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筆者寫了如何選購NB的概要之後,接著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要注意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購買的話,最好找一個有經驗的人陪你去
雖不是說店家會如何坑殺我們,只是有些東西測試請懂的人來幫忙判斷較好
自己準備一個隨身碟,裡面需要的軟體有CPU-Z、EVEREST(ALDA)
在付款購買前,最好先跟店家說要自行測試,測好後再付款
不然的話,一般店家就是以NB上所貼的貼紙,或是進系統後
我的電腦 --> 系統內容 --> 一般,裡頭顯示的資訊來做為驗機的動作
雖然這樣子可以有簡單的顯示,但是因為NB的規格有的很不一樣
還是自己眼見為憑,除此之外也可以測試一番,周邊的I/O裝置是否正常
CPU-Z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CPU相關的資訊顯示出來
例:時脈、CPU名稱代號、倍頻...等資訊,也提供記憶體插槽數及時脈的資訊
CPU-Z是綠色軟體,免安裝,在測試上甚至只要利用隨身碟直接執行即可
同時在使用隨身碟時,還可以確保NB的USB插槽是正常可用的
這兒筆者針對核心名稱,以INTEL的CORE 2系列加以說明:
版本名 核心名稱
CODE 2 DUO(桌面版) CONROE
CODE 2 EXTREME雙核 CONROE XE
CODE 2 EXTREME四核 KENTSFIELD
CODE 2 QUAD KENTSFIELD
CODE 2 DUO(流動版) MEROM <--指的就是NB 或是參考WIKI:INTEL的核心列表、AMD的核心列表(可找到更舊的)
EVEREST或ALDA(2005年已停止更新)都是可以把電腦相關資訊掃出來的軟體
對於NB其它的詳細資訊,例:晶片組(南、北橋)、藍芽、網路晶片...等
都一覽無遺,因為這一部份的資訊,經常都是一些代碼或是廠商名
就是為何筆者說最好找一個比較懂的人去幫忙看,否則一般人也看不出什麼差異
ALDA屬免費軟體,而EVEREST可以下載試用版,這一部份可以上GOOGLE大神,ALDA在2005年的3.93版,或是EVEREST的綠色版(不要問我怎變= =!!),可以帶在隨身碟中直接執行,店家可能會因為要安裝軟體,而不讓您測試喔!
當一切都測試無誤後,再帶回家利用PRIME95燒機(請參考筆者前篇)24HRS,如果無誤的話,就可以開心的使用了,最後要提醒各位,要記得去官方網頁註冊,以維護自身使用或保固上的權利!
▼
2007年4月30日 星期一
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
NoteBook的選購
這幾天,同事為了出國所需,想要買一台實用的筆記型電腦,於是找我商量,我也是在今年二月多才買了人生第一部 NB,不過我是那種每次要買東西前,會收集一切相關的資料的人,雖然時間有限,但是我還是抽了點時間去瞭解一下市場
以下就是對於目前筆記型電腦選購的建議:
1. 尺寸大小:
目前的主流尺寸還是14吋居多,應該說針對不同使用者有不同區隔
商務人士:12 ~ 14吋居多,牌子不外乎SONY、ASUS、HP...較受歡迎
一般使用者:14 ~15 吋,這個尺寸應該是只要有出NB的廠商都有
重度使用者(當PC用):使用者通常以14吋以上為主,重點在效能
同事是要帶出國,所以尺寸鎖定在12 ~ 14吋,且還有預算與功能的考量
2. 價格:
現在的價位,不像前陣子為了 VISTA促銷,大打割喉戰,漸漸穩定,最多只是因為RAM的價差,再做些微的修正(通路商反應會慢些 )
三萬以下:大多是前期CORE DUE、 PM或「散步龍」的產品,主打學生族群
三至四萬:主流價位,大多是整合型的電腦(顯卡內建或RAM及HD上動)
四萬以上:有某些特點的強推機,例:T7200的CPU或N-7400 go的單獨顯卡
頂級價格:集高規格於一身,主要是品牌形象(藍寶堅尼、F1...以車命名)
因為同事的預算約在3 ~ 4萬,就要看取決於什麼為重,重效能還是顯示...
3. 重量:
這一點其實是針對NB的考量,因為要一般人背個三五公斤在身上也不好受,只是重量這一點主要也是取決於尺寸的大小,除此之外也有些迷思
2 Kg以下(含):大多13.3吋以下的規格,如要求效能,價位會在四萬以上
2至2.5 Kg:現在的主流重量(14吋),主要迷思在這(12和14吋的差異)
(2和2.4 Kg背久了,感覺出那個較重嗎?尺寸和價位就直接反應)
2.5 Kg以上:15吋以上的規格,適用於把NB當PC使用的族群,真的有點沉重
以上都是單指主機重量(含電池),有些特別機種,可以拔下光碟機來減重,在筆者看來,沒有光碟機的NB就跟沒了手的半殘一樣,不太建議用此減重,當然有人會說那可以外接呀!(攜帶的總重量一樣沒變,可能更多)
其他配件,如:充電器(最重)、滑鼠(最好是無線)、背包(建議後背),隨便加一加也1 ~ 2 Kg,所以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重量也常是考量的因素,根據同事所說的需求,當然是越輕越好,可是在3 ~4萬的價位下能選的不多...12吋符合重量,價格會超過、14吋價格符合,重量偏重(約2.4 Kg) 如果14吋又要在約2 Kg,價位更是驚人,所以這通常是最難取捨之處
4. 實際用途:
(1)上網,打報告、聽音樂:這類,大多是學生,用個3萬以下的機種就可
(2)多媒體相關(修圖、排版或視訊剪輯):RAM插滿(XP只認的到3.XG)
NB的效能一定比不上PC,這是無庸置疑(錢太多不在此限),這一類使用者,因為顯卡或RAM的需求,動輒超過五萬預算。
(3)電玩、魔人:許多硬體需求都是因應電玩才產生,這類的人都會砸大錢, 會為某些特別需求而忘了錢為何物,只要能達到目標就好!
同事應該是屬於(1)和(2)的混合體,且預算限制,一定要有所取捨
5. 總結:
NB是一種比較高單價的電子商品,所以除非對它的訴求很高,不然要買有點難,其次是預算問題,在NB上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預算不足,請自行刪減,當然也失去了後悔的權利,畢竟這就是3C商品的特性。
針對這點,筆者在這裡要特別提出來,因為3C商品的生命周期難超過3 ~ 5年,請在購買新品時,至少選擇中階以上的規格(以免太快退出市場,維修極貴)。
現在買的規格,建議請至少超過以下的規格(打算用一兩年的不在此限)
CPU:T5600以上(雙核)、或AMD4000+(雙核)
RAM:DDR2-667-1G以上(VISTA-2G以上)<--很重要
顯卡:獨顯N-7300 G+、A-X1300+,整合N-6150 G+、A-X2300+
光碟機:至少有DVD-RW(不建議COMBO機,維修率較高)
附加功能:指紋辨識、視訊、藍芽、無線網路(3、3.5G(HSDPA )),雖然愈多愈好,請考慮到電力消耗,畢竟行動力與電力成正比。
最後:建議選個14吋、T5600、RAM 1G+、整合顯卡、DVD-RW、有視訊的機型
如有其他人有相關經驗也可一同討論,歡迎指教。
以下就是對於目前筆記型電腦選購的建議:
1. 尺寸大小:
目前的主流尺寸還是14吋居多,應該說針對不同使用者有不同區隔
商務人士:12 ~ 14吋居多,牌子不外乎SONY、ASUS、HP...較受歡迎
一般使用者:14 ~15 吋,這個尺寸應該是只要有出NB的廠商都有
重度使用者(當PC用):使用者通常以14吋以上為主,重點在效能
同事是要帶出國,所以尺寸鎖定在12 ~ 14吋,且還有預算與功能的考量
2. 價格:
現在的價位,不像前陣子為了 VISTA促銷,大打割喉戰,漸漸穩定,最多只是因為RAM的價差,再做些微的修正(通路商反應會慢些 )
三萬以下:大多是前期CORE DUE、 PM或「散步龍」的產品,主打學生族群
三至四萬:主流價位,大多是整合型的電腦(顯卡內建或RAM及HD上動)
四萬以上:有某些特點的強推機,例:T7200的CPU或N-7400 go的單獨顯卡
頂級價格:集高規格於一身,主要是品牌形象(藍寶堅尼、F1...以車命名)
因為同事的預算約在3 ~ 4萬,就要看取決於什麼為重,重效能還是顯示...
3. 重量:
這一點其實是針對NB的考量,因為要一般人背個三五公斤在身上也不好受,只是重量這一點主要也是取決於尺寸的大小,除此之外也有些迷思
2 Kg以下(含):大多13.3吋以下的規格,如要求效能,價位會在四萬以上
2至2.5 Kg:現在的主流重量(14吋),主要迷思在這(12和14吋的差異)
(2和2.4 Kg背久了,感覺出那個較重嗎?尺寸和價位就直接反應)
2.5 Kg以上:15吋以上的規格,適用於把NB當PC使用的族群,真的有點沉重
以上都是單指主機重量(含電池),有些特別機種,可以拔下光碟機來減重,在筆者看來,沒有光碟機的NB就跟沒了手的半殘一樣,不太建議用此減重,當然有人會說那可以外接呀!(攜帶的總重量一樣沒變,可能更多)
其他配件,如:充電器(最重)、滑鼠(最好是無線)、背包(建議後背),隨便加一加也1 ~ 2 Kg,所以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重量也常是考量的因素,根據同事所說的需求,當然是越輕越好,可是在3 ~4萬的價位下能選的不多...12吋符合重量,價格會超過、14吋價格符合,重量偏重(約2.4 Kg) 如果14吋又要在約2 Kg,價位更是驚人,所以這通常是最難取捨之處
4. 實際用途:
(1)上網,打報告、聽音樂:這類,大多是學生,用個3萬以下的機種就可
(2)多媒體相關(修圖、排版或視訊剪輯):RAM插滿(XP只認的到3.XG)
NB的效能一定比不上PC,這是無庸置疑(錢太多不在此限),這一類使用者,因為顯卡或RAM的需求,動輒超過五萬預算。
(3)電玩、魔人:許多硬體需求都是因應電玩才產生,這類的人都會砸大錢, 會為某些特別需求而忘了錢為何物,只要能達到目標就好!
