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工商服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工商服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當Yahoo! 站長工具遇上Google Analytics(Y & G Analytics Tools)

2 則留言:
對部落客來說,自己所經營的網站(部落格)早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上面無論是吐苦水分享心得八卦或是藉由它來拓展人脈,如果是商業經營或有特定用途的網站(部落格),對於網站流量分析追蹤的需求,就變得十分迫切。

礙於平台定位與系統負載的考量,一般BSP平台所提供的網站分析(統計),功能大多比較陽春,如果你想要知道來自己網站的人,究竟是來自什麼地區、族群、時間...等,更為詳細的資料,就得藉由其它的工具來達成。(若是自己架站,可在主機端做其它的流量分析,不用假手它人)

先前有紅極一時的Google 分析(Google Analytics),光是掛著Google之名號,我想就有一堆人搶著用,幾周前,台灣入口網站的龍頭Yahoo!奇摩也提供了免費「Yahoo!奇摩站長工具」。我自己已經使用Google Analytics好一段時間,既然本土的入口網站也提供了相關服務,怎能不來試它一試,看看它究竟跟Google所提供的分析有何不同呢?

...原文刊登於ZDNet(上)(下)

令人疑惑的設計

先不論Yahoo!奇摩站長工具與Google分析的相似度有多高,或許各有其優缺點,例如Yahoo!奇摩站長工具主打「15分鐘的更新速度」(不過不知道是指15分鐘內的線上人數,還是精確度到15分鐘?),但是有些弔詭的設計,就讓我無法理解。

1.網址列不相容Google:

正當我興高采烈的在自己Blogger上的一個小部落格試用站長工具的「統計工具」時,網站竟然跟我回報此網址(URL)無效?經我交叉比對之後發現,原來是因為我使用的網址含有「」這個符號而無法使用。
例:http://xxx-xxx.xxx.com


yahoo站長工具不能加入上層網址有"-"符號的blogger網站

不過, Yahoo!的部落格(myblog)網址不是也有一長串的符號嗎?其中還不乏「」這個非英數的符號(例:http: //tw.myblog.yahoo.com/jw!xxx...),就算使用內建自訂網址的服務,也允許加入「─」這個符號(例:http: //tw.myblog.yahoo.com/xxx-xxx...),為什麼就能夠加入統計工具呢?

經過我一番研究,我推想是只有最上層網址不能含「─」這個符號,再下層的網頁結構似乎就沒有此類限制。喜歡追根究底的我,突然閃過一個想法,Yahoo!部落格內建產生的那一長串網址(含!)能不能加入Google分析呢?

結果,竟然也發生「因為特殊符號!而成為無效輸入」的情況!難不成這是另一種「市場壁壘」?(就算可以將加入Google分析,也無法在myblog中正常使用,這我第三點會提及)已有朋友跟我遇到相同的情況,難不成為了要使用該工具,還得去更改使用許久的網址,我想會遭遇此問題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希望未來可以獲得改善。


Google Analytics也不能加入有"!"的myblog部落格網址

另外,原有內建於myblog上簡易型的「統計資料」當加入Y!站長工具的統計工具後,似乎就成了觀賞用的裝飾品(停擺不再更新),或者是仍在進行資料整合或更新,但我看不出來。

2.無法支援自家其他服務:

我部落格因為架在Google所擁有的BSP平台,即「Blogger(Bolgspot)」上,所以使用Google Analytics作為分析工具,並採用Google Adsense(類似於Yahoo!站長工具中的「廣告工具」)。Google分析和Adsense皆採用Javascript的方式收集資料,所以 Blogger支援Javascript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Yahoo!站長工具中,也提供了一個「搜尋工具」,但是它似乎無法直接套用在自家部落格平台,但支援JavaScript的別家部落格,則可以套用(除了無名小站非金級會員及Yahoo! My blog以外,多數BSP業者均支援Javascript。

Yahoo!站長工具不允許自家部落格支援Javascript,卻允許別人的部落格使用,這就形成,自家部落格反而不能使用站長工具的有趣情形。安全性的考量固然重要,使用者方便性是否也該兼顧呢?是否也該像「統計工具」一樣,製作出自家平台也適用的搜尋工具呢?雖說myblog原本就內建有搜尋工具。

