在有經費(預算制度)或無經費(自行解決)的狀況下,在自動化流程中,還是得加入人力稽核的部份(尤其是與公司營運有關的部份),一昧地相信自己設定的自動化流程,可以說它是種自信,同時也是盲點。
反觀現在的環境,公司中真的有人專門負責這一塊領域嗎?還是採用外包、約聘,甚至是公司內部的人兼任?(通常是研發或業務),如果公司是採用外包、約聘來處理資訊相關問題的話,是否要採用自動化,導入之前都得仔細評估,以免發生我所說的狀況(例:資料庫備份或主機的備援機制停擺卻沒人發覺、甚至發生資安事件也無法即時修補)。
該使用手動操作還是自動化處理,端看公司能承擔的風險有多大,如果能接受停擺超過24Hrs以上的話,那你大可採用自動化來管理相關設備(一般而言,大多數的作業系統及資料都能在24Hrs內重建,除非資料量或是整體架構太過繁雜),如果是連幾秒鐘斷線都無法容忍的公司,一定會有維護部門存在,就算採責任制的手動操作,在人力與時間的分配上也還算合理。(就算是金融服務業,在半夜RUN BATCH跑交換資料時,網路平台的某些服務,也是停擺居多。)
手動還是自動?如果你跟高層能達到共識,當然最好不過,如果無法取得平衡點,只好自行取捨應用範圍及時效性的長短,「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