同事應該是屬於(1)和(2)的混合體,且預算限制,一定要有所取捨
5. 總結:
NB是一種比較高單價的電子商品,所以除非對它的訴求很高,不然要買有點難,其次是預算問題,在NB上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預算不足,請自行刪減,當然也失去了後悔的權利,畢竟這就是3C商品的特性。
針對這點,筆者在這裡要特別提出來,因為3C商品的生命周期難超過3 ~ 5年,請在購買新品時,至少選擇中階以上的規格(以免太快退出市場,維修極貴)。
現在買的規格,建議請至少超過以下的規格(打算用一兩年的不在此限)
CPU:T5600以上(雙核)、或AMD4000+(雙核)
RAM:DDR2-667-1G以上(VISTA-2G以上)<--很重要
顯卡:獨顯N-7300 G+、A-X1300+,整合N-6150 G+、A-X2300+
光碟機:至少有DVD-RW(不建議COMBO機,維修率較高)
附加功能:指紋辨識、視訊、藍芽、無線網路(3、3.5G(HSDPA )),雖然愈多愈好,請考慮到電力消耗,畢竟行動力與電力成正比。
最後:建議選個14吋、T5600、RAM 1G+、整合顯卡、DVD-RW、有視訊的機型
如有其他人有相關經驗也可一同討論,歡迎指教。
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病毒、廣告或木馬(下)
前篇,我提到了病毒、廣告和木馬的危險性,現在撇開使用者習慣不說,如果想讓自己在網路世界裡,能夠安全的全身而退,有些事情真的是不得不做
實際執行的建議:
1. 病毒碼更新:
不要以為有一套防毒軟體就能夠天下無敵,因為我看過太多人,是有防毒程式沒有錯,但是病毒碼卻是八百年前的,據非官方統計,一天新增的病毒量(原種)至少就超過十隻(還不包括特別日子!),確實把病毒碼隨時都要更新到最新的狀態(多數的防毒都有此功能)
實際執行的建議:
1. 病毒碼更新:
不要以為有一套防毒軟體就能夠天下無敵,因為我看過太多人,是有防毒程式沒有錯,但是病毒碼卻是八百年前的,據非官方統計,一天新增的病毒量(原種)至少就超過十隻(還不包括特別日子!),確實把病毒碼隨時都要更新到最新的狀態(多數的防毒都有此功能)
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
病毒、廣告或木馬(上)
只要是有電腦的人一定遇過的狀況是什麼?
十多年前:最常遇到的應該是當機、記憶體不足或是病毒(磁片拷來拷去)
現在:是中病毒(含廣告)和木馬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主要是跟使用者身處的環境有關,十多年前應該不可能人人有網路吧!
現在絕大多數有電腦的人都是為了工作、娛樂或上網...
光是這一點就可以有很大的不一樣了
現在每台電腦中至少都有一種以上的防毒程式在常駐著
否則你一上網,就跟脫光走在大街上一樣,電腦裡什麼東西都會被看光
不過,網路這種便利性極高的東西,應該沒有人不想用吧!
(除了少數工作單位,為了安全性考量會限制連上網際網路)
這裡就來說一下怎麼防範病毒、廣告或木馬程式吧!
如果,把這三種的危險性,由高而低排:木馬 > 病毒 > 廣告
為什麼我會這樣子排列呢?
木馬程式的危險:
就是網路上任意人都可以利用特定工具
駭進你的電腦,也就是說電腦被開了後門
換言之,就是你的一舉一動都全在別人的掌控之中
要怎麼防範這一類的程式入侵呢?
其實現在木馬程式已經進化到很聰明的程度了
以前,是我們使用者主動點選特定的選項,包含 ActiveX、java...等程式
甚至有的還會常在我們常用的 office檔案中,一但執行就會被值入程式
網路上或電子郵件中夾帶的附加檔(OE已預設無法直接開啟),還是不開為妙
如果非得要開的話,最好還是用掃毒(含木馬)程式,確認一下
再打開,但是並不保證這樣子做就一定不會中木馬(木馬更新速度極快)
現在,甚至許多網頁中都包含特定連結,自動轉向讓瀏覽的人中毒
所以在我們看網頁時,經常會有許多圖片或連結無法開啟
也是因為該圖片或連結並非是相同網頁中的資訊,現在的防毒軟體
針對這一類的網頁,也會擋住外部連結的部份,如有需要,再自己放行
這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之一
其實,這一類的程式大多是使用者自己所下載的!
病毒程式的危險:
這一種,其實大家都比較有警覺,不過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分享的資料夾:
直接對Internet的電腦,最好不要開分享,風險極大
區域網路中,最好能不開就不要開,病毒常會由分享資料夾的漏洞侵入
2.防毒程式是否有在執行:
因為現在有許多木馬程式,會造成防毒程式的癱瘓,桌面右下角的圖示仍在
所以在更新病毒碼後,利用下面這方法,測試自己的防毒是否仍在運作
##測試防毒軟體的性能代碼####################
X5O!P%@AP[4\PZX54(P^)7CC)7}$EICAR-STANDARD-ANTIVIRUS-TEST-FILE!$H+H*
把這段代碼複製到記事本中,保存為文本文件,然後靜觀殺毒軟體之變。
防毒程式判斷方式:
特等:複製完代碼後便提示內存有病毒
優等:剛保存完就提示病毒(或直接刪除)
中等:保存後幾秒提示病毒(或直接刪除)
下等:需自己啟動病毒掃描查殺才提示病毒(或直接刪除)
劣等:無論怎麼掃描都無法提示病毒(或直接刪除)
#################################
雖然可用來判斷防毒程式的好壞,主要仍是在確定防毒程式正常運作
廣告程式的危險:
其實廣告軟體通常都會跟著綁首頁或是木馬一起執行
一但中了廣告程式的後果,通常有兩種狀況:
1.網路變得極慢(因為被廣告軟體拖累,或是利用系統自行發信)
2.首頁變某公司的網站,或是按任意連結都會開一個新的廣告頁
通常這兩種狀況時,就可以利用網路上一些 Freeware 的軟體進行掃描
其實,也可以清除不少這樣子的問題,例:AD AWARE...等軟體
其它的注意事項就跟木馬、病毒的防護相同
因為網路上的危險太多,最重要的是使用者習慣,還是請各位自己小心!
十多年前:最常遇到的應該是當機、記憶體不足或是病毒(磁片拷來拷去)
現在:是中病毒(含廣告)和木馬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主要是跟使用者身處的環境有關,十多年前應該不可能人人有網路吧!
現在絕大多數有電腦的人都是為了工作、娛樂或上網...
光是這一點就可以有很大的不一樣了
現在每台電腦中至少都有一種以上的防毒程式在常駐著
否則你一上網,就跟脫光走在大街上一樣,電腦裡什麼東西都會被看光
不過,網路這種便利性極高的東西,應該沒有人不想用吧!
(除了少數工作單位,為了安全性考量會限制連上網際網路)
這裡就來說一下怎麼防範病毒、廣告或木馬程式吧!
如果,把這三種的危險性,由高而低排:木馬 > 病毒 > 廣告
為什麼我會這樣子排列呢?
木馬程式的危險:
就是網路上任意人都可以利用特定工具
駭進你的電腦,也就是說電腦被開了後門
換言之,就是你的一舉一動都全在別人的掌控之中
要怎麼防範這一類的程式入侵呢?
其實現在木馬程式已經進化到很聰明的程度了
以前,是我們使用者主動點選特定的選項,包含 ActiveX、java...等程式
甚至有的還會常在我們常用的 office檔案中,一但執行就會被值入程式
網路上或電子郵件中夾帶的附加檔(OE已預設無法直接開啟),還是不開為妙
如果非得要開的話,最好還是用掃毒(含木馬)程式,確認一下
再打開,但是並不保證這樣子做就一定不會中木馬(木馬更新速度極快)
現在,甚至許多網頁中都包含特定連結,自動轉向讓瀏覽的人中毒
所以在我們看網頁時,經常會有許多圖片或連結無法開啟
也是因為該圖片或連結並非是相同網頁中的資訊,現在的防毒軟體
針對這一類的網頁,也會擋住外部連結的部份,如有需要,再自己放行
這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之一
其實,這一類的程式大多是使用者自己所下載的!
病毒程式的危險:
這一種,其實大家都比較有警覺,不過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分享的資料夾:
直接對Internet的電腦,最好不要開分享,風險極大
區域網路中,最好能不開就不要開,病毒常會由分享資料夾的漏洞侵入
2.防毒程式是否有在執行:
因為現在有許多木馬程式,會造成防毒程式的癱瘓,桌面右下角的圖示仍在
所以在更新病毒碼後,利用下面這方法,測試自己的防毒是否仍在運作
##測試防毒軟體的性能代碼####################
X5O!P%@AP[4\PZX54(P^)7CC)7}$EICAR-STANDARD-ANTIVIRUS-TEST-FILE!$H+H*
把這段代碼複製到記事本中,保存為文本文件,然後靜觀殺毒軟體之變。
防毒程式判斷方式:
特等:複製完代碼後便提示內存有病毒
優等:剛保存完就提示病毒(或直接刪除)
中等:保存後幾秒提示病毒(或直接刪除)
下等:需自己啟動病毒掃描查殺才提示病毒(或直接刪除)
劣等:無論怎麼掃描都無法提示病毒(或直接刪除)
#################################
雖然可用來判斷防毒程式的好壞,主要仍是在確定防毒程式正常運作
廣告程式的危險:
其實廣告軟體通常都會跟著綁首頁或是木馬一起執行
一但中了廣告程式的後果,通常有兩種狀況:
1.網路變得極慢(因為被廣告軟體拖累,或是利用系統自行發信)
2.首頁變某公司的網站,或是按任意連結都會開一個新的廣告頁
通常這兩種狀況時,就可以利用網路上一些 Freeware 的軟體進行掃描
其實,也可以清除不少這樣子的問題,例:AD AWARE...等軟體
其它的注意事項就跟木馬、病毒的防護相同
因為網路上的危險太多,最重要的是使用者習慣,還是請各位自己小心!
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黑名單
什麼是黑名單呢?
感覺好像是電影中殺手計畫要除去的人的清單
其實,這裡要說的跟電子信件(email)有關的黑名單
剛接觸 email時,光是把 pop3、smtp...之類的相關協定弄懂、設對
就要花上一番功夫,那黑名單又是什麼呢?