3.使用門檻:

最後一點讓我覺得無法理解之處,就是「廣告工具」的門檻。雖然在說明頁上只是「建議」每月有100萬Page View的部落格再來申請,成效最佳。


Yahoo廣告工具的申請頁面。

但我實際測試了一下,其實那100萬的Page View是「最低門檻」,相較之下Google AdSense或BloggerAD的門檻似乎就低了許多。我心想:「如果每個月有百萬流量的部落格,應該距直接談下廠商廣告不遠了吧?還需要透過 Yahoo!的平台嗎?」,這麼一來促銷嫌疑不免有點濃。

誰會使用Y!站長工具?

自從Y!站長工具正式公開之後,我就問了幾個跟我一樣有在玩部落格的朋友:「你們會跳槽過去用這個新的站長工具嗎?」聽到的答案大多是否定的,其實這跟使用習慣開放的時間有關,畢竟Google分析比Y!站長工具出現的時間早得多。

唯一讓我看見Y!站長工具可能出線的機會,就是看見了許多不支援Javascript部落格的需求(可用Gif的圖檔來做資料統計)。除此之外,挾帶著大量人氣的社群網站(它們自家的產品)也是使用族群之一,因為它們已經直接把這工具內建在網站的平台上(便利始終來自於惰性),只是,你還得付費才有資格使用。

如果你部落格是自行架設,當然也能使用此工具,不過究竟是哪一項誘因,會讓你捨棄Google而去採用Y!,這點就挺耐人尋味,是「即時」的更新速度?老實說,我個人覺得統計資料的分析,應該比即時來得重要

此外,上述問題其實在Yahoo官方討論區中,也已經有人提及,例:統計工具中無法加入含「」的網址、搜尋工具的不合理性,甚至有些負面的消息傳出,但 Y!站長工具和Google 分析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兩者的營利經營方向上。

設計的工具對自家競爭有利乃天經地義,端看服務能否為使用者接受,在線上音樂剛興起時風靡所有網民們,一說要收費,使用人數就隨即銳減,但還是有人會繼續延用,原因在於「習慣」和「便利」性讓大家願意掏錢出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端看你站在什麼角度來看待,其實,並無對錯的問題。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MIS該何去何從

12 則留言: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這個模糊頭銜的職業別,最近這幾年景氣不佳,IT投資減少,MIS也遭到衝擊。要不是公司的需求大大地減少,要不就是一個人當一個部門在用,就連薪水也呈現急速下降的趨勢。就算不考慮大環境的衰退,IT部門直接裁撤,就是將相關業務外包(Outsourcing)給民間廠商,採用「量時而沽」(價位與救援時間成反比)的方式簽定維護合約,不過,真的到事發現場的人,極有可能不是原先簽定合約的廠商(台灣很風行的轉包制度)。

...原文刊登於ZDNet(上)(下)

MIS=IT水電工?

發生這樣的命運,或許你會想問,怎麼會這樣?我們來看看時下的MIS最常遇見的狀況:

1.要求你會程式設計、懂資料庫、網頁技術,最好還具備跨平台的操作能力。
2.只要跟電腦沾上邊,甚至跟「」有關的全都找你。(當仁不讓的水電工?)
3.希望你有國際證照,但不見得會反映在你所在意的事情上。(一般是薪水...)
4.公差的不二人選,尤其是苦力。(總讓人有種「很閒」的錯覺)

上述的情況,無論你是求職者就職者或是久居此位的工作者,就算沒有親自遭遇,至少也曾從同業的口中聽過,或許國內的老闆及主管對MIS這份工作的定位,大多還是停留在「維修電腦、灌灌軟體」這舊有的印象中。

現居MIS相關職位的人雖平日的維護工作雖不可少,但因為取代性較高(老闆心想:再找個工讀生也做得來!),在上司眼中,或許還比不上一個總機來得重要。如果不讓自己具備無可取代的重要性,隨時都有可能會被大環境或資訊委外給淘汰,很難不保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MIS=全能人才?

