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存活於vista和7的XP(XP Surviving Under Vista and 7)

最近在網路上流竄的消息,老實說受這波金融海嘯的影響不小,從以前都是在推某某系統有多好,現在則轉變成要採用什麼省錢的操作環境?什麼樣的組合最能節省成本,該如何讓現有環境得到延續,甚至是如何在IT預算緊縮下求生存,竟然廣大消費者(媒體)都能嗅到這氣味,那各家廠商怎有可能會不知道。(看自家財報時總會發現吧?)

話雖如此,我們也清楚軟體業總是得靠「創新」(改版)才得以維持生存下去的能量,所以基於目前最廣大的作業系統來說,今年要見到Windows 7我相信也絕非難事,從發展火速的beta版即將發表的RC版,到今年年底前很有可能就正式現身的「Windows 7」,早就已經透過各家媒體、平台,曝光到一種讓大家都快忘了Vista還在喘息的程度。

但是,對現在這不太樂觀的IT環境來說,勢必也會看見廠商釋出一定的善意,而不再像先前那波預期Vista升級,可能會帶動DRAM升級的風潮一般強烈(看一下全球DRAM的現況,即可」之一二),這次只是從源頭看齊,應該說不再努力於硬體要有多高的效能(當然也別妄想可以用多年前的玩具跑新的系統),而是回頭來著眼於相容性,雖然這對於軟體本身而言可能是「惡果」,但對於使用者來說絕對是福音。

對於已經直接跳過Vista的我來說,現在也不得不去嘗試一下Windows 7 與XP環境下軟體的相容性,因為你無法保證你能夠跳脫OS世代多久,尤其是在很多政策均以「省錢」為著眼點下,跳過了Vista可以撐個兩三年,難道還可以再跳過一個Windows 7 等下一代(Windows 8)現身嗎?

從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這波不景氣帶來的「附加效應」,例:Windows推出的「3377」、「低價伺服器」...等,這一波的不景氣,反而讓廠商更能夠回頭來壓低身段,來迎合消費者求生存,這與現在的「資方市場」著實有極大的反差。

可是對廣大、保守及早以習慣的使用者來說,重點往往還是在:那XP要消失了嗎?(或者說是XP下跑的軟體還可以用嗎?)

各世代的XP政策:

Vista的XP政策:

回頭來看看XP的續存,從Vista出現時,就一直喊的要消失的XP,基於中繼的需求,讓使用者能夠「合法降權」(商業版本),於是經銷商早已在出貨的機器上貼著Vista的授權,骨子裡仍配著XP Pro給使用者用,隨機附贈的光碟也從一、兩片,變成了三、四片,就是為了讓消費者不要太過於反彈,也能夠衝一下Vista的銷售數字,何樂而不為。(這就是數字魔術?)

Netbook(Nettop)的XP政策:

礙於近年來精簡型筆電桌機的發光發熱,主要靠OEM存活的OS軟體商,當然也不能落於人後,所以,再次讓XP續存在這些新的產品上,再次顯示了資訊業界,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Windows7的XP政策:

如同先前Vista的上市,這次它們也較不合常理的讓Windows 7 也能享有降權XP的可能性(一次連降兩級),甚至最近有媒體揭露了Windows 7 具備虛擬化的XP模式文章照片),這一點著實讓我驚訝了一下,它們這次甚至讓XP直接活在新系統內,而不是降權替換。(雖然不到正式上市無法斷言真實性,但這消息還是很震驚)

單就我跟M$業務窗口「聊天」的結果,其實他們對於這部份的消息,可能比我們從網路上得到的資訊還慢了許多,在他們努力挖客戶,試著用更好的服務來拉攏客戶時,他們經常連自己為什麼被打槍都不太清楚,只知道Windows 7 應該在今年年底前可能會面市而帶過。(公司的政策打亂了自身的銷售,或許是放長線釣大魚吧!?)

竟然我們已經得到了這個消息,加上現今的硬體發展,可想而知等到Windows 7 面市時,很有可能在你手上的機器(桌機),標準記憶體的容量應該已到了4G以上(售價、虛擬XP的需求...等),這樣子不就又得在硬體上動手腳,才能夠符合當下的潮流演進?

還好DRAM的售價到目前還算可以接受,只怕DDR2變DDR3這種規格上的演進,又得逼著消費者再被剝一次皮。(不知DRAM廠會因此受惠嗎?或者說他們還敢再賭嗎?)

更大的代價:

反觀現在的情勢,其實軟體商也不是省油的燈,因為你現在會礙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讓自己的採購政策難以決擇,但是離某產品消失的時間愈近,根據經驗法則,你就得提撥更多的成本來取得,不過以現在的條件看來,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企業主還是願意賭上一賭,原因無它,因為公司能否撐到那時候(明年四月底前)都還是個未定數吧?