說穿了,這只是拜資訊爆炸所賜的產物,因為現代人絕大部份
都會用 email來做為信件的傳遞,除了特定文宣品之外
現在應該很少用實體的郵件寄送,除了有省錢、迅速的優點之外
也拉進了許多人之間的友情、親情或感情的傳遞
只是網路實體的建設遠比不上使用人口增長的速度,
所以頻寬就成了高價位的商品之一,而頻寬最大的殺手級人物
除了大型的影音檔、病毒之外,應該就是「垃圾信」(廣告信)
只要有用過電子郵件信箱的人,只要你在網路上登錄過 email資料
不用多久妳就可以發現垃圾郵件會如雪片般飛來
瞬間淹沒你想看的信,裡頭更可能夾帶著許多病毒、木馬...等
這些都是防不慎防的小地方,而且對 ISP業者 (HINET、台固、速博...等)
這也是心中最大的痛,因為所有的用戶下載廣告信所佔去的頻寬
遠比想像中還大
所以就提供了許多機制來杜絕相關的情事發生
例:
1.HINET提供:是否被當跳板的測試網站(hinet專用)
2.教育部提供:影響學術網路的 mail spam
3.國外組織提供:回報黑名單的網站 CBL
...GOOGLE一下就有一堆
只是一般的使用者,當你們接到廣告信的話,也可以向自己的 ISP反應
畢竟只有 ISP業者才有權限規範類似的行為
這裡大略的說明一下擋信的原則:
1.當跳板 / 自行郵寄者:同ip發送大量相同郵件(上限常為10人)
處理方式:ISP主動退信,記錄該ip或mail address,警告發信者
2.被舉發者:有人接到廣告信或夾帶病毒的信,向 ISP業者反應
處理方式:ISP業者會主動來信告知,並堅控郵件流量或停權
3.個人或上層管理者限制:設定特定來源(ip或domain)是否抵擋
處理方式:收信軟體或是伺服器端的設定(分為隔離或丟棄兩種)
以上三種就是常見的擋信狀況,有時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
若A寄送信件給B,經過的路徑有:A ---> A的 ISP ---> B的 ISP--->B
基本上這四個節點都有可能會有擋信的狀況
最常見的是A ---> A的 ISP和 B的ISP ---> B這兩段
其次是 A的 ISP ---> B的 ISP
最後才是因個人使用者的設定、防毒軟體的阻攔而受不到信件
下次真的收不到信時,請先確定好自己的環境後,再向ISP或管理者反應
不然,常會有很尷尬的烏龍事件發生
其實,我有個想法(針對 ip 被列入黑名單)
可以藉由 ISP業者所提供的 WEBMAIL的介面來發信
不是是否可避開這一段,把信給寄出去,下次有機會再試試看!
感覺好像是電影中殺手計畫要除去的人的清單
其實,這裡要說的跟電子信件(email)有關的黑名單
剛接觸 email時,光是把 pop3、smtp...之類的相關協定弄懂、設對
就要花上一番功夫,那黑名單又是什麼呢?
說穿了,這只是拜資訊爆炸所賜的產物,因為現代人絕大部份
都會用 email來做為信件的傳遞,除了特定文宣品之外
現在應該很少用實體的郵件寄送,除了有省錢、迅速的優點之外
也拉進了許多人之間的友情、親情或感情的傳遞
只是網路實體的建設遠比不上使用人口增長的速度,
所以頻寬就成了高價位的商品之一,而頻寬最大的殺手級人物
除了大型的影音檔、病毒之外,應該就是「垃圾信」(廣告信)
只要有用過電子郵件信箱的人,只要你在網路上登錄過 email資料
不用多久妳就可以發現垃圾郵件會如雪片般飛來
瞬間淹沒你想看的信,裡頭更可能夾帶著許多病毒、木馬...等
這些都是防不慎防的小地方,而且對 ISP業者 (HINET、台固、速博...等)
這也是心中最大的痛,因為所有的用戶下載廣告信所佔去的頻寬
遠比想像中還大
所以就提供了許多機制來杜絕相關的情事發生
例:
1.HINET提供:是否被當跳板的測試網站(hinet專用)
2.教育部提供:影響學術網路的 mail spam
3.國外組織提供:回報黑名單的網站 CBL
...GOOGLE一下就有一堆
只是一般的使用者,當你們接到廣告信的話,也可以向自己的 ISP反應
畢竟只有 ISP業者才有權限規範類似的行為
這裡大略的說明一下擋信的原則:
1.當跳板 / 自行郵寄者:同ip發送大量相同郵件(上限常為10人)
處理方式:ISP主動退信,記錄該ip或mail address,警告發信者
2.被舉發者:有人接到廣告信或夾帶病毒的信,向 ISP業者反應
處理方式:ISP業者會主動來信告知,並堅控郵件流量或停權
3.個人或上層管理者限制:設定特定來源(ip或domain)是否抵擋
處理方式:收信軟體或是伺服器端的設定(分為隔離或丟棄兩種)
以上三種就是常見的擋信狀況,有時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
若A寄送信件給B,經過的路徑有:A ---> A的 ISP ---> B的 ISP--->B
基本上這四個節點都有可能會有擋信的狀況
最常見的是A ---> A的 ISP和 B的ISP ---> B這兩段
其次是 A的 ISP ---> B的 ISP
最後才是因個人使用者的設定、防毒軟體的阻攔而受不到信件
下次真的收不到信時,請先確定好自己的環境後,再向ISP或管理者反應
不然,常會有很尷尬的烏龍事件發生
其實,我有個想法(針對 ip 被列入黑名單)
可以藉由 ISP業者所提供的 WEBMAIL的介面來發信
不是是否可避開這一段,把信給寄出去,下次有機會再試試看!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新舊之間的更新大戰
大家在用電腦的時候,經常性的都會有個習慣
看到有什麼可以更新的就自動更新
其實我也經常犯這樣子的錯誤(在努力更正中)
不過,在這裡還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還是要說明一下
什麼是新?什麼是舊?什麼該更新?什麼不用理會它?
常常都是使用者遇見的事,對於MIS這份工作來說
我都會要求別自己按下更新,因為常更新一些連我都不見得知道的東西
或許是一些根本無關緊要的更新動作
先不論那些更新是怎麼啟動的,或是針對何軟體
例:
1.一個只是用電腦打文件,做報表的人來說,更新.NET的安全性套件?
2.一個會計人員,使用ERP軟體,她需要更新嗎?(SP1-->SP2相容?)
3.一個程式設計師,竟然把更新關了?嫌它麻煩?(自認安全性很夠)
...繁多不及備載
這些都是很多盲點,每次看見新的更新一出,我總是會一個字一個字看完
不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點選動作,可能就會讓你一整天跟它耗不完
或是因為某XX計畫的啟動,一定要求某些特別的認證才能夠繼續使用?!
(想到南韓某次判決勝訴,反托拉斯法案,有注意的就知我說啥!)
這些應該都是個簡單的更新動作帶來的效應,那真的都不該更新嗎?
其實也不然,所謂更新應該是指針對有缺陷的漏洞、修補程式或相關資訊的提供
這些東西都是有修補的需求,雖然感覺是有點馬後砲的意謂
但是至少有負責,雖然時間常有點晚(怕人抗議或是造成賠償之類的吧!)
畢竟沒有完美的機器和軟體呀!
那些是考慮要不要更新的呢?
其實這一點就需要經驗和判斷力了,為何這麼說呢?
例:主機板的 BIOS一定是愈新愈好嗎?
其實並不然,只要有自己更新過的人,就知到其中奧妙
經常都是某種特定需求才會做 BIOS的更新
例如:SATA II的支援、抓不到某些特別的介面卡...等
除此之外,還是以穩定為主,不然可能原本沒事的系統
因為更新BIOS的關係,反而造成了原本系統無法開啟(更新前請先備份舊的!)
像這一類的更新,其實也很少是自動執行的,一般人比較少會誤按(NB除外)
所以,按下更新前,請先確定你知道更新的是什麼吧!
那不需要更新的是什麼呢?
這一個界線老實說,比較難下定論,因為這一類的通常都有其目的
例:XGA的認證更新(要求正版)、試用版更新成正式版(付費)、病毒...
這一類的更新,對大多數人來說的需求,應該都是不用更新的居多
什麼人會更新這一類?正版的使用者、覺得軟體很好用的人、不小心按錯的...
不過在更新之前,還要注意各家公司有無特定的條件:
例:僅可移除安裝若干次,或是在重新安裝前要上網或電話認證
對於怕麻煩的人還是自己思索一下吧!
新、舊之間的更新取捨,最後把關的還是各位使用者本身!
多留意一些,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問題與浪費!
(也許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人提倡自由軟體了!我也投一票贊成票!)
看到有什麼可以更新的就自動更新
其實我也經常犯這樣子的錯誤(在努力更正中)
不過,在這裡還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還是要說明一下
什麼是新?什麼是舊?什麼該更新?什麼不用理會它?
常常都是使用者遇見的事,對於MIS這份工作來說
我都會要求別自己按下更新,因為常更新一些連我都不見得知道的東西
或許是一些根本無關緊要的更新動作
先不論那些更新是怎麼啟動的,或是針對何軟體
例:
1.一個只是用電腦打文件,做報表的人來說,更新.NET的安全性套件?
2.一個會計人員,使用ERP軟體,她需要更新嗎?(SP1-->SP2相容?)
3.一個程式設計師,竟然把更新關了?嫌它麻煩?(自認安全性很夠)
...繁多不及備載
這些都是很多盲點,每次看見新的更新一出,我總是會一個字一個字看完
不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點選動作,可能就會讓你一整天跟它耗不完
或是因為某XX計畫的啟動,一定要求某些特別的認證才能夠繼續使用?!
(想到南韓某次判決勝訴,反托拉斯法案,有注意的就知我說啥!)
這些應該都是個簡單的更新動作帶來的效應,那真的都不該更新嗎?
其實也不然,所謂更新應該是指針對有缺陷的漏洞、修補程式或相關資訊的提供
這些東西都是有修補的需求,雖然感覺是有點馬後砲的意謂
但是至少有負責,雖然時間常有點晚(怕人抗議或是造成賠償之類的吧!)
畢竟沒有完美的機器和軟體呀!
那些是考慮要不要更新的呢?
其實這一點就需要經驗和判斷力了,為何這麼說呢?
例:主機板的 BIOS一定是愈新愈好嗎?
其實並不然,只要有自己更新過的人,就知到其中奧妙
經常都是某種特定需求才會做 BIOS的更新
例如:SATA II的支援、抓不到某些特別的介面卡...等
除此之外,還是以穩定為主,不然可能原本沒事的系統
因為更新BIOS的關係,反而造成了原本系統無法開啟(更新前請先備份舊的!)
像這一類的更新,其實也很少是自動執行的,一般人比較少會誤按(NB除外)
所以,按下更新前,請先確定你知道更新的是什麼吧!
那不需要更新的是什麼呢?
這一個界線老實說,比較難下定論,因為這一類的通常都有其目的
例:XGA的認證更新(要求正版)、試用版更新成正式版(付費)、病毒...
這一類的更新,對大多數人來說的需求,應該都是不用更新的居多
什麼人會更新這一類?正版的使用者、覺得軟體很好用的人、不小心按錯的...
