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IP/寬頻分享(路由)器設定(IP/Broadband Router )

現在大部份的人,家中應該都有電腦(經常還不只有一台),雖然說電腦不是只用來上網聊天、收發mail等瑣事,但是,應該每一台電腦都希望自己能上網

礙於這樣子的現實要求之下,因應而生的產品就是寬頻分享器IP分享器寬頻路由器,無論是用那一種名稱,對於實際應用的人來說,能不能適用才是重點(雖然HubSwitchRouter三個是不相干的個體,但是現在名稱混淆嚴重,而且一般的機型內,或多或少都具備三者的特性,在此也就不詳述)。

雖然說現在的寬頻分享器(暫用此名通稱)大多具備所謂快速安裝的介面,但是對一個完全不懂相關設定的人來說,其實一樣有很大的障礙...

其實加上了這些設備之後,對於網路條件的變化,IP相關的設定對一般人來說,其實不一定都能夠很快地理解,更別提什麼子網路切割這一類的名詞。(大多數的人還是只要能用就好,根本不在乎是怎麼連上去的吧!)

舉例來說,現在一般人家中的寬頻應該都為ADSLCABLE MODEM(先不論那一家),以及筆者從撥接一路玩到現在的偽光世代的FTTB

在我使用的經驗來說,其實很多都是換湯不換藥,設定的方式其實相去無幾...

那些所謂快速設定的過程中,能否套用上去,其實就會有以下各種狀況:

1.浮動制ADSL/CABLE MODEM:原設定是自動抓取IP和DNS設定
(控制台 --> 網路 --> 連線的名稱 -->一般 --> 連線使用下列項目(TCP/IP)--> 一般 -->自動取得IPDNS伺服器位置

其實這一類的使用者最簡單(無特別需求,例:架FTP...等),大多直接把小烏龜(ISP業者提供的MODEM)的線接上分享器後,直接利用快速的安裝設定(ISP提供的帳號或網路卡),就可以直接上線,雖然此時是利用分享器內建的DHCP來取得虛擬IP,但是針對電腦設定的部份,其實也都是屬於自動取得IP(只要你的分享器沒有設錯、或是DHCP沒有開啟),一般來說都能夠直接上線,還省了每次撥號的需求。

PS:CABLE MODEM通常都具備帳號及密碼連線,因為連線方式不同,ISP業者是利用類似DHCP的方式來撥發IP給用戶,但是在安裝分享器的同時,大多也具備此選項,供一般民眾使用,針對使用者來說,其實原本就不用連線的撥號程式

2.浮動制 + 1固定IP使用者:

其實這一類的使用者,在設定上與一般浮動制的使用者並沒有差異,真的差別只是撥號連線時取得的IP會是同一個,也因為這個關係,常會造成令人誤解的狀況發生,例如HINET的固定制與浮動制其實只差在連線的使用帳號不同(原浮動制為XXXXXXXX@hinet.net,而固定制的則改為XXXXXXXX@ip.hinet.net,僅是多個ip而已)。

但是有人就會將ISP業者給的IP直接設定在自己網路的TCP/IP設定,這樣子當然無法正常取得固定的IP(因為ISP業者是認小烏龜的MAC ADDRESS來撥發IP)

通常這一種固定制的IP是用來架設網站使用,因為真實的IP不變在DNS設定上比較簡單,所以對於分享器來說,就直接也是選用ADSL的PPPOE的連線方式即可,千萬別自以為是用固定制,就改用Fixed-IP xDSL 的模式來設定(它就會跟你要求你的IP、Gateway和Submask

3.網路型或固定制的使用者:

這一類的使用者,對於分享器的設定來說,應該沒有什麼難的,直接選用Fixed-IP xDSL的模式即可,因為會用這一類的網路型態,代表內部要控管的電腦絕對在三、五台以上,筆者也不加詳述。

只是需要注意的部份是新、舊的網路設定可能在Gateway或Submask上會有所不同,例如:Submask可能會設為255.255.255.248、Gateway的設定不一定是xxx.xxx.xxx.254(而是視當初ISP業者切割網段時的設定)

4.FTTB的使用者:

其實FTTB的使用者設定,跟浮動制的ADSL相同,一樣是要透過帳號、密碼連線上去取得IP,差別只是連線的設備及頻寬不同,在分享器上的設定一樣選用xDSL的PPPOE連線模式即可!