就算公司真的能夠認清MIS的定位,或許也是過於高標準。以我聽過的一個例子來說,某公司想找一個MIS工程師,開出了以下的要求:

1.熟硬體維護、具備三年以上伺服器管理的實務經驗。
2.有專案開發或導入ERP的經驗。
3.具備C++或.NET的維護能力。
4.具備高度的協調能力,處理上級的交辦任務。

這樣的條件看來一般,但實際瞭解現況後,你就會發現那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件事,無論你是身居MIS或IT部門,不管是三年還是五載,是否就能有這獨挑大樑的能力呢?

程式的維護能力,究竟是要具備無中生有的能力,還是只要能看得懂就好?老實說,有時是求才公司的「兩手策略」,先請人才入甕(簽定期的工作合約?),至於實際的工作內容,往往都得深陷泥淖中才能窺其全貌。最後一點,其實是最難達成的一件事,因為MIS主要的工作,就是讓人員與資訊相關軟硬體能夠協同作業,只要與人有關的工作,關鍵點一定是在「」身上,所以這份工作,常會把自己弄得裡外不是人

伺服器的管理經驗超過三年算是裡面最明確的要求。

至於專案開發或導入ERP的經驗,這點就把能力的範圍往縱向延伸,這應該是專案經理(PM)或是高階主管才有權能主導的事(在資訊工作裡,具備技能的人,不見得能主導一切),換句話說,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才為什麼要跳來當個工程師呢?。

就算你真的能夠勝任以上的條件,若是這樣子的職缺如果只有「一名」,又可能會把自己推入人單力薄的惡性循環中。礙於本土企業的特有文化,那份職缺最後還是被內部幾名IT人,採跨部門的方式,以兼任之名自行吸收。

在這種情況下,IT專業性愈低,愈像是「階段性任務」的職位,一旦遇到人事精簡大環境變動時,一定也逃不過前幾波的裁員名單(不少同業就在精簡的潮流裡被辭退)。再不然就只能抓住某個關鍵的核心不放(例:ERP、CRM系統),做為自己的保命符,一日渡過一日的死命撐下去。

人和的能力

此外,有句話說得好:「天時、地利、人和」。千萬別以為一昧地蠻幹,就能得到眾人的賞識,有些事關起門,能夠做到完善的處理是很好沒錯,但與公司整體營運有關的政策,極有可能會變成「搬石頭砸自己腳」的局面。

以即時通訊的封鎖政策為例,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即時通訊常衍生出下列問題,因此每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相關的限制或使用規定:

1.使用者誤點木馬連結執行有毒的壓縮檔案。
2.傳送大型檔案或者跟朋友閒話家常(語音通訊),影響網路的傳輸品質
3.整日在即時通訊上串門子,影響工作進度

你如果沒事先得到老闆(主官)首肯,並留下記錄(口說無憑),就直接從閘道端將即時通訊的連線全部封鎖,心想著:「能夠減少資安事件,又能夠增進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

沒錯!這或許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但是,因為你的求好心切(或莽撞行事),就得有背上某些罪名的心理準備,如影響業務拓展、造成通信費用增加...,這時就真的只能淚往肚裡吞

所以,現在的MIS不能太憨直,除了要多培養自身的技能之外,最好能夠加強「溝通技巧」,因為到頭來你會發現,最好的管理,就是你跟老闆溝通後所頒布的內部命令,當一切都有「依據」之後,才是考慮該用何種技術或方案,來解決問題或推行資安政策。

MIS能否被重視,看你怎麼跟老闆說出自己的價值,或者說你提出的建議是否有建樹,尤其是突顯能夠節省多少成本(包含時間與人事)而定。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說服的提案,往往就只能屈就自己繼續當一個「高級水電工」。

下一步

曾聽許多前輩們提過,在你投入MIS這個「非人」行業後,你就得先想想自己的生涯規畫,除非你身處升遷體制建全的大企業或外商(還得使出混身解數才行),不然,身處不被重視的工作環境裡,你就必須時時警惕自己,除了跳槽轉職轉進管理階層(含顧問)之外,其餘的工作內容,往往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機械化,這也是為什麼很少有人能夠MIS做到老的原因。