不過在更新之前,還要注意各家公司有無特定的條件:
例:僅可移除安裝若干次,或是在重新安裝前要上網或電話認證
對於怕麻煩的人還是自己思索一下吧!
新、舊之間的更新取捨,最後把關的還是各位使用者本身!
多留意一些,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問題與浪費!
(也許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人提倡自由軟體了!我也投一票贊成票!)
2007年4月23日 星期一
記憶體的速度與大小
我先說明,我並不是像 tom's 硬體指南一樣有著很專業的評比
只是單就一個使用者或 MIS的角度來討論這話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在這兒不會引用很多數據(說實在的就連我也有很多不懂的部份!)
所以如果有說錯的地方,還請各位指正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記憶體的速度,我這裡指的速度就是以前最常見的
(EDO/D)RAM:(往下不記得了@.@)...PC-100、133、150(極少見)
DDR:200、266、333、400
DDR(II):400、466(怪東西)、533、667、800、933、1066...
DDR(III):目前常用於顯示卡上...
這應該就是指記憶體的外頻,也就是指記憶體跟其它周邊通道的溝通速度
至於這個速度有什麼實質意義嗎?
其實只要能夠周邊設備能跟記憶體相批配就夠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種記憶體速度的迷思,其實對於使用者來說,差別真的不大...
但是不要跟我說要拿 PC-100 和 DDRII-1066
(你也要先找的到同時可以裝這兩種的板子吧!)
但是如果拿DDR II-533和800比,其實對一般使用者來說,真的感覺不出來
什麼樣的人歸類於一般使用者呢?
就是只拿電腦來上網、打打報告、玩玩小遊戲、聊天者(應該佔絕大多數吧!)
這樣子的使用者,對於這種記憶體時脈的需求,真的可以忘了速度的差別
因為就算給他們頂級的記憶體,也感覺不出來有何差別(網頁0.5和0.4秒?)
說句常在網路上套用的話:「只是看著乾過癮的!」
那對於那些人,可以感覺的到這時脈的差別呢?
以我所接觸過的人來說:出版製圖者、程式設計師(測試時)、超頻的3C魔人
對這些人來說,就算再高時脈的記憶體也不嫌多吧!
網路上隨便找,就可以找到相關的文章,超頻超到多少,或 c/p值高的記憶體
對於這一類的使用者來說,我們只能說,不是公司有錢,就是家裡不缺
接著,我們來看記憶體的大小,這一點應該也是有些變革的
最早我從dos6.22開始接觸電腦的,當時沒記錯的話,好像是16mb
那時還在跟傳統記憶體的640K拼個你死我活,要玩個遊戲要東刪西減才能跑
現在隨便就 512MB、1G的記憶體容量,還有雙通道的分別
單就以記憶體的大小來說,一般使用著的主流應該是 512MB的記憶體
如果有做些影像處理(Photoshop、Photoimpact、視訊轉檔)至少要有 1G
不然就要跟時間做拉鋸戰了,依稀記得,專科時做畢冊把RAM加到 384MB
用Coreldraw隨便開一個兩頁的開頁就是9x mb的容量,一開就可以聊個小天
針對這一點來說,記憶體的大小,使用者應用的感覺上,就有實際的感受
以前主流是 512MB,現在是 1G為主流(記憶體的量價失衡與新系統上市)
在1G的RAM出現時,同時出現了一個雙通道的技術(DDR-184pin後可用)
利用兩條一樣的記憶體,所運算的速度(應該是說效能比較恰當)會優於一條
例:2條 256MB會跑的比1條512MB的RAM快,2條512MB會比1條1G來得好
所以,當您看見市面上為何會用512MB*2來搭配主機販賣時,也不要覺得奇怪
不過這裡有一點要各位購買的使用者注意:
PC比較沒有問題,因為新的主機板至少都可以容納四條RAM
對NB的使用者來說,可能就要想清楚,如果是只有兩條RAM的插槽時
可能還是先考慮一條1G,未來才有新增的空間
不然,512MB跑個雙通道,未來發現不足想升級時,不是兩條都脫手轉賣
就是要跑個1.5G的記憶體了,這樣子就算雙通道的應用也大打折扣
不過在此,筆者提供一點個人使用的感覺:
1.雙通道在數據上有略勝一籌,對一般人來說,跟沒跑雙通道也差沒多少
(因為曾不小心關了雙通道自己沒發覺)
2.雙通道早期,盡可能要求相同規格的 RAM兩條較安全,現今雙通道技術
已成熟只要時脈相同,單雙面相同,大多可跑雙通道(購買前要做功課)
如果是以MIS的角度來看時,記憶體的大小,請勿給一般使用者太多的RAM
因為人性是貪心的,而且過多的RAM反而讓他們上班時分心得更嚴重,
這一點,我想要真的站在這角色時,感受的會更加深刻的!
只是單就一個使用者或 MIS的角度來討論這話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在這兒不會引用很多數據(說實在的就連我也有很多不懂的部份!)
所以如果有說錯的地方,還請各位指正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記憶體的速度,我這裡指的速度就是以前最常見的
(EDO/D)RAM:(往下不記得了@.@)...PC-100、133、150(極少見)
DDR:200、266、333、400
DDR(II):400、466(怪東西)、533、667、800、933、1066...
DDR(III):目前常用於顯示卡上...
這應該就是指記憶體的外頻,也就是指記憶體跟其它周邊通道的溝通速度
至於這個速度有什麼實質意義嗎?
其實只要能夠周邊設備能跟記憶體相批配就夠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種記憶體速度的迷思,其實對於使用者來說,差別真的不大...
但是不要跟我說要拿 PC-100 和 DDRII-1066
(你也要先找的到同時可以裝這兩種的板子吧!)
但是如果拿DDR II-533和800比,其實對一般使用者來說,真的感覺不出來
什麼樣的人歸類於一般使用者呢?
就是只拿電腦來上網、打打報告、玩玩小遊戲、聊天者(應該佔絕大多數吧!)
這樣子的使用者,對於這種記憶體時脈的需求,真的可以忘了速度的差別
因為就算給他們頂級的記憶體,也感覺不出來有何差別(網頁0.5和0.4秒?)
說句常在網路上套用的話:「只是看著乾過癮的!」
那對於那些人,可以感覺的到這時脈的差別呢?
以我所接觸過的人來說:出版製圖者、程式設計師(測試時)、超頻的3C魔人
對這些人來說,就算再高時脈的記憶體也不嫌多吧!
網路上隨便找,就可以找到相關的文章,超頻超到多少,或 c/p值高的記憶體
對於這一類的使用者來說,我們只能說,不是公司有錢,就是家裡不缺
接著,我們來看記憶體的大小,這一點應該也是有些變革的
最早我從dos6.22開始接觸電腦的,當時沒記錯的話,好像是16mb
那時還在跟傳統記憶體的640K拼個你死我活,要玩個遊戲要東刪西減才能跑
現在隨便就 512MB、1G的記憶體容量,還有雙通道的分別
單就以記憶體的大小來說,一般使用著的主流應該是 512MB的記憶體
如果有做些影像處理(Photoshop、Photoimpact、視訊轉檔)至少要有 1G
不然就要跟時間做拉鋸戰了,依稀記得,專科時做畢冊把RAM加到 384MB
用Coreldraw隨便開一個兩頁的開頁就是9x mb的容量,一開就可以聊個小天
針對這一點來說,記憶體的大小,使用者應用的感覺上,就有實際的感受
以前主流是 512MB,現在是 1G為主流(記憶體的量價失衡與新系統上市)
在1G的RAM出現時,同時出現了一個雙通道的技術(DDR-184pin後可用)
利用兩條一樣的記憶體,所運算的速度(應該是說效能比較恰當)會優於一條
例:2條 256MB會跑的比1條512MB的RAM快,2條512MB會比1條1G來得好
所以,當您看見市面上為何會用512MB*2來搭配主機販賣時,也不要覺得奇怪
不過這裡有一點要各位購買的使用者注意:
PC比較沒有問題,因為新的主機板至少都可以容納四條RAM
對NB的使用者來說,可能就要想清楚,如果是只有兩條RAM的插槽時
可能還是先考慮一條1G,未來才有新增的空間
不然,512MB跑個雙通道,未來發現不足想升級時,不是兩條都脫手轉賣
就是要跑個1.5G的記憶體了,這樣子就算雙通道的應用也大打折扣
不過在此,筆者提供一點個人使用的感覺:
1.雙通道在數據上有略勝一籌,對一般人來說,跟沒跑雙通道也差沒多少
(因為曾不小心關了雙通道自己沒發覺)
2.雙通道早期,盡可能要求相同規格的 RAM兩條較安全,現今雙通道技術
已成熟只要時脈相同,單雙面相同,大多可跑雙通道(購買前要做功課)
如果是以MIS的角度來看時,記憶體的大小,請勿給一般使用者太多的RAM
因為人性是貪心的,而且過多的RAM反而讓他們上班時分心得更嚴重,
這一點,我想要真的站在這角色時,感受的會更加深刻的!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PRIME95
今天幫我的 NB 加了一條 1g 的 ram,因為要讓 NB 盡可能的追上pc的效能
只好從記憶體下手了,至於怎樣把我過年前買的 NB 裝上 ram 就先不談了
今天來看PRIME95這個神奇的軟體,以前以為它只是用來燒機與測穩定度
今天因為剛換 ram 想用它來試試看 NB 跑雙通道是不是比較穩一點
沒想到這東西的產生也是別有原因的,而且還是跟質數有關...
話說什麼是質數呢?應該有念過國中的都應該會知道吧!
質數:「只有自己與 1 能整除的數字,這個數就稱為質數。」
那PRIME95跟質數又有什麼關係呢?
是因為有一個法國教士馬丁‧梅森(Martin Mersenne, 1588~1648)
發現了一個可以估算質數的方法:
Mp=2^p-1(當 Mp為 2 的 p 次方減 1,且 p為質數,Mp也是質數)
剛開始時還很開心,但是一但到了 p = 11 時,發現無法用於質數公式
目前為止能適用於這個公式的質數不多,很多人仍以這方式找出最大質數
最近一次(04/09/2006)找到的第44個梅森質數是2的232,582,657次方-1
是一個有9,808,358位數的數字(<--有這個數字的文字檔link,請確定電腦夠力再點一_一) 為什麼要找出這個最大質數呢? 其實有個EFF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提供獎金
頒給找到超過一百萬位數、一千萬位數、一億位數、十億位數的梅森質數的人
可以獲得五萬、十萬、十五萬以及二十五萬美元的獎金(很誘人吧!)
