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08年的回顧與想法(Reviews and Ideas of 2008)

這幾天看見大家都來個「年度總整理」,我也不免俗的回頭來看看,這一年當中我究竟做了些什麼?或者說,什麼事情對我的影響最深?正因如此,我想這一篇應該會有點雜亂,像流水帳吧!

今年度有件事得自首,那就是...寫文章的數目減少許多(數字總是不會騙人),光是從文章統計中所看見的數字,今年度一整年比去年3月多到年底少了足足一百多篇,雖說寫文章原本就沒有誰能夠強迫自己,但是數字如此懸殊,著實也該為自己的偷懶認錯。(工作忙不能作為藉口...)

竟然是回顧與想法,我想就從「硬體」、「軟體」及「觀點」三方面來切入好了,以免這個流水帳太長、太瑣碎。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額外防護的隱憂(Worries about Additional Protection)

最近,採用一些不一樣的網路架構,結果遇到了一些難以解釋的狀況,就來部落格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吧!雖然,我知道很多時候「愛哭的小孩有糖吃」,絕非必要我還是懶得打電話去問候客服或經過層層轉接才能處理好事情。

只好暫先觀察一下,看是否它會自行恢復,或是神奇地突然就活了過來(來看圖說故事好了...)

下圖是我對某ISP業者提供給「FTTB多機型」的IP,進行「tracert」後的結果,圖中紅框處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它有經過三個虛擬IP(紅框處)的節點,接著再發給真實IP位址。


       (多機型FTTB)

怪了,為什麼要多經過那三個節點呢?該不會就是為了最近他們的「資安服務」搞出來的東西吧?(這三台是防火牆、流量紀錄器...嗎?)

我印象中,就算你是直接採用FTTB浮動制
1+浮動7IP,在真實IP的上一層,仍是經由一個真實IP來配發。


       (經濟型FTTB轉固1IP)

真的會透過虛擬IP來配給直實IP的作法,我記得我之前在使用Cable Modem時有接觸過,我還記得當時要架個站還得東牽西扯(DDNS),才可以勉強撐著點,但是對於很多服務的端口(Port)能不能過就得賭賭運氣。(我隨興的掃一個Cable Modem的IP,它的上一層卻被遮蔽,從內部對外其實可以看見...)


       (Cable Modem的IP)

先不論這樣子的架構如何,或許出發點是好的,讓沒有設備可以抵擋外來攻擊的使用者,也能夠有相對安全的網路使用環境(如果真的擋得住...),可是對於本身不一定有這種需求的使用者來說,我們有權可以要求不要中間透過那些節點嗎?(我知道我想太多,還是得打電話去要求些什麼?)

如果依照它的文宣所示:
直接配發三個可用固定IP,而透過PPPoE或DHCP方式。
那我看到的那三個節點的用途是什麼?專門負責發IP的嗎?(恕我不太清楚ISP業者的實際架構),跟浮動轉1固+7浮動IP又有何不同呢?

除此之外,如果有申請IPS和沒有申請IPS的使用者都掛在同一個節點的設備上,再另外做設定時,有沒有可能因負載設定上的問題,造成連線上的困難?

舉例來說:公司端點間的資料往來、VoIP或其他可能會使用到非一般端口(Port)的服務,有沒有可能會因此而無法正常連線?

在實際的使用狀況下,我就親眼看見透過固1+浮動7IP的FTTB架構,無法正常使用VoIP的服務,轉至多機型的FTTB架構,狀況就好上許多(但連線狀況不穩),這些在採用ADSL線路時都不曾發生過的問題,在FTTB的線路上卻有截然不同的遭遇。

先前我也曾在網路上看見FTTB的使用者,在討論著聯外(國外)速度明顯降低,甚至比較低速的ADSL還糟,難道想要有一條「乾淨」的線路,也變得如此困難嗎?

還是在FTTB的架構中一樣也有不能說的秘密,非得要打電話去關照客服/工程人員後,才能夠得到應有的對待嗎?(感覺好像某廣告詞...)

其實,我反而覺得在較高速、昂貴的網路線路上「加裝」這一類的閘道服務,似乎真有點多此一舉,因為有這種頻寬需求的人,我想應該多少都有自己的防範之道,就算是便宜的IP分享器,或多或少也有防堵的機制...(雖然不少是擺好看的)

假設:你以為自己所使用的網路就是「直接對外」,心想應該做點什麼防備,在設備端上更動了許多進出的規則與設定,沒想到就像是孫悟空在五指山下胡亂翻...,甚至可能會因設定上的衝突,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還是翻不出去(又不是跟GFW對抗...)

真希望有誰可以出來管管這些,美其名是讓大家更安全,實際上為供應商
節省資源,就像那個什麼「時x管x服務」一樣,難道省下的頻寬可以折抵月租費嗎?(傻笑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裝飾用的說明書(Manuals as Decoration Only)

這個月,真可說是今年度最忙碌的日子,雖然說這年頭有工作可以忙是件好事,但是對於自己時間的規劃及掌握,我覺得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部份,不然真的有再多肝也不夠

最近在工作崗位上,因為有比較大的變動,所以總是在外頭東奔西跑,一天總有兩三小時是在車程中度過,每當一邊在開車時,聽著廣播,腦子裡總是在想著該怎麼處理一些新舊設備的差異,以及該如何整合它們(這年頭不是比誰能消化多少預算,而是看你能幫公司精簡多少非必要開支),我想這可能就是我最大的貢獻吧!

在摸索及整合的過程當中,發現有些問題似乎一直都存在著,是該說紙的成本過高(基本上,紙價的波動我坐在辦公室裡也聽的到),還是那些IT產品的公司,不願意養技術編輯文件撰寫員,或著是不太願意把產品功能說清楚,大家才能夠感受它的「售後」服務完善?