因此,大多數的MIS,如果在自己設定的時間點內,在公司內部無法順利的攀升到特定職位(管理職、顧問等),不是屈就於原職位(如果福利夠吸引人),就只能選擇向外發展一途。我也聽說有些人會選擇惡搞,來增加自己的重要性(例:不在公司時,讓網路攤瘓或主要服務停擺),但這種可不值得學習。

終有一天,MIS和公司的緣份會走到盡頭。一旦被迫或主動離開原職位時,有能力運氣好的人,或許能被賞識而挖角運氣不好的人,就只能在獵才平台上,變成商品待價而沽。再不然就只能轉戰別的市場,或做個小生意糊口,拋開原有的豐功偉業。很多在中小企業待上三五年的MIS,很多都會投入SI或是資訊委外的市場。(或許這也是造就外包業務如此蓬勃發展的主因。)我曾與轉戰外包廠商的同事聊過,在他們的工作領域,你的經歷技能溝通技巧,往往就直接地成為你與公司談薪水的籌碼(這點與你去公司求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這時,「人脈」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無論能否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或者在你走頭無路時,那個能給你一線生機的貴人,很有可能就是你曾接觸過的某個客戶。更何況,在異常競爭的資訊業裡,很難保證自己什麼角度都面面俱到,此時人脈就是你背後最大的支援,協助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而這種能力往往也是自己價值的一部份,無論你是不是MIS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洋蔥路由的應用(Application of TOR)

6 則留言:
網路生活愈來愈便利的現在,網路卻變得更加不自由,因為使用網路的風險跟以前相比大出許多,讓網路的自由程度也大打折扣,如果你在家裡關起門來玩,頂多是受到對方網站的限制,例如:整個網段的IP都被對方網站封鎖限定總流量……等。

如果是在公司企業學校機關的網路環境中,上網的限制就更加嚴苛,例如:阻擋P2P下載軟體的連線無法登入Windows Live Messenger(MSN)Skype即時通訊軟體,甚至禁止使用其它的社交平台,如:無名小站、BBS……等。無論來自那一方的限制,對我們來說都是極為掃興的事,就像連去某些網站,所有的圖片都變成叉燒包的模樣,這時候的心情只能用身不由己來形容。


軟體介紹:Tor(The Onion Router)
軟體性質:免費軟體
版本代碼:0.1.2.19(內含Tor & Privoxy & Vidalia & Torbutton)
作業系統:Windows、Mac OS X、Linux/Unix
檔案大小:6.38MB
語言介面:中、英文
官方網站:https://www.torproject.org/
軟體下載點:https://www.torproject.org/download.html.en
Tor的使用方法原本是採取命令模式、或編輯文字檔來完成,這點很難被大眾接受與使用;經過一段時間的演進之後,已經有了圖形化的管理介面「Vidalia」,甚至還包含了Firefox瀏覽器能直接使用的套件「Torbutton」,讓Tor的使用變得超級簡單喔!



安裝的部份其實並不算太困難,原則上套用預設值即可,所以在這邊我也不多詳述,就直接切入重點吧!其實Tor這個軟體(套件)除了上述的程式外,還包含「Privoxy」(類似代理伺服器的功能),這些程式(Vidalia除外)各別其實都能夠單獨運作,這個套件就是一次打包好給大家使用。

Tor的特性:

傳送封包時,它不會經由一般的路由器或固定路徑來傳送,而是被送到一個隨機選取的Tor伺服器;這個Tor伺服器再把封包經過加密(對稱加密法),包裝後傳給下一個隨機的Tor伺服器,再從Tor伺服器連線到你要的目標網站。

整個傳送過程中會經過哪些Tor伺服器都是隨機的,而且每10分鐘會強制改變一次傳送路徑,因此很不容易追蹤。而且對方網站查到的來源位置,會是最後一個Tor伺服器的IP,所以能夠達到隱藏來源的功效。

同時,還能隨機選取代理伺服器,具備強制更換路徑的能力,當然也支援Socks協定(預設採用Socks5),因此,你就可以「身在台灣,縱身於世界各地」。

既然這樣子的話,我們就可以利用它來突破一些地域限制的服務,例:特定地區的線上音樂試聽「例:PANDORA」。不過,在你想透過它來使用特定地區的服務時,隨機選取的功能就成了雙面刃,因為無法固定於特定的地區(國家),所以就得動點手腳來讓它乖乖就範。