說了這麼多,一定覺得很奇怪吧!這跟PRIME95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PRIME95就是用來推估這個質數的軟體,不過都被我們拿來測電腦穩定度
需要用到極大量的運算,對於拿來燒機有絕佳的功用(以前都是播影片來燒)
各位三C魔人也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試看看囉!說不定下個拿到十萬美金的就是你
當然還是補上怎樣用PRIME95燒機的做法:
1. 執行 Prime95 後,選擇 Just Stress Testing。
2. 在“Advanced >> Password”輸入 9876,來啟動進階選項。
3. 在“Advanced >> Priority”中輸入 9,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最大資源
4. 在“Options >> CPU”中設定記憶體用量(建議實體記憶體的九成)
5. 在“Options >> Torture Test”中,選擇第二項 In-place large FFTs (maximum heat,power consumption, some RAM tested),可針對 CPU 的穩定度做測試。
6. 在“Options >> Torture Test”中,以第三項 Blend (tests some of everything, lots of RAM tested),可針對 RAM 的穩定度做測試。
7. 所有測試皆須持續一天以上的時間,比較能夠確認系統一切正常。
#對於雙cpu或是ht技術的電腦,可能要開兩個PRIME95才能操到100%
只要把原本桌上的捷徑再 copy 一次,並在新的捷徑中點選右鍵 >> 內容
把原本的路徑的最後加上個-a1
(D:\software\prime95v2414\PRIME95.EXE -a1)
以此類推,這樣子就可以同時執行多個PRIME95了
不過一般人應該開兩個就會loading滿載
想拿它來測自己組的電腦夠不夠力也可以啦!燒了別找我(散熱不好請小心)
只好從記憶體下手了,至於怎樣把我過年前買的 NB 裝上 ram 就先不談了
今天來看PRIME95這個神奇的軟體,以前以為它只是用來燒機與測穩定度
今天因為剛換 ram 想用它來試試看 NB 跑雙通道是不是比較穩一點
沒想到這東西的產生也是別有原因的,而且還是跟質數有關...
話說什麼是質數呢?應該有念過國中的都應該會知道吧!
質數:「只有自己與 1 能整除的數字,這個數就稱為質數。」
那PRIME95跟質數又有什麼關係呢?
是因為有一個法國教士馬丁‧梅森(Martin Mersenne, 1588~1648)
發現了一個可以估算質數的方法:
Mp=2^p-1(當 Mp為 2 的 p 次方減 1,且 p為質數,Mp也是質數)
剛開始時還很開心,但是一但到了 p = 11 時,發現無法用於質數公式
目前為止能適用於這個公式的質數不多,很多人仍以這方式找出最大質數
最近一次(04/09/2006)找到的第44個梅森質數是2的232,582,657次方-1
是一個有9,808,358位數的數字(<--有這個數字的文字檔link,請確定電腦夠力再點一_一) 為什麼要找出這個最大質數呢? 其實有個EFF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提供獎金
頒給找到超過一百萬位數、一千萬位數、一億位數、十億位數的梅森質數的人
可以獲得五萬、十萬、十五萬以及二十五萬美元的獎金(很誘人吧!)
說了這麼多,一定覺得很奇怪吧!這跟PRIME95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PRIME95就是用來推估這個質數的軟體,不過都被我們拿來測電腦穩定度
需要用到極大量的運算,對於拿來燒機有絕佳的功用(以前都是播影片來燒)
各位三C魔人也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試看看囉!說不定下個拿到十萬美金的就是你
當然還是補上怎樣用PRIME95燒機的做法:
1. 執行 Prime95 後,選擇 Just Stress Testing。
2. 在“Advanced >> Password”輸入 9876,來啟動進階選項。
3. 在“Advanced >> Priority”中輸入 9,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最大資源
4. 在“Options >> CPU”中設定記憶體用量(建議實體記憶體的九成)
5. 在“Options >> Torture Test”中,選擇第二項 In-place large FFTs (maximum heat,power consumption, some RAM tested),可針對 CPU 的穩定度做測試。
6. 在“Options >> Torture Test”中,以第三項 Blend (tests some of everything, lots of RAM tested),可針對 RAM 的穩定度做測試。
7. 所有測試皆須持續一天以上的時間,比較能夠確認系統一切正常。
#對於雙cpu或是ht技術的電腦,可能要開兩個PRIME95才能操到100%
只要把原本桌上的捷徑再 copy 一次,並在新的捷徑中點選右鍵 >> 內容
把原本的路徑的最後加上個-a1
(D:\software\prime95v2414\PRIME95.EXE -a1)
以此類推,這樣子就可以同時執行多個PRIME95了
不過一般人應該開兩個就會loading滿載
想拿它來測自己組的電腦夠不夠力也可以啦!燒了別找我(散熱不好請小心)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主機代管、減輕負擔?
今天,中午過後,突然遇到了不可抗力的狀況,一瞬間所有的 mail 服務停擺
頓時,周圍眼神露出關注
我也經由我唯一能夠查證的平台上,仔細一看
發現了 quota 的部份變成「no available」
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了怕誤會發生,我試著去做修改與更新的動作
怪了?我輸入的值全部都無法作用,過了二十多分鐘的測試,突然可以寫入了
再重新整理一次,心想系統怎會自己回到原始狀態,還在摸不著頭緒之下
原本是以為剛好到了續約的時間(國外的主機代管),一切要重設
看它設定值都恢復後,打開我的 outlook express 竟然還是收不到
天呀!這可非同小可...
有人等著經銷商、外包的信,甚至工廠的訂單都是用信件往來的
這時一直告訴自己要冷靜,因為主機託管的窗口不是我,由另一個部門處理
(千萬不要問我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因為這就是職場的生態)
我只有新增與刪除的權利,說穿了只是多一個人做這檔子事而已
我利用 nslookup 和能夠操作的平台功能,發現只有平台恢復了
處理 mail的主機根本連不上,這時候我忍不住了,跑去問負責的那位主管
他跟我說他知道了,因為他說他有些客戶也跟他反應了這問題
他只是說在國外主機網站的討論區看見,好像磁碟陣列的主機出了毛病
正在救援中(因為國外是半夜兩點多),跟我說大約要一兩個小時才好
聽到這個消息,我就跟我同辦公室的人說了一聲,有人可能太專注了
沒聽到我說的,還是我應該大聲一點才是,呼~下次會改進的!
接著樓上的人事也打電話下來關切,只能回國外主機掛點,所以收不到
我自己打去工廠跟主管說,因為國外主機的原因,無法正常寄發信件
請他如有重要信件,可先用自己的代為寄送,結果竟然是要跟國外下訂單
這會真的尷尬了,因為接下來一拖就是三天,三天後的時效是不是來的及
於是,我再向那位對主管,(代管的窗口),他也是只能等待
雖然,該位主管是在下午五點多時跟我說修復了,直到離開(晚上七點)
只有一個domain的mail可以正常寄收,突然在我心頭浮上備援主機的想法
只是,這樣子的想法並不是不能實現,只是可能會有下列的問題:
1.真的出了問題時可以馬上接軌嗎?
2.因為主機託管,dns的設定可以馬上改就生效嗎?(改過 hinet 的 dns 設定的人就知道)
3.是否真的有這麼多人力維護?(一人 MIS ,就算我有進修過相關課程,可是一下子要馬上把那些 mail server都指向回來,應該也是個大工程吧!)
4.最難解決的「職場生態」:因為如果我弄得出來的話,何必國外託管呢?
(雖然該位主管已經向最上頭回報了,感覺還是挺失落的...唉~~)
光是以上這四點,就夠我頭大了!
有誰可以教教我呢?雖然我正著手於解決 win 2K server的先天障礙
這次的事件,讓我要仔細想一下是否要改工作目前的前後順序了!
(經過這次的事件,讓我體驗到 IT人的心境,就當它是另一種生活磨練)
頓時,周圍眼神露出關注
我也經由我唯一能夠查證的平台上,仔細一看
發現了 quota 的部份變成「no available」
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了怕誤會發生,我試著去做修改與更新的動作
怪了?我輸入的值全部都無法作用,過了二十多分鐘的測試,突然可以寫入了
再重新整理一次,心想系統怎會自己回到原始狀態,還在摸不著頭緒之下
原本是以為剛好到了續約的時間(國外的主機代管),一切要重設
看它設定值都恢復後,打開我的 outlook express 竟然還是收不到
天呀!這可非同小可...
有人等著經銷商、外包的信,甚至工廠的訂單都是用信件往來的
這時一直告訴自己要冷靜,因為主機託管的窗口不是我,由另一個部門處理
(千萬不要問我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因為這就是職場的生態)
我只有新增與刪除的權利,說穿了只是多一個人做這檔子事而已
我利用 nslookup 和能夠操作的平台功能,發現只有平台恢復了
處理 mail的主機根本連不上,這時候我忍不住了,跑去問負責的那位主管
他跟我說他知道了,因為他說他有些客戶也跟他反應了這問題
他只是說在國外主機網站的討論區看見,好像磁碟陣列的主機出了毛病
正在救援中(因為國外是半夜兩點多),跟我說大約要一兩個小時才好
聽到這個消息,我就跟我同辦公室的人說了一聲,有人可能太專注了
沒聽到我說的,還是我應該大聲一點才是,呼~下次會改進的!
接著樓上的人事也打電話下來關切,只能回國外主機掛點,所以收不到
我自己打去工廠跟主管說,因為國外主機的原因,無法正常寄發信件
請他如有重要信件,可先用自己的代為寄送,結果竟然是要跟國外下訂單
這會真的尷尬了,因為接下來一拖就是三天,三天後的時效是不是來的及
於是,我再向那位對主管,(代管的窗口),他也是只能等待
雖然,該位主管是在下午五點多時跟我說修復了,直到離開(晚上七點)
只有一個domain的mail可以正常寄收,突然在我心頭浮上備援主機的想法
只是,這樣子的想法並不是不能實現,只是可能會有下列的問題:
1.真的出了問題時可以馬上接軌嗎?
2.因為主機託管,dns的設定可以馬上改就生效嗎?(改過 hinet 的 dns 設定的人就知道)
3.是否真的有這麼多人力維護?(一人 MIS ,就算我有進修過相關課程,可是一下子要馬上把那些 mail server都指向回來,應該也是個大工程吧!)
4.最難解決的「職場生態」:因為如果我弄得出來的話,何必國外託管呢?
(雖然該位主管已經向最上頭回報了,感覺還是挺失落的...唉~~)
光是以上這四點,就夠我頭大了!
有誰可以教教我呢?雖然我正著手於解決 win 2K server的先天障礙
這次的事件,讓我要仔細想一下是否要改工作目前的前後順序了!
(經過這次的事件,讓我體驗到 IT人的心境,就當它是另一種生活磨練)
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記憶裂痕「 PayCheck 」
愛看電影的我,來聊聊跟科技有關的電影吧!