雖然OS的選擇絕對不是只有Windows,還有Linux(Fedora、Ubuntu...)OSX等,但是礙於使用者的門檻,通常會使用非Windows作業系統的族群,對於改版的容許度,也遠比專用Windows的使用者來得高出許多,因為這些使用者原本就經常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中做切換。

絕大多數仍取決於這些OS上,沒有像Windows內有如此多種的軟體可供選擇,暫先不提使用者軟體的價格因素,對於根深蒂固的操作習慣(不僅是OS,應用軟體影響更深),就足以讓很多使用者怯步,或許這才是Windows能夠綁住眾多使用者最大的利器。

不過,可想而知,再下一代Windows出現時,XP被消滅的機率絕對會大增,就算不被消滅也會像WINDOWS 2000 一樣被當成孤兒棄置,所以要如何在這一代Windows中,找到使用者習慣軟體應用的相容性企業(公司)應用之間的平衡點,我想絕對是我們得面對的事。

與其選擇工具,再很多時候不如改造使用者可能來得更快(老闆也是需要被教育的),只不過那時要面對的就不再是金錢、效率...等這一類的因素,而是在職場中最難處理的人性習慣貪婪,至於要怎麼做,我想每種方式都有適用它的方案,只要出發點明確,就算明知不一定可為,還是得做下去。(就算被駁回,也代表你曾為自己的良知努力過,我想這是很多人的心聲吧!)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責任避風港(ISPs're Evading Responsibilities)

今天在新聞上看見某個法案《著作權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ISP業者之民事免責事由)》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只要是跟政治有可能沾上邊的一切,我幾乎都是冷處理居多,這個草案跟網路使用有關,我就大略的去看了一下,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就是這五個大字 ─「責任避風港」。

在闡述個人意見之前,我先聲明,因為法案法條法律相關的細節,我沒有把握能夠理解的多麼透徹,僅就一個網路使用者的觀感來看這件事(或許還有一些其它的觀感),如有誤解的部份還請留言告知,但請勿挑起爭端,謝謝。(此處留言有審核機制)

看到了這個消息,讓我想起先前在ZDNet上看見的新聞《瑞典反盜版法引發政治爭議》,感覺之間總有些什麼連繫存在,雖然最後瑞典法庭有了判決(判:檔案共享網站Pirate Bay觸犯著作權法)但是最讓我不能理解的是,那使用者是否有什麼「避風港」可以躲?是消基會?還是什麼法條(案)?


或許,這一類法案的最初用意良善,但是在實際的施行上,就真能如內文所述?也讓我想起了先前因「缺乏行政罰」被駁回未通過的《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好像也是一樣的狀況,那這次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讓ISP業者取得了避風港,難道就能夠抑制問題惡化?或是損害使用者的權益?

就算在法案內它提供了三次警告的緩衝期(三次警告後,ISP業者即會對該使用者終止全部或部分之服務),但是他所發送了三封警告信(電子實體?)是否真的能夠如期告知該IP的使用者?

如果是採用電子郵件通知,又有多少使用者有再收ISP業者所提供的信箱(另外申請、開通),這封警告信得花多久的時間,才會到使用者手中?這樣子的時間能夠被接受嗎?或者是ISP業者能夠主動切斷此IP使用者的網路?

其實,以HINET的租用合約(短短的68條,而已...)來說,原則上早已把所有的問題都推得相當徹底,甚至不需什麼警告信三次,就能夠施行管理的必要措施,現在還需要這法案來再次確立三方的權責跟相關規定?或是,可以藉此讓著作權人能夠有其它更多的管道來保護自身權益。(這一點我本身認同,更多的是第三方代理的機構吧?)

我更想要說的一件事,就是使用者其實更弱勢

對於皆為民營的ISP業者來說,我們的權利是否能夠得到對等的保障呢?暫先不論與它國的網路價格,光是在保證頻寬縮集比這兩件事來說,又有那個單位曾跳出來為使用者說過些什麼?

還是我們所使用的網路是免費的?竟然我們也是一樣有付費使用(不同頻寬有不同價位),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夠使用多少頻寬繳多少錢?