如果在台灣連線,就會看見此圖

首先,我們得先找到Tor的設定檔torrc」,在預設的安裝路徑下,它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使用者名稱」\Application Data\Vidalia\torrc」(或是直接從Vidalid控制面版中的〔設定〕→〔高級〕→〔Tor配置文件〕中找到設定檔路徑。



決定你要將Tor的地區限定在那個國家,此時可以透過「Tor網絡地圖」記下該地區的Tor伺服器名稱,以美國為例,有jalopy、desync、BostomUCompSci、Whistlermother、petspaper、TorLuwakOrg、mori4、redpineapple和slowturtle2等,紀錄的數量就看你想要在幾個Tor伺服器之間變換而定。(如果你只想把Tor伺服器限定在同一地方的話,只需寫入一個Tor伺服器即可,不過它要是無法連線頻寬不足時,你的Tor就隨即失效)



其實設定檔「torrc」只是一個文字檔案,透過文字編輯器(記事本)就可以看見Tor的相關設定,現在要在最下方加入兩行指令後,儲存關閉torrc,這兩行指令代表的意思就是:「無論Tor的傳送過程為何,最後連至目標網站的Tor出口,都是下列這幾個Tor伺服器的位置」。

StrictExitNodes 1
ExitNodes jalopy,desync,BostomUCompDci,Whistlermonther,petspaper,TorLuwakOrg,mori4,redpineapple,slowturtle2
(ExitNodes與jalopy…是在同一行,中間有一個半形空格)


如此一來,就能夠解決十分鐘強制變換身份(Tor的路徑)的預設值,無論它的路徑怎麼變換,最後連出Tor的出口都會留在美國境內,你就能夠正常的使用限定該地區的線上服務!


(破解10分鐘的限制後,就能正常造訪)

是否能夠使用它來突破某些免費空間的下載流量限制呢?

其實,據筆者自己實驗的結果,主要還是看免費空間的流量限制是如何設定的,以Megaupload這個免費空間來說,同一個下載的網址,如果你是從台灣連去,絕大部份都會看見「分配給貴國(Taiwan)的下載通道均已占用」(是以領土面積來算流量的嗎?XD)的字樣。



如果是透過Tor來連線,也不一定會有「空的下載通道」,其它國家的下載通道也可能因為占滿而無法下載,如果能夠正常連線的話,就能輸入「驗證碼」,正常下載。(我也試了好幾個國家)



最後,照慣例還是得說一下使用這類軟體的風險

1.P2P:負載過大,造成其它人無法正常連線,或是散利用它散播病毒。
2.Spam:利用可發送匿名信的特性,大量發送廣告郵件。
3.跳板攻擊:藉由Tor伺服器,對企業或個人電腦發動攻擊。
4.其它:除了上述常見的危害之外,甚至有些人會製作假的「Tor網絡中繼」,透過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Attack)的手法設法得到兩端的資料。

如果你想將Tor套用在其它軟體之上,可以考慮使用FreeCap來處理,簡單地說,它就是能夠讓該軟體透過它,連入Privoxy,再將封包轉至Tor來連線。



後記:雖然這個軟體的功能十分強大,但是一物剋一物,有些網路環境或是硬體設備已經針對這類軟體進行封鎖,所以不是所有的網路環境都能使用(例:對岸也是在條件許可下才能使用...)。

※※此文同時刊登在《Download網路密技王》雜誌第No.3期因為全文有點長,所以我僅摘錄應用的部份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電腦維護的好習慣(Good Habits of Maintaining Your Computer)

2 則留言:
使用電腦,對「現代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無論學生、上班族還是在社區大學裡學習怎麼用電腦的長輩們,雖然用途不同,但是有件事是不變的,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只想著怎麼使用它,很少人會去思考,該怎麼維護它,往往都是等到電腦不會動的那天,才會突然驚醒

其實,這不是使用者的錯,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電腦只是工具之一,很少人會把它當做自己的一部份(除了...你得掏錢買的時候),所以維護電腦這件事,經常會被忽略。

電腦維護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花點心思,它不見得會花費你多少時間,比起你在趕報告時,電腦耍任性地罷工;還是在關鍵時刻,直接吐個藍底白字的當機畫面時,就會發現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不然就是在你準備著退休基金的同時,也準備一筆電腦罷工基金吧!?