在說看完的感覺之前,還是對這部電影來個概要的簡介
---------------------------
導演:吳宇森
主要演員:班艾佛列克
鄔瑪舒曼
艾倫艾克哈特
故事背景:名科幻作家菲利浦狄克小說中的未來世界
上映日期:2004/1/9
官方網站:http://www.uip.com.tw/PayCheck
---------------------------
其實這部電影,一開始並沒有這麼樣的吸引我,且上映時,我還在外島流浪
等我退伍後在電視上看見這部電影,發現其實還挺不錯看的
雖然也是有科技的議題,不會像 MATRIX「駭客任務」系列的虛幻與難懂
電影內容主要是說到一個據有高科技才能的人,每次接手企業委託的案子
完成一些遊走於法律邊緣的任務後,都要將該段時間內的記憶清除
保證該企業完整的原創性,當然該研發者也能獲得相對的高額收入(我也想)
這樣子的構想,對於現在這名為「高科技」掛帥的電子業
似乎也可以看見某些端倪,因為很多名為研發工程師的 RD 也是陷入了這泥淖中
不過換來的不是高額收入,而是該公司的股票,或是更高的底薪
至於那記憶是不是自己的呢?
這一點,可能就要去問問看那些愛用反競爭性保密條款的公司了
不過裡面有一個很特別的手法,就是男主角在那個時光機器上
私自安裝上了一個銅板大小的元件,就可以讓整個系統癱瘓
對於一個還沒有玩過大型主機的我來說,這樣子的東西是沒有親眼看過
不過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寫程式與硬體設計的人,過得是怎樣的生活
藉由電影的表達與呈現方式,讓我們這些生存在許多創新的一般人眼中
更突顯了我們自己的渺小與無知,所以常會犯了不該犯的錯誤
不知道是我們長進的太慢,還是資訊世代轉變的速度太快
不過想想十多年前,才剛從DOS時代進入WIN31
接著 WINNT、95、98、2K、ME、XP、2K3,到現在討論到火熱的VISTA
(MS$的重大記事: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misc/mstc/important.htm)
短短的十多年,就因為環境(商業利益)的變化
讓使用者強迫習慣過這麼多種 OS(作業系統)
對那些生活在山林野居的人,有差別嗎?(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要依賴它生存)
再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現在人總是一昧的在追求科技的發展
或許能夠先一步看見自己的未來,或是時局之後的走向
也許你會說可以未雨綢繆,這樣子何嘗不好?
假設,看見了自己未來的成功,你還會在現階段如此努力嗎?
或是看見了未來的失敗與潦倒,你現在還會繼續 120% 的努力嗎?
這其實都會增加更多的未定數吧!(就跟五條式子解六個未知數一樣)
反觀今日,有人說做出了更快、更小的CHIP或開創更聰明的AI智能程式
無論是那一種,在某部份而言是增進了人們生活的便利性
但也扼殺了許多人動腦的能力...
(傳聞美國的大賣場,收銀機當機,給三塊美金買個口香糖,可能會找五塊半)
再這樣子下去,最大的裂痕可能就發生在我們生活之中
因為跟不上外界的腳步,或是太過於某部份的偏執
有時想想,或許跟不上腳步也是好的,或是真的能夠清空某部份的記憶也不錯
當然!不要在最需要記憶的時候,什麼都想不起來的人就好(一_一|||)
記憶是如此的保貴,是否真的能用現值來衡量,這一點見仁見智。
在說看完的感覺之前,還是對這部電影來個概要的簡介
---------------------------
導演:吳宇森
主要演員:班艾佛列克
鄔瑪舒曼
艾倫艾克哈特
故事背景:名科幻作家菲利浦狄克小說中的未來世界
上映日期:2004/1/9
官方網站:http://www.uip.com.tw/PayCheck
---------------------------
其實這部電影,一開始並沒有這麼樣的吸引我,且上映時,我還在外島流浪
等我退伍後在電視上看見這部電影,發現其實還挺不錯看的
雖然也是有科技的議題,不會像 MATRIX「駭客任務」系列的虛幻與難懂
電影內容主要是說到一個據有高科技才能的人,每次接手企業委託的案子
完成一些遊走於法律邊緣的任務後,都要將該段時間內的記憶清除
保證該企業完整的原創性,當然該研發者也能獲得相對的高額收入(我也想)
這樣子的構想,對於現在這名為「高科技」掛帥的電子業
似乎也可以看見某些端倪,因為很多名為研發工程師的 RD 也是陷入了這泥淖中
不過換來的不是高額收入,而是該公司的股票,或是更高的底薪
至於那記憶是不是自己的呢?
這一點,可能就要去問問看那些愛用反競爭性保密條款的公司了
不過裡面有一個很特別的手法,就是男主角在那個時光機器上
私自安裝上了一個銅板大小的元件,就可以讓整個系統癱瘓
對於一個還沒有玩過大型主機的我來說,這樣子的東西是沒有親眼看過
不過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寫程式與硬體設計的人,過得是怎樣的生活
藉由電影的表達與呈現方式,讓我們這些生存在許多創新的一般人眼中
更突顯了我們自己的渺小與無知,所以常會犯了不該犯的錯誤
不知道是我們長進的太慢,還是資訊世代轉變的速度太快
不過想想十多年前,才剛從DOS時代進入WIN31
接著 WINNT、95、98、2K、ME、XP、2K3,到現在討論到火熱的VISTA
(MS$的重大記事: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misc/mstc/important.htm)
短短的十多年,就因為環境(商業利益)的變化
讓使用者強迫習慣過這麼多種 OS(作業系統)
對那些生活在山林野居的人,有差別嗎?(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要依賴它生存)
再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現在人總是一昧的在追求科技的發展
或許能夠先一步看見自己的未來,或是時局之後的走向
也許你會說可以未雨綢繆,這樣子何嘗不好?
假設,看見了自己未來的成功,你還會在現階段如此努力嗎?
或是看見了未來的失敗與潦倒,你現在還會繼續 120% 的努力嗎?
這其實都會增加更多的未定數吧!(就跟五條式子解六個未知數一樣)
反觀今日,有人說做出了更快、更小的CHIP或開創更聰明的AI智能程式
無論是那一種,在某部份而言是增進了人們生活的便利性
但也扼殺了許多人動腦的能力...
(傳聞美國的大賣場,收銀機當機,給三塊美金買個口香糖,可能會找五塊半)
再這樣子下去,最大的裂痕可能就發生在我們生活之中
因為跟不上外界的腳步,或是太過於某部份的偏執
有時想想,或許跟不上腳步也是好的,或是真的能夠清空某部份的記憶也不錯
當然!不要在最需要記憶的時候,什麼都想不起來的人就好(一_一|||)
記憶是如此的保貴,是否真的能用現值來衡量,這一點見仁見智。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老員工 vs 新MIS
轉行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情,尤其是要面對很多未知的狀況
正巧我是轉進了一間傳統產業的公司,當個唯一的「資訊專員」
(MIS可能會比較好聽)
不過也因為進了這樣子的公司,才會發現原來這就是時代的隔閡
實例如下:
-----------------------------------
員工A:X同學(他們都很喜歡這樣子叫我),為什麼我電腦沒辦法用印表機
我:我幫你看一下喔!打開「印表機與傳真」,裡頭啥都沒有,怎有辦法印?
我:我等一下幫你設定
(還忙著幫別人掃毒,清理一些有的沒的)
員工A又說話了...
員工A:電腦不是接上去就可以用了嗎?
我:...無言中...
心想:如果都這麼好弄的話,MIS應該失業一半了(如果啥都用USB接的話!)
心裡想說,應該來個機會教育一下(家教當多的後遺症)
這時候員工B突然冒出聲音...
員工B:不是這樣子的啦!應該是要幫印表機灌軟體,你才可以用它印東西啦!
我:傻眼...
這時候應該要怎樣跟兩位長輩說呢?
只好笑著說,你們兩個都說對一半啦!(裝忙中)
-----------------------------------
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年紀之間的隔閤
雖然據調查,現在台灣家中至少每一戶中,會有一臺以上的電腦
可是大多數的人都只還是停留在「使用者」的階段
所以都會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來解決相關的問題,雖然說常是斷章取義
員工A:應該是誤解了USB的用意。
員工B:不能算他不懂,只是認錯對象罷了!
這也許就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磨合期吧!
新MIS沒有立場可以說什麼,老員工本身也沒有錯
要怪的話,只能怪現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太快,讓人們來不及應變
不過,當MIS的各位,還是要耐住性子,畢竟我們就像是專業的打雜工。
(認命中...)
正巧我是轉進了一間傳統產業的公司,當個唯一的「資訊專員」
(MIS可能會比較好聽)
不過也因為進了這樣子的公司,才會發現原來這就是時代的隔閡
實例如下:
-----------------------------------
員工A:X同學(他們都很喜歡這樣子叫我),為什麼我電腦沒辦法用印表機
我:我幫你看一下喔!打開「印表機與傳真」,裡頭啥都沒有,怎有辦法印?
我:我等一下幫你設定
(還忙著幫別人掃毒,清理一些有的沒的)
員工A又說話了...
員工A:電腦不是接上去就可以用了嗎?
我:...無言中...
心想:如果都這麼好弄的話,MIS應該失業一半了(如果啥都用USB接的話!)
心裡想說,應該來個機會教育一下(家教當多的後遺症)
這時候員工B突然冒出聲音...
員工B:不是這樣子的啦!應該是要幫印表機灌軟體,你才可以用它印東西啦!
我:傻眼...
這時候應該要怎樣跟兩位長輩說呢?
只好笑著說,你們兩個都說對一半啦!(裝忙中)
-----------------------------------
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年紀之間的隔閤
雖然據調查,現在台灣家中至少每一戶中,會有一臺以上的電腦
可是大多數的人都只還是停留在「使用者」的階段
所以都會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來解決相關的問題,雖然說常是斷章取義
員工A:應該是誤解了USB的用意。
員工B:不能算他不懂,只是認錯對象罷了!
這也許就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磨合期吧!
新MIS沒有立場可以說什麼,老員工本身也沒有錯
要怪的話,只能怪現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太快,讓人們來不及應變
不過,當MIS的各位,還是要耐住性子,畢竟我們就像是專業的打雜工。
(認命中...)
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跳線還是不跳線?
「跳線」
對現在才開始接觸電腦的使用者來說,應該是一個有點模糊的名子
因為現在新的設備,無論那種網路線,只要接上就會通(除非你是 pc<--> pc)
因為現在的設備大多已經把會自動判別跳線或非跳線的網路線,並且以正確的方式傳送資料,所以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對我來說也是)
跳線漸漸地會走入歷史...(連去上網管課時,老師都不教了,>_<)
不過,今天因為碰到了舊型的設備,硬是不會判別跳線與否 所以也喚起了我弄清楚的欲望,更何況這在以前學生時期的計算機概論中 有認真聽的人應該也是少之又少,不是上bbs就是在玩小型的game 這兒我就來個小小教學吧!