而不是變相保障2M的下載速率(無論你是辦多少速率都一樣),或許你能夠因速度無法到達,而要求降速,但就是無法跟手機一樣用多少繳多少。(牽涉到建築物的內部線路好壞)

除此之外,P2P使用上的侵權,是著作權人本身向ISP業者提出申請,那使用者如果是被置入木馬程式或是其它原因,非使用者自身能力足以舉證自保時,就喪失了付費使用網路的權利?(這一點本身就有灰色地帶)

以現在廣大使用者對於網路自由的認知,想要不觸犯「網路空間任意上載、轉貼、於網路拍賣盜版品或利用P2P軟體非法傳輸未經授權之影片、音樂或文章」,真的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不信的話你大可以去各大平台隨便搜尋,都能找到為數不少的內容。

還記得前些時候,造成很多論壇業者避走海外的一項規定:「平台業者也需肩負內容合法性的責任(大概的意思)」,那ISP業者可以有避風港,當初避走海外的平台業者是否能夠也取得特赦令呢?或許有法可管是件不錯的事,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的做法似乎讓人難以捉摸,再者,使用者權益又該放在什麼地方呢?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互動式清除USB病毒(Interactive USB Virus Clearing)

雖然隨身碟病毒(最早應該是"KAVO"家族吧?)風行,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自己其實也寫過不少跟它有關的文章,例:《USB病毒的演化》、《快報「kavo變種」》...等,那經過了這麼久的時間(2007~至今),現在就不會有人中招了嗎?其實答案是否定的,我想它真的是緊抓「人性」使用上的弱點來散布,而且媒介之多,總讓人防不勝防。

於是,我也是常「以好人之名,行苦力之實」,去幫朋友、親屬、同事...手動抓毒,為什麼我會用手動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別人的電腦上,很多環境非我所能控制,所以只好呆呆的用指令,憑印象一行一行去找那兒有問題。

現在坊間其實這一類的軟體很多,但是...各有其巧妙不同,就算我想從網路上下載,不是動輒幾十MB、就是下載路徑讓人摸不著頭緒,或者,那個程式已經經過了「美麗的包裝」,我完全不知道它做些什麼事。所以...我就只好靠自己,想要找一個能夠幫我省去重複KEY一堆指令的麻煩,又能清楚的讓使用者知道玩些什麼花樣,心想...最小、最簡單且能達成這目標的工具應該就是批次檔(*.bat),所以,我就花了點時間,做了這個「互動式」清除USB病毒的小批次檔。

醜話說在前頭:

要使用這個小批次檔,還是得有些底子(判別惡意檔名的能力)才能無痛的使用它,或者你只是單純地想用解決一些小問題,它或許可以幫上點忙,因為我沒有把一些常見的惡意檔名寫進去(因為...變種速度太快了),重點是這個小工具能簡化許多清理USB病毒的手續,如果真有什麼使用上的問題,在請各位使用者(白老鼠?)留言吧!我盡可能地回答或解決,如果有人想讓它變加強版,我也相當樂意,記得通知我一聲就好。

在把那一堆密密麻麻的批次檔貼上來之前,這個小工具目前我僅在XP-SP3上測試過(沒有爆炸),至於是否能共用於WINDOWS各家族(例:VISTA我猜就不行),我就不敢保證,如果您有疑慮的話,請勿使用,以免造成雙方的困擾,謝謝各位配合。

批次檔內文如下,如果不便下載者可直接copy全文,轉貼至記事本後,另存為*.bat檔(例:kill_usb.bat),存檔時需注意副檔名是否有顯示,或至觀看全文內容:



開啟批次檔的畫面如下:



在最前面的內容,其實我就有提到最好將視窗大小(緩衝區)的寬度調整至130以上,調整的方式並不困難,最大的原因就是在顯示登錄檔(Registry)時,經常會因為寬度不夠而斷行,造成判讀上的困難,修改寬度的路徑為:右鍵開啟「內容」、「版面設定」、更改視窗的「寬度」即可。



至於內容的部份我僅以「主畫面」的功能來加以說明,其實我在批次檔內文中,也有加註該登錄檔的說明網頁,有興趣的人不坊可以去看看,說不定可以客制出更符合你使用的版本。
1.自動設定(含以下所有功能,但惡意檔需自行判別)
 含步驟2~6的動作,其中2~5為自動修改,6為互動式輸入。
2.清除所有暫存檔案
 主要是避免有惡意檔案在暫存檔中存留。
3.關閉系統還原
 避免系統還原造成惡意程式重複感染。
4.取消AutoRun的功能
 其實微軟已經有正式的Patch檔,此為手動修改的方式。
5.修復檢視隱藏檔之設定
 惡意檔案會將自己隱藏,因此會修改可視隱藏檔之權限。
6.清理各磁碟機中的惡意檔案(Autorun、kavo*手動*)
 包含系統碟、啟動(Reg)、system32、help和手動輸入。
7.其它(禁用USB)
 系統權限,共「停用/恢復USB功能、唯讀及可讀寫」四種。
8.離開
 關閉此批次檔案。
其實我相信看得懂批次檔的人,一定會覺得這個小工具沒什麼,我只是希望這個批次檔能夠幫我們這些常當「好人」的解毒工,能夠省去許多麻煩,如有更好的建議或其它相關的問題,也歡迎留言告知,請多指教。

最後,我把kill_usb.batshutdown.exe(自XP中取出,因WIN 2k並無此指令)壓縮成一個kill_usb.7z的壓縮檔,如果有需要的人,請自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