有人會說:「電腦不歸我管,所以...我可以不用」這句話沒錯。如果換成自己的個人電腦,生殺大權全都操之在己,損失也得自己擔下,在情急的狀況下,剛好碰上電腦裝死,我想...上司不會允許你把錯怪罪給電腦吧?這個時候,不是捧著銀子請人診治,就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直接換一台(還得先花錢把舊資料取出),或者身旁有許多「好人」,能夠幫你一把,那也得你人緣夠好,不然就是正妹的專利。

如果你是能夠自行救援資料的玩家,基本的維護一定也都能上手,至於為什麼會被電腦殺個措手不及,主因還是...人的惰性吧!

怎麼維護自己的電腦呢?

維護電腦之前,你得先釐清要用電腦做什麼?它除了能夠處理繁瑣的資料外,愈來愈多人利用它與世界接軌,無論是上網、購物、連絡感情,還是找資料、做報告...等,維護就是要能夠順利地完成這些任務。

電腦可以簡單地分成硬體軟體,大多數的維護工作,還是得憑藉軟體的協助,至於硬體,除非你想要借屍還魂(需特殊工具),不然簡單的清潔工具即可。

硬體:

電腦的內部與外觀:原則上沒有硬體需要更換,很多人從來都不曾打開機殼做清潔工作,機殼內部的清潔遠比外觀更加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電腦運行的效能,輕則溫度過高、效能降低;重則燒壞硬體、花錢了事

外觀包括鍵盤、滑鼠和螢幕,多久該清潔一次呢?

這得看使用習慣環境而定。原則上當你覺得鍵盤、滑鼠使用起來不順手或是螢幕變暗(沾了一層灰),就是該清潔的警訊,不過...大多數人都是等到年終歲末大掃除時,才會想起陪伴你一整年的電腦吧!?

資料整理:這與資料儲存的格式及配置有關,這大多是由電腦自行決定,使用者每過一陣子就得自行整理一次,也就是所謂的磁碟重組,無論是使用Windows內建磁碟重組工具,還是網路上的工具都可以。如果交叉使用的話,很有可能會發現兩者重組的條件與方式不同,擇一即可。



軟體:

安全性更新:Windows的作業系統,原則上每個月都有安全性更新會釋出,預定時間是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這種更新應該是例行工作之一,因為它包含作業系統本身所隱含的弱點。所以,不管是作業系統還是軟體的安全性更新,對電腦使用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安全防護:防火牆防毒軟體清除間諜程式的軟體,甚至網頁安全,全都是安全防護的一部份,姑且不論是用那家的產品,一般人大都是使用防毒軟體加上防火牆(至少有內建的可用),這些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無論是單機作業線上交易時(網拍、網路銀行),都能在較安全的環境下進行。

無效捷徑及暫存檔:在安裝程式的過程中,多數軟體都會在桌面附上快速啟動的捷徑,但是在移除程式時,這些捷徑卻常成了漏網之魚,不然就是時間久遠,忘了自己建立的捷徑。

暫存檔包括了瀏覽網頁時的中繼檔(Temporary Internet Files)和快取(Cache),也是許多病毒或惡意程式的溫床,雖然它能縮短讀取相同網頁的時間,以現在的頻寬來說,定期清除才是明智之舉。



資料備份:無論你有沒有時間做維護,有件事絕對得做,那就是 ──「備份」,因為在硬體毀損時,你唯一的依靠,就是先前備份的資料。但是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疏忽了這部份,不然就是抱著:「我沒這麼倒楣」的心態,往往慘案就發生在那些人身上。