跳過了一大堆理論和協定不說 網路上真的要找的話,包準看不完 我們就直接針對八芯的網路線來做說明:
1.網路線可以顏色分為:白綠、綠、白澄、橙、白藍、藍、白棕、棕等八色。
2.兩兩相綑:(白綠、綠)、(白澄、橙)、(白藍、藍)、(白棕、棕)。
3.網路線資料傳送為1、2、3、6腳位來做資料處理。 (說到這兒應該嗅出端倪了吧!)
4. 腳位說明:腳位1:Tx+(傳送+)、腳位2:Tx-(傳送-)、腳位3:Rx+(接收+)、腳位4:Rx-(接收-)。
5.那腳位4、5、7、8只要維持:藍、藍白、棕白、棕即可。
6.一般的網路線編法為568A: 腳位1:白綠、腳位2:綠、腳位3:白橙、腳位6:橙。
7.跳線的網路線編法為568B: 腳位1:白橙、腳位2:橙、腳位3:白綠、腳位6:綠。
說明:568A <--> 568B
1.所謂跳線就是指線的兩端用不同編法:
(1)568A的 Tx+ --> 568B的 Rx+、568A的 Tx- --> 568B的 Rx-。
(2)568B的 Tx+ --> 568A的 Rx+、568B的 Tx- --> 568A的 Rx-。
2.有圖有真相:
(1)
(2)
3.最後,因為網路線經常會折損,所以最好加上一個護套,網路線壽命會長一點,如下圖:
對現在才開始接觸電腦的使用者來說,應該是一個有點模糊的名子
因為現在新的設備,無論那種網路線,只要接上就會通(除非你是 pc<--> pc)
因為現在的設備大多已經把會自動判別跳線或非跳線的網路線,並且以正確的方式傳送資料,所以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對我來說也是)
跳線漸漸地會走入歷史...(連去上網管課時,老師都不教了,>_<)
不過,今天因為碰到了舊型的設備,硬是不會判別跳線與否 所以也喚起了我弄清楚的欲望,更何況這在以前學生時期的計算機概論中 有認真聽的人應該也是少之又少,不是上bbs就是在玩小型的game 這兒我就來個小小教學吧!
跳過了一大堆理論和協定不說 網路上真的要找的話,包準看不完 我們就直接針對八芯的網路線來做說明:
1.網路線可以顏色分為:白綠、綠、白澄、橙、白藍、藍、白棕、棕等八色。
2.兩兩相綑:(白綠、綠)、(白澄、橙)、(白藍、藍)、(白棕、棕)。
3.網路線資料傳送為1、2、3、6腳位來做資料處理。 (說到這兒應該嗅出端倪了吧!)
4. 腳位說明:腳位1:Tx+(傳送+)、腳位2:Tx-(傳送-)、腳位3:Rx+(接收+)、腳位4:Rx-(接收-)。
5.那腳位4、5、7、8只要維持:藍、藍白、棕白、棕即可。
6.一般的網路線編法為568A: 腳位1:白綠、腳位2:綠、腳位3:白橙、腳位6:橙。
7.跳線的網路線編法為568B: 腳位1:白橙、腳位2:橙、腳位3:白綠、腳位6:綠。
說明:568A <--> 568B
1.所謂跳線就是指線的兩端用不同編法:
(1)568A的 Tx+ --> 568B的 Rx+、568A的 Tx- --> 568B的 Rx-。
(2)568B的 Tx+ --> 568A的 Rx+、568B的 Tx- --> 568A的 Rx-。
2.有圖有真相:
(1)
(2)
3.最後,因為網路線經常會折損,所以最好加上一個護套,網路線壽命會長一點,如下圖: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ping和tracert(traceroute)
轉進mis這工作開始,遇見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事、物
在開始工作之前,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真的遇到時,還是很難置信
今天就來說說 ping 和 tracert(traceroute)的差異和關連
一般家中用戶應該大多是用第一個指令,除非你家有兩三個人在「養動物」
才會用到第二個指令,就先從第一個 ping 說起吧!
在開始工作之前,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真的遇到時,還是很難置信
今天就來說說 ping 和 tracert(traceroute)的差異和關連
一般家中用戶應該大多是用第一個指令,除非你家有兩三個人在「養動物」
才會用到第二個指令,就先從第一個 ping 說起吧!
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UNIX-LIKE之路(下)
飄呀~蕩呀~
經過了一年七個月又兩天,我的軍旅生活結束了!
在我當兵的生活之中,其實我的Server也有掛點過
還好,這一次只有hd和顯卡風扇,因為全年不關機而燒毀
其它的硬體還在正常運作(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努力的跑著呢!^^)
不過經過了軍旅生涯的洗禮,我又回到了編輯一途
經過了兩年編輯的「歷練」,在這段時間裡,我仍然在接觸相關的東西
雖然跟我的編輯工作無關,畢竟是我自己的興趣之一,不過...
現在穩定多了,原本在家中用 Fedora4 架設了一個Server
讓他單純的跑 VSFTP 和 APACHE + PHP
一方面是練習系統,一方面是提供一個自己使用方便的平台
不過在使用方面,總覺得自己用得不太順手
圖形界面大多的問題都能解決,但文字介面才是王道呀!(因為硬體需求小)
除此之外,也因為想要轉換跑道(這是個重大決定)
於是在國中之後從未補習過的我,就繳交了一筆巨額的補習費
去參加了某間同事推薦的補習班,加入了 LPI 認證的課程
打從心底要讓自己克服,一直無法活用熟悉的文字介面
另一方面也是投資自己,或許對一個非本科系的我來說,要進這領域有點難
但是,人總是要勇於嘗試,才能夠知道自己的潛能是否真的有發揮出來
因為補習班上課的使用環境是使用 Fedora6,所以我就悄悄地把我的Server
一起改版至 Fedora6,從此就跳入了Linux這一條充滿奇幻的路。
開啟了跟Linux+許多伺服器混戰之門
不過,我還是個很新的新手,就跟使用 WINDOWS 系列的OS一樣
會應用的人不一定真的懂
我只能期望自己除了會用之外,還要真的能夠懂其內涵呀!
如果有同好能夠一起研究、討論,別忘了來這個園地指教討論囉!
(雖然 Fedora 只是 redhat 的前驅者,但是Unix-Like的使用大同小異)
經過了一年七個月又兩天,我的軍旅生活結束了!
在我當兵的生活之中,其實我的Server也有掛點過
還好,這一次只有hd和顯卡風扇,因為全年不關機而燒毀
其它的硬體還在正常運作(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努力的跑著呢!^^)
不過經過了軍旅生涯的洗禮,我又回到了編輯一途
經過了兩年編輯的「歷練」,在這段時間裡,我仍然在接觸相關的東西
雖然跟我的編輯工作無關,畢竟是我自己的興趣之一,不過...
現在穩定多了,原本在家中用 Fedora4 架設了一個Server
讓他單純的跑 VSFTP 和 APACHE + PHP
一方面是練習系統,一方面是提供一個自己使用方便的平台
不過在使用方面,總覺得自己用得不太順手
圖形界面大多的問題都能解決,但文字介面才是王道呀!(因為硬體需求小)
除此之外,也因為想要轉換跑道(這是個重大決定)
於是在國中之後從未補習過的我,就繳交了一筆巨額的補習費
去參加了某間同事推薦的補習班,加入了 LPI 認證的課程
打從心底要讓自己克服,一直無法活用熟悉的文字介面
另一方面也是投資自己,或許對一個非本科系的我來說,要進這領域有點難
但是,人總是要勇於嘗試,才能夠知道自己的潛能是否真的有發揮出來
因為補習班上課的使用環境是使用 Fedora6,所以我就悄悄地把我的Server
一起改版至 Fedora6,從此就跳入了Linux這一條充滿奇幻的路。
開啟了跟Linux+許多伺服器混戰之門
不過,我還是個很新的新手,就跟使用 WINDOWS 系列的OS一樣
會應用的人不一定真的懂
我只能期望自己除了會用之外,還要真的能夠懂其內涵呀!
如果有同好能夠一起研究、討論,別忘了來這個園地指教討論囉!
(雖然 Fedora 只是 redhat 的前驅者,但是Unix-Like的使用大同小異)
2007年4月14日 星期六
錄製線上廣播
今天,因為某些特別的需要,要錄製一段廣播的採訪,於是又開始弄東弄西了!
其實,這對一些稍稍懂點電腦的人,應該都知道原理,我只是想弄個圖文檔來分享一下
需要工具:音源線一條、錄製軟體一套(這裡我用 goldwave,其實windows有內建一套)
步驟如下:
一.把音源線連接speaker插孔和音源輸入
(圖略)
二.開啟線上廣播
三.開啟錄製軟體( goldwave )
四.按下錄製鍵
五.開始同步錄音,初始格式為 *.wav
六.可另存為 mp3檔(需安裝 LAMP 套件中之 lame_enc.dll 至 c:\windows\system32(for xp))
這樣一來就大功告成了!接著就可以再把這段實錄放至在自己的blog上
其實這種做法不僅僅可以用來錄線上廣播
如果家中還有古老的卡式錄音帶或其它音樂輸出設備
想要美好的聲音或回憶,轉存成 CD 或 MP3的話,也可以如法泡製
只要把連接在電腦 SPEAKER 這端的線,改接至卡式隨身聽或其他播放設備
那些美好的聲音一樣也能獲得保存。
(PS:宣告一下,以上使用使用軟體均屬該公司所有,此僅為試用於教學使用,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其實,這對一些稍稍懂點電腦的人,應該都知道原理,我只是想弄個圖文檔來分享一下
需要工具:音源線一條、錄製軟體一套(這裡我用 goldwave,其實windows有內建一套)
步驟如下:
一.把音源線連接speaker插孔和音源輸入
(圖略)
二.開啟線上廣播
三.開啟錄製軟體( goldwave )
四.按下錄製鍵
五.開始同步錄音,初始格式為 *.wav
六.可另存為 mp3檔(需安裝 LAMP 套件中之 lame_enc.dll 至 c:\windows\system32(for xp))
這樣一來就大功告成了!接著就可以再把這段實錄放至在自己的blog上
其實這種做法不僅僅可以用來錄線上廣播
如果家中還有古老的卡式錄音帶或其它音樂輸出設備
想要美好的聲音或回憶,轉存成 CD 或 MP3的話,也可以如法泡製
只要把連接在電腦 SPEAKER 這端的線,改接至卡式隨身聽或其他播放設備
那些美好的聲音一樣也能獲得保存。
(PS:宣告一下,以上使用使用軟體均屬該公司所有,此僅為試用於教學使用,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文字工的甘苦談
在我轉型IT之前,我只是一個線上教學的數理編輯
對很多人來說,這應該是個很陌生的領域
其實,對很多人而言應該是熟到不能再熟了吧!