PS:針對高速的ADSL或FTTB,有個TCP Receive window的設定值一定要記得修正,在此附上HINET的相關說明網頁,有需要的請自行去抓取:2M以上8M以上

其實在分享器的快速安裝模式之下,是都可以解決常見的問題,除了你原本是用固定制/網路型的xDSL連線之外,如果接上分享器之後,在分享器之後的電腦,請先記得更改成自動抓取IP及DNS伺服器,否則一樣會耍烏龍。

再來,其實就跟應用面有關的設定,這一點跟使用者的需求有關,例:架FTP或WEB的Server,一般來說只要開放Virtual Server(一般分享器都會以此名稱,雖與原意有出入),在把外部的Port與內部Server的Port對應即可,例:以預設值來說,WEB是80 PORT、FTP是21 PORT(包括20和另一個隨機開啟的PORT,這一點與傳送的模式有關!)

PS:其實內部架設的Server盡可能不要使用DHCP的方式來取得IP,可以利用手動指定虛擬IP來設定(例:192.168.11.99),如此一來才能夠把真實IP與Server端的Port相對應,或是有些進階的分享器可以利用MAC ADDRESS鎖定該台Server的取得的IP(仍須注意是否有租約到期的問題)

有些分享器會將常用的服務設定好,只要單純選取,就可把相關的設定完成

除了利用Virtual Server的方式設定之外,還有一種風險性較大的方式,就是把Server放在DMZ的區塊上,其實就代表所有指向真實IP的要求(request)都會指向Server那一台電腦,就像是Server那一台電腦完全暴露在Internat上(放置在分享器前端),所以對於Server那一台電腦的防火牆安全性設定就得多下一點苦功

好處就是不需要針對特定Port一一對應(可是防火牆的設定上可能更費功夫...),再來就是如果真的遭受攻擊而癱瘓,也不至於影響到內部(在分享器後端)的使用者。

其實,現在的分享器大多是類似內嵌式的系統,所以每次設定、套用之後都須要重新開機(費時20秒~1分鐘不定),也可以做軔體更新回復出廠設定,甚至有些外來引進的牌子,還需要到國外的官網才能得到較為詳盡的資源。

最後,因為各式的分享器設定不一定相同,而且也不是每一種分享器都具有中文語系(有的只有簡體),所以對於某些專有名詞的認定上,會造成些許困擾。

價位部份,少則1000元有找,中等價位約為1~2000元不等,如果想要有usb支援或是其它更高階的應用(例頻寬負載平衡...等)至少也要3000元以上,更別提某些大廠的牌子!(如:CISCO...等),選擇自己最適用的即可,否則只是擺著無用。(有機會再補上其它相關的設定與說明吧!)

2 則留言:

  1. 呵呵~~ 幫你補充一點,這樣的設備使用到的技術通稱為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透過私有IP及公有IP的轉換(偽裝)讓私有IP能夠連上網路,這個技術也減緩了IP V4 IP不足的問題。

    另外Virtual Server 就是所謂的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或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 只有轉換Port。

    這些技術在防火牆上很廣泛的應用。

    回覆刪除
  2. 多謝bie的補充唷!

    NAT的技術其實現在的分享器大都具有此功能了!

    解決IPv4不足的問題,雖然說IPv6已經在發展中,可是相關設備還不太支援

    此外,PAT和NAPT轉換PORT的部份,也許是想讓人瞭解用途,所以才用Virtal Server這種設定名稱吧!

    這些技術,在大多數的分享器上都有,甚至還有些靜態路由的設定,在分享器上都是具備的,不過...真的會設的人卻是少數呀!因為一般家裡的電腦應該不會刻意切割成兩個不同網段的區網吧!

    這些,應該算是進階的功能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