除非你的重要資料都有「同步線上」備份,不然,等到資料毀損時,再怨天尤人也於事無補,到時花大錢請人做資料救援事小,如果因此失去了唯一的回憶,那才是莫大的遺憾。

綜合上述各點,想要簡單地維護電腦並不困難,很多時候只是願不願意,而不是有沒有時間,如果能為自己帶來較好的使用經驗,其實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統整上述內容:
1.清理電腦內的積塵、棉絮,擦拭滑鼠、鍵盤與螢幕。
2.利用空檔執行磁碟重組。
3.作業系統及軟體的安全性更新。
4.安裝防毒軟體與防火牆,即時更新病毒碼。
5.刪除無效的捷徑及暫存檔案。
6.資料備份(備份在不同的儲存媒體)。
最後,我無法告訴大家用什麼軟體最好,因為不同的考量,會有截然不同的作法。不過,選擇一個自己適合的「工具」(軟、硬體)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能改善長久以來你對電腦的固有印象,讓電腦變得更加友善,讓使用電腦的你,能夠輕鬆無痛的做好每一件事,那就是屬於你的最佳組合。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ZINTV-BT電視播放器【搶先體驗】

沒有留言:
產品來源:iTRY試用情報王(圖多)

現在每個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台以上可連接網路的電腦,基於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的心態,經常會收到許多朋友寄來的影音多媒體檔,有時候很想把這些影音檔分享給全家人觀賞,但是,總不能全家人都擠在小小的電腦螢幕前觀看,所以就會想把這些影片利用電視螢幕放出來,雖然可以透過電腦顯示卡的TV-OUT外接到電視上,除非你的電腦原本就在電視旁,不然這樣種想法其實不太適合,這時候一台具備網路的播放器就能肩負起這樣子的需求。

在因緣際會之下,我得到了一台具有類似功能的媒體播放器【ZINTV ─ BT電視播放器】搶先體驗的機會,這時候一定要來跟大家一同分享一下。

開箱實錄:

我們當然要先來看看它開箱後有那些設備,包括下列物品:
A.使用手冊─1本 B.電源線(含轉接器)─1條 C.ZinTV主機─乙台 
D.8方向高敏滑鼠式遙控器─1支 E.4號電池─3顆 
F.3.5mm音源訊號線─1條 G.RGB─1條



這眾多裝置中,最重要的當然是那個多功能搖控器主機,因為所有的操控與連結裝置都得要靠這兩個元件:

搖控器:

其實這個搖控器最特別的地方不外乎就是它那滑鼠控制鍵,因為它就像真的在使用滑鼠一樣,而且它連瀏覽網頁或圖片常用到捲動功能都已內建,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了一個比較特別的功能,就是螢幕鍵盤,雖然無法像使用鍵盤一樣靈敏,但也是一種可用的解決方案。

主機:

連接外接設備的介面全都位於主機背板,從上而下從左到右包括了D-port(工廠專用)、輸出選擇鍵、IR IN(似乎沒有作用)、AV端子、S端子、電源開關、電源插孔、RGB端子、音源輸出及麥克風輸入、HDMI輸出、4個USB port、RJ45(網路線接頭),其中還有一點很重要的,那就是「台灣製造」。



其實,最令我驚訝的是它居然連HDMI的介面都有內建,就算是追求高畫質影片的人,也能夠透過它來觀賞心愛的影片,由此也能看見高畫質電視的時代即將到來。

它除了可透過RJ45的網路線來連接之外,它因為有多個USB Port,所以可透過USB的無線網路卡來進行連接,甚至不需要拉上一條長長的網路線,穿過客廳,就能夠使用它來觀賞你電腦裡的多媒體影片,這點到是真的不錯。

它的主要功能上有四種選項:【PC影音】、【USB影音】、【電視上網】和【應用服務】,從名稱上要猜出它們的用途並不難,不過在開始體驗之前,還有一點很重要的要注意,就是能夠支援那些影音格式,我翻了一下說明手冊,它支援的多媒體可以分為影片、音樂和照片三種,一般較為常見的格式,它幾乎都有支援,例:

影片:WMV、MPEG、DIVX、RMVB…等。
音樂:WMA、MP3和RM…等。
照片:JPEG、GIF、BMP和PNG…等。

網路設定:

既然它是透過網路來連線,所以網路的設定一定弄清楚,其實他已經把相關的連接方式都內建好了,所以實際操作起來並不會太難。
1.設定路徑:應用服務>用戶服務>網路設定。



2.連線方式及連線設定:區域(有線)網路>用DHCP即可,我用手動。





3.手動設定IP:



無線網路模式:

設定也不會很困難,只要先插上USB的無線網卡後,在步驟2時選擇【Wi-Fi USB】,然後它會要你【選擇無線網路】,接著【選擇金鑰加密模式】,最後再以搖控器配合螢幕鍵盤【輸入加密的密碼】即可。

其實無線連接方式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USB的無線網卡並非一般人常用的裝置,如果能夠直接內建在主機中,應該會更有吸引力才是。

功能介紹:

1.PC影音:透過網路分享的方式播放影音多媒體。

(1)偵測網路狀態:



(2)顯示可用清單與選擇多媒體種類(Note Book以無線網路分享test):





(3)選擇影片及播放:





這部份的應用,其實還不算太難處理,只要網路設定正確,其它部份就跟安裝軟體一樣,只要跟著它的提示來做,應該都能輕鬆上手。

額外一提,其實我測試時,還特地去抓了1080i的高畫質電影demo來看,剛抓下來時沒有注意到是mov檔(Quick time格式),所以偵測不到,在說明手冊中也的確寫有支援,不過,我只是改了一下檔名(WMV),似乎就能夠看囉!

2.USB影音:利用USB外接設備來播放(隨身碟、數位相機、DV…等)

(1)偵測USB連接狀態:



(2)顯示可用清單與選擇多媒體種類(隨身碟以USB介面來傳輸):





(3)選擇影片及播放:





其實PC影音和USB影音的播放步驟都相同,差別僅是利用什麼傳輸介面,如果是觀賞高畫質影片我會建議你使用USB影音或以有線網路來連接,一般影片或檔案較小的影音檔就可以透過無線網路傳送,不過,這還是視自己家裡的擺設狀況而定。

3.電視上網:

這功能,我覺得是附加功能之一,雖然可以用搖控器來電視上網沒錯,但是真的要長時間使用網路,還是用電腦 來上網會方便點,不過它有不少內建選單可以使用,如果只是查生活資訊,也還蠻方便的。而瀏覽器部份則是採用這幾年竄起的Firefox,其實跟IE的使用 上差異不大,要上手也不會太難。





雖然我們可以透過USB介面的滑鼠或鍵盤來控制,但是官方的使用手冊上已有說明無法使用中文查詢,所以只能夠打英文,這一點可能才是電視上網最大的障礙之處。

4.應用服務:

這部分包括【用戶服務】、【贏家看盤】、【生活資訊】和【系統維護】四個功能。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用戶服務】,網路設定、系統資訊、我的最愛、線上更新…等。都在這個選項。



系統資訊:

我從系統資訊上找到了這台電視播放器的硬體規格(如圖),其實它就像是一台小型電腦,雖然CPU只有1.5 GHz,記憶體也沒有很多,但是對於播放影片與瀏覽網頁來說,已經算是綽綽有餘了,所以才能用它來幫我們處理這麼多事情。



其它功能,除了系統維護是送回公司送修時才用的到的之外,應該都是有需要時,才會使用的部份,我也沒有沒有進一步再測試下去,不過有一點值得嘉獎的部份就是線上更新,如此一來,只要網路有接上,要更新系統元件時,也不用煩惱該怎麼處理,這一點也算是一種人性化的設計。

體驗結論:


對有興趣在家中架設一個影音中心的人,我覺得這台BT電視播放器算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坊間也有類似的產品,但是以價位與功能上來說,它還是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不過我在先前也有提到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例:無內建網卡。這也許是價格上的考量吧!以我目前得到的資訊,它的售價約為6990元,如果用準系統電腦來架設影音中心,這個價格大概只能買到外殼加主機板吧!

最後,來個優、缺點的總整理,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想買這一類的商品,但是多一種選擇,對出錢的我們來說,總是件好事,至於買或不買就是看個人意願了。

1.優點:
(1)介面擴充性高:連HDMI都支援。
(2)設定介面簡單:大多只需依提示進行即可。
(3)價格合理(加上USB無線網卡):較準系統電腦及類似產品低廉。
2.缺點:
(1)無內建網路卡:USB無線網卡非標準配備。
(2)操作介面:有時按【上一步】鍵,無法回首頁或是跳開現在的執行頁面。
(3)無中文輸入:目前僅支援英文輸入。