當你花錢買了一樣產品之後,發現它的說明書只有薄薄的一張紙,雖然有正、反兩面,但是其中光是內容物介紹就占去一大半的版面,難不成使用者每個都得天資聰穎,還是設備的操作介面設計的十分完善,讓大家都能夠「一目瞭然」。

結果,弄得這些年來,每當買進新的設備,或是手邊接手了別人的舊型設備時,說明書往往都是被我閒置在旁邊,除非真有必要的文件(例:主機板的說明書、某些很愛自訂規格的設備),否則經過了時間的洗禮,這些說明書的歸宿,往往都是在紙類回收箱中。

老實說,我真的覺得現在的IT產品,Cost Down已經到了一種過火的地步,什麼都想省,藉此大打價格戰(這種策略,消費者不一定是最大贏家),雖然在景氣寒冬之中,這或許還有些道理,不過這行之有年的「策略」,在先前大家賺到錢都不太像錢的時候,似乎早已留下這習俗。

你可以說因為紙價漲,所以縮減產品說明書的頁數,甚至你想要降低用紙的磅數我也沒有意見(只要不會讓兩面的字,連辨識都無法就好),但是,那些看似像DM的說明書,還不如我直接去網路上找別人的使用經驗,內容可能還多一些。(當然是褒是貶就大家自由心證

好!就算你不附上紙本的詳細說明書(例:PDF檔),你也可以放在官網上供人自行下載吧!?但是很多官網的內容,空洞的程度,連最基本的需求都達不到,我能夠不用討論區(因為使用者會自己找到門路討論),我也可以不用太炫的Flash來Demo產品,但是最基本的文件下載,很多IT大廠其實也是相當缺乏且空洞。(該不會節能減碳,減到連電子檔都沒了吧?

我也清楚很多產品的銷售速度,遠比相關文件的開發速度來得快速,因為現在是每間廠商都在搶Timing的時刻(能換到錢,才是真的),不過,反過來想,如果你的產品沒事的話還無關緊要,一旦發生較大的問題時,廠商可能就得花費更多倍的時間來弭平,難不成就直接宣布倒閉來歸避責任嗎?還是又把那種官方說法搬上檯面。

我想台灣以代工聞名全世界(無論是合法或非法...),但是台灣技術文件的水準,老實說真的比歐美國家相比,相差甚多,雖然有些大廠還得你加入會員(填寫超級多資料後),才得以下載到產品的相關說明文件,至少還是有門路可以獲取。

而台灣本土廠商,可能受環境的影響,發現絕大部份還是以維護合約親臨指導的方式來解決居多,是因為可以刺激內需?或是可以藉此再撈一票(商機無限),就算你想在旁邊學習,他們甚至會避重就輕,讓你摸不著頭緒。

我一直覺得技術人員,真的不用怕人學,因為保持再學習的心態經驗累積,往往才是你最大的財富。況且,沒有人什麼角度都能面面俱到,有時聽聽別人的想法、做法,也能夠啟發自己更多不一樣的想法,老實說,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的東西,那更為珍貴。

很多時候,其實只是最基本的設定或操作介面不清楚(真不知是廠商做的不好,還是使用者本身的問題),難不成每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都得花錢請人來設定,維護...?多來個幾次,我想直接換一台設備應該都足夠。(當然在很多企業文化中,花錢請人做是保命符雖然有點現實,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只有象徵意義的說明書,你可以回頭去翻翻你所購買的IT產品,看看裡頭有多少的資訊是你真的需要,感覺上好像大家需要的...卻沒有。反而是吹捧自己產品優點的行銷內容多過於其它,當然也有些廠商做的不錯,但...那只是極為少數

所以,很多時候大家就摒棄官方附上的說明書,反而上網去搜尋使用者分享的隻字片語,老實說這動作也相當危險(因為真假難辨),但是這卻是沒有辦法下的變通方式,有時候能夠在上頭發現與自己遇到相同遭遇的人,算你幸運,若是沒有的話,你就只能摸摸鼻子,當網路上的第一篇討論文章,或是靜待有人發難。

直到你的聲音夠大夠響,重點是該產品賣得夠好時,或許原廠會挺身而出。不然,你很快就能夠感受到自己變成孤兒的心態,尤其是在大家都努力開拓產品線的現在,往往只剩下量,而質的把關早以被銷售數字所掩蓋。

我可是很真心的懇求在地的各家「大廠」,不知何時能夠稍稍提升一下說明書的品質嗎?我知道現在人力緊縮,我也相信各位大頭目們日理萬機,但是我更相信一份好的說明文件,絕對可以大大減輕貴公司後勤單位的負擔。(不信的話,可以把處理瑣事的時間成本估進去,絕對會讓你嚇一大跳)

再者,我知道現在很多廠商都設廠於對岸,但是可以麻煩在中文支援上,可以多一個「繁體中文」的選項嗎?(我知道我們是小眾...跟對岸的市場相比),但是因為在簡繁化之間的差距,絕對不是只有「字」怎麼寫而已,在很多用詞上也有不小的差異。

與其讓說明書流於形式,還不如讓它正中消費(使用)者的需求,就算是全部電子化也行(若是網通產品,在紙本上有如何上網的設定就好),但是能否在內容的部份,盡可能的貼近實際產品的內容,而不是來個通包的說明文件,明明產品的操作介面、使用名稱可能都不相同,卻仍指向同一份文件,那誤導的機率還比較高吧!

雖然,碎碎念了許多,我想真的能有其改善的應該相當有限,不知何時,可否來辦以個十大優良說明書的大賽嗎?我想對廠商的形象上應該會有所助益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