只是把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網頁、FLASH動畫或視訊...等
跟一般出版社的編輯們,又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而我當時編的內容是什麼呢?
有些人以為我是編資訊相關的內容,我才會轉入IT產業
其實,並不然...
因為我當時編的內容,只要念過大學,就一定會看過
為什麼可以這樣子說呢?
因為我做的是國中自然科、高中物理化學的編輯
所以只要是念過大學的人,一定都有念到滾瓜爛熟過(除非你跳級或是...)
所以線上教學並不是多麼神奇或遙不可及的東西
只是多了點聲光效果,以及那些讓學生不要睡著的噱頭罷了!
早在五、六年前,我就接觸到這個領域了
我這一篇要說的就是這領域編輯的甘苦談...
(雖然我身旁也有很多出版社的編輯,下次有空再幫你們吐吐苦水)
其實,這個領域的編輯每個人都要具備一個「功能」
就是要有能被壓榨的特性之外,還有下列的奇怪事件:
1.不時會被「口頭教導」
2.再來就換「加班恐嚇」
3.最後還忍受「冷嘲熱諷」
除此之外,還要加上高人一等的「忍功」(忍著不發火還要能繼續做事的能耐)
也許很多上班族,都會說有這樣子的遭遇,我只是加以發揚光大...
這種編輯要面對的事情有:外包人員比正職大牌、有人攪不清狀況(經常是中階管理者)...等
尤其是事情做到一半時,有人突然跑來說:
「你!幫xxx看個腳本」
「你!幫xxx校個講義」
「你!教一下xxx怎麼用那個」
...(族繁不及備載)
這些其實都沒有什麼要緊的,就當做是新舊交替的必經之路
可是才過沒多久,當初跑來叫我們去幫誰做什麼的人
就會轉過頭來跟你說:
「喂!你的進度落後囉!自己看著辦」
「喂!怎還有這麼多還沒有弄完」
「喂!你怎會做這麼慢呀!不會快一點嗎?」
...(聽了滿肚子火)
這也許是很多行業都會遇到的事情,我只是化文字為力量
為辛勤努力的編輯們發個聲,請那些忘了「時間是公平」的中階主管
請在說話之前,想想在您要求我們支援東、支援西的時候
您浪費的是三人份的時間 → 您吐口水+我忍耐+新人無奈的時間
因為這領域的職場生態,人員的流動率之大,絕非一般工作能夠想像
拿筆者來說,短短的兩年間至少就可以看著1~20人的來來往往
我想,這種「地獄迴圈」應該很難脫離這個領域了!
還在那領域的舊同事們,我在這兒給你們致上最高的敬意囉!(快逃...)
ps:希望那個中階主管不要發現這一篇!呼...
對很多人來說,這應該是個很陌生的領域
其實,對很多人而言應該是熟到不能再熟了吧!
只是把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網頁、FLASH動畫或視訊...等
跟一般出版社的編輯們,又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而我當時編的內容是什麼呢?
有些人以為我是編資訊相關的內容,我才會轉入IT產業
其實,並不然...
因為我當時編的內容,只要念過大學,就一定會看過
為什麼可以這樣子說呢?
因為我做的是國中自然科、高中物理化學的編輯
所以只要是念過大學的人,一定都有念到滾瓜爛熟過(除非你跳級或是...)
所以線上教學並不是多麼神奇或遙不可及的東西
只是多了點聲光效果,以及那些讓學生不要睡著的噱頭罷了!
早在五、六年前,我就接觸到這個領域了
我這一篇要說的就是這領域編輯的甘苦談...
(雖然我身旁也有很多出版社的編輯,下次有空再幫你們吐吐苦水)
其實,這個領域的編輯每個人都要具備一個「功能」
就是要有能被壓榨的特性之外,還有下列的奇怪事件:
1.不時會被「口頭教導」
2.再來就換「加班恐嚇」
3.最後還忍受「冷嘲熱諷」
除此之外,還要加上高人一等的「忍功」(忍著不發火還要能繼續做事的能耐)
也許很多上班族,都會說有這樣子的遭遇,我只是加以發揚光大...
這種編輯要面對的事情有:外包人員比正職大牌、有人攪不清狀況(經常是中階管理者)...等
尤其是事情做到一半時,有人突然跑來說:
「你!幫xxx看個腳本」
「你!幫xxx校個講義」
「你!教一下xxx怎麼用那個」
...(族繁不及備載)
這些其實都沒有什麼要緊的,就當做是新舊交替的必經之路
可是才過沒多久,當初跑來叫我們去幫誰做什麼的人
就會轉過頭來跟你說:
「喂!你的進度落後囉!自己看著辦」
「喂!怎還有這麼多還沒有弄完」
「喂!你怎會做這麼慢呀!不會快一點嗎?」
...(聽了滿肚子火)
這也許是很多行業都會遇到的事情,我只是化文字為力量
為辛勤努力的編輯們發個聲,請那些忘了「時間是公平」的中階主管
請在說話之前,想想在您要求我們支援東、支援西的時候
您浪費的是三人份的時間 → 您吐口水+我忍耐+新人無奈的時間
因為這領域的職場生態,人員的流動率之大,絕非一般工作能夠想像
拿筆者來說,短短的兩年間至少就可以看著1~20人的來來往往
我想,這種「地獄迴圈」應該很難脫離這個領域了!
還在那領域的舊同事們,我在這兒給你們致上最高的敬意囉!(快逃...)
ps:希望那個中階主管不要發現這一篇!呼...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UNIX-LIKE之路(上)
想想我是怎麼走上這條不歸路的...
話說六七年前,在家拿一台K7等級的電腦+天兵級的WIN ME架了一個 SERVER開始
那時沒有想太多,只是想把手邊的機器善用一下
弄個APACHE(WIN32)+PHP+SERVER-U+MAIL(MDAEMON) SERVER
剛架好時挺開心的,因為第一次自己亂弄一個可以從遠端存取的資料的系統
(VNC不算的話)
還在一頭熱研究相關設定值時,就覺得常無故當機、或是某些服務動不了
一直到我即將當兵的前夕....突然某天在公司連家裡的FTP竟完全失效
(心想該不會是當機吧?)
當回家時才發現,怎連電源都沒有亮了!!
原來是主機燒了,天呀!對窮學生來說是多痛的一件事(雖然打工的薪水不少)
仔細檢查,損失慘重,除 HD 和 CDROM,其它全部掛點(一.一|欲哭無淚)
只好趕在當兵之前,衝去順發3C直接敗了一台新的主機
不過就不敢輕易拿來玩 SERVER了!害怕慘案再度發生,
當下思考後,列出來的原因可能有:
1.是天兵級的 OS(WIN ME):用過的都"爛"不絕口
2.掛上太多服務:K7-700+256MB RAM 要跑這麼多服務(辛苦它了)
3.散熱不當(這是主因):那年的夏天特別熱 + 主機在小小的儲藏間裡...
4.自己愛玩:這一點是我自己覺得的啦!不然怎會燒了呢!?
直到朋友換下來 K6II-500的主機,就擋來用,灌了當時完全不懂的 LINUX
因為 LINUX當時的訴求就是硬體需求小、多工、FREE...的特性
不過,對於完全不懂的我來說,只能夠一邊看著鳥哥的教學
一邊 step by step 的安裝
好不容易把系統給灌好後,發現了一個大問題(鳥哥再次感謝您~~)
雖然有提供圖型介面,可是對我來說,那個不熟悉的圖型介面,跟火星文一樣
就算知道大概的意思,也很難把服務正確的啟動,
更別說要怎麼用TEXT的模式設定...
因為當兵時間迫在眉睫,只好請教朋友把上頭的FTP服務
(好像是wu-ftpd,有點忘了)開啟後...
(其實,在公司最常用的還是連回家使用FTP的服務,備份資料方便!!)
本人就開始了一年多苦難的外島(馬祖 - 東引島)當兵之旅...
...TO BE CONTINUED
話說六七年前,在家拿一台K7等級的電腦+天兵級的WIN ME架了一個 SERVER開始
那時沒有想太多,只是想把手邊的機器善用一下
弄個APACHE(WIN32)+PHP+SERVER-U+MAIL(MDAEMON) SERVER
剛架好時挺開心的,因為第一次自己亂弄一個可以從遠端存取的資料的系統
(VNC不算的話)
還在一頭熱研究相關設定值時,就覺得常無故當機、或是某些服務動不了
一直到我即將當兵的前夕....突然某天在公司連家裡的FTP竟完全失效
(心想該不會是當機吧?)
當回家時才發現,怎連電源都沒有亮了!!
原來是主機燒了,天呀!對窮學生來說是多痛的一件事(雖然打工的薪水不少)
仔細檢查,損失慘重,除 HD 和 CDROM,其它全部掛點(一.一|欲哭無淚)
只好趕在當兵之前,衝去順發3C直接敗了一台新的主機
不過就不敢輕易拿來玩 SERVER了!害怕慘案再度發生,
當下思考後,列出來的原因可能有:
1.是天兵級的 OS(WIN ME):用過的都"爛"不絕口
2.掛上太多服務:K7-700+256MB RAM 要跑這麼多服務(辛苦它了)
3.散熱不當(這是主因):那年的夏天特別熱 + 主機在小小的儲藏間裡...
4.自己愛玩:這一點是我自己覺得的啦!不然怎會燒了呢!?
直到朋友換下來 K6II-500的主機,就擋來用,灌了當時完全不懂的 LINUX
因為 LINUX當時的訴求就是硬體需求小、多工、FREE...的特性
不過,對於完全不懂的我來說,只能夠一邊看著鳥哥的教學
一邊 step by step 的安裝
好不容易把系統給灌好後,發現了一個大問題(鳥哥再次感謝您~~)
雖然有提供圖型介面,可是對我來說,那個不熟悉的圖型介面,跟火星文一樣
就算知道大概的意思,也很難把服務正確的啟動,
更別說要怎麼用TEXT的模式設定...
因為當兵時間迫在眉睫,只好請教朋友把上頭的FTP服務
(好像是wu-ftpd,有點忘了)開啟後...
(其實,在公司最常用的還是連回家使用FTP的服務,備份資料方便!!)
本人就開始了一年多苦難的外島(馬祖 - 東引島)當兵